首页 理论教育 上堡村的基础设施

上堡村的基础设施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公共卫生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堡村里的公共卫生的维护情况。在上堡村,公共卫生是非常糟糕的。但是,上堡村,没有社区医院。在上堡村,食物匮乏、垃圾遍布、污水横流,得病的因素很多。这就是上堡村住户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困局。3.住房上堡村的住房是很难用简单的语言
上堡村的基础设施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二、上堡村的基础设施

1.道路

上堡村里的道路东西走向的只有一条,宽不及4米;南北走向的有三条,宽不及3米,都是泥石路。只有从南面清凉门大街进入的一段是水泥路,很短而且浇筑得很粗糙。其他的路都是凹凸不平的泥沙路,晴天还可以走走,雨天就非常泥泞了。社区里的排水系统非常糟糕,一下雨,雨水便积在路面上,有时水可以积到20厘米。平时囤积在路边臭水沟里的污水和垃圾,在一场雨后就被“解救”出来,欢呼着占据整个路面,道路变成臭水渠,如果不穿雨鞋根本没法行走。

img127

垃圾遍布与污水横流的道路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条路被一条积满污水的小沟所分割,当地居民用一块三合板作为行人的桥,这个所谓的桥已经不堪重负,完全贴在污泥上了。旁边则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小形状不一的垃圾。如果下场大雨,那么这块木板就会淹没(更科学地说是“漂浮”)在臭水和垃圾的洪流里。这块用木板做成的“桥”,在雨天实际上是没有作用的。因为那时,整个路面都会漂满垃圾,汹涌着污浊且散发着恶臭的污水。人们到哪里去躲避这些污水呢?木板显然是不行的了。一个社区的破败可以从该社区的道路的破败程度中看出来。

img128

泥泞的道路

宽3米的路是不能通行轿车的,这说明,该社区居民普遍没有轿车,也没有各种类型的货车。这种路只能通行人力三轮车或摩托车,不会有再大的车辆。这也说明,居民的收入是如此的微薄,在轿车走进城市千家万户的现代社会,没有轿车的社区会是怎样一个社区?我想可以用两个字来描述:贫困。再从雨天泥泞不堪的道路状况可以看出,该社区已经基本上处在被政府废弃的状态。人们平时也不会有多大的闲情逸致,在吃完饭之后携妻扶子出来散步。如果是雨天,人们会有心情穿上雨鞋,趟着水和随处漂浮的垃圾,冒着踩进水坑的危险,去串门和游玩吗?不会,他们只能待在家里。对于没有雨鞋,或者不能穿雨鞋的小孩来说(相对于很深的积水,孩子们矮小的雨鞋就不顶用了),雨天就等于在家里关禁闭。他们的家里也是漏雨连绵。而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年平均降雨日为117天。上图所示的是该社区里最宽最长的一条道路,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已经最像样的道路也没有路灯。没有路灯,人们会冒着黑暗的恐怖出去游玩吗?如果有的话,我想也会是成群结队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当地住户也不在乎晚上有没有路灯。因为一天的辛苦劳作后,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出去玩了,他们需要休息并为第二天的工作积蓄体力;而劫犯即使再缺钱,也不会抢这些民工兄弟,他们知道这些民工不会比他们更有钱。这似乎可以再一次印证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还有待解决的时候,作为第二层次的安全需要,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2.公共卫生

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堡村里的公共卫生的维护情况。在上堡村,公共卫生是非常糟糕的。虽然笔者采访的一位当地住户说,每天早上都有老大妈来打扫街道,连门口都一并打扫了。但是,据我观察,这样的打扫还远远不够。路上看到的最多的除了泥石,就是垃圾。走在路上,这些垃圾仿佛列队欢迎一般,又仿佛是战场上被缴了械的士兵,懒懒散散毫无规则地堆在路上。有些时候垃圾是成堆的,但是这些成堆的垃圾并没有与路隔离开来,并不是像卫生良好的社区一样,隐秘地堆在一间小屋里,用一个小口维持与外界的联系。在这里,垃圾就堆在路边,赤裸裸地向路人昭示着自己的存在。

在下图中,这一堆垃圾已经漫出了矮小的垃圾池,确切地说,根本没有将垃圾堆在垃圾池里面。是村民们的卫生习惯还是环卫工人的懒惰造成的呢?不得而知。还有一点,这个垃圾堆放处就在厕所旁边。也许这是个很明智的做法。反正是臭,何必要将两者分开来,再糟蹋另外一个地方呢?也许这是个懒惰的做法,只有顺便去厕所解手,才会顺便将垃圾提过去扔掉。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里的公共卫生是处于瘫痪中的。在Mary Douglas (1966)看来,事物之所以肮脏,是因为它违反了人们的系统分类规则,也即它放错了位置(the dirt is a matter out of place)。擦得很亮的皮鞋放在鞋柜里是干净的,而放在桌子上则是肮脏的;洗得很干净的搪瓷盘子放在橱柜里是干净的,放在枕头里却让人感到很恶心。肮脏侵犯秩序。清除它,不是否定的活动,而是积极组织环境的努力。也许,在当地住户看来,街上的垃圾并没有放错位置,毫无阻隔地堆放在街角并不妨碍人们的秩序。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在城市遗忘的一角,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这些垃圾的位置,在吃饱饭都成为问题的时候,人们哪有闲心去美化环境?说得学术一点,就是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成为问题的时候,人们一般是不会考虑,也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的。

img129

路边的垃圾堆

在上堡村,没有社区诊所。这个社区似乎是个自发形成的社区,没有青草,没有树木,没有垃圾桶,没有宣称卫生的板报,没有人为的提醒和维护卫生的设施。在贫困线上下徘徊的社区,没有社区诊所,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看病难众所周知。在农村,大病已经成为农民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城镇,如果没有医疗保险,一场大病也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有报道说,南京市副市长也痛斥看病贵的问题,因为他一次感冒竟然花了7 000元。现在的情景是,一般人生病不敢贸然去医院,因为任何小病都可能会花上很大一笔钱。很多人都是先到药店买药对付,实在不行了,再去医院。然而,除了自己买药外,城市社区居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一般花费比较少,可以很实惠地对付小病。但是,上堡村,没有社区医院。对于在农村里土生土长的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用农村土药方对付的,还有就是赤脚医生的一套不外传的治疗方法。所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基本上都没有现代医疗知识。在新的城市环境里,由于空气、饮水和食物与农村不同,很容易得很多在农村里没有出现过的病。这时,农民预防疾病的知识和经验就不够了。不知如何预防,生了病也不知道吃些什么药。在上堡村,食物匮乏、垃圾遍布、污水横流,得病的因素很多。得了病,没有社区医院可去,囊中羞涩又不敢去大医院。这就是上堡村住户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困局。

3.住房

上堡村的住房是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形容的。任何二分法,好与坏、美与丑、新颖与破败都不足以表达该社区五花八门的住房。这个社区的住房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各类中房屋的大小样式都有差别。

img130

打工的人所租之房

第一类是如右图所示,有点像北京四合院一样的平房。这些平房归一个房东所有,出租给在宁打工的人。这些打工的人一般是干重体力活和替别人卖菜的。很多来打工的同乡由于一起工作也就居住在一起。这些房子比较有规划,大都是8平方米一间,以260元一间出租出去,包括所谓的物业管理费。这种类型的房子有个好处就是有公共活动场所。人们在茶余饭后能在中间摆上一桌子,打牌、搓麻将、下棋等。这种有公共活动空间的聚居地,比较容易发展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远来异乡打工的人来说,这是很有帮助的。不足之处,是这样面对面的建筑布局不利于保持个人隐私。有什么人进出,邻居很快就能知道。

img131

自建的砖瓦房

第二类是如右图所示的一排房屋。据笔者采访的住户说,这些房子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在四年前,这些地方本是空地,这些人过来跟村委会协商自己建造房子,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住户自己,但是地基所有权属于上堡村村委会,所以还要向村委会支付地基的费用。每年村委会都会派人来收下一年的费用。费用视房屋面积而定,100~200元/月不定,比纯粹租房要便宜些。这些房屋都是面对街道,独门独户存在。每户都是用自来水,同时每两户共用一个水井,自来水供饮用,井水用来洗衣服。井水很满,没有枯井的情况发生。

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到,在保洁车旁边有个妇女蹲在那里,她正在从井里打水。然而,距离井口不到2米的地方,有一条臭水沟经过。污水是否会从地下渗进井里去,我们不得而知。但井水很黄很浑浊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干净程度是否可以用来洗衣,还有待科学研究。像这样独门独户的房屋可以拥有比较多的隐私,但由于没有多少面对面的公共活动空间,很难培育出社区认同感。住在这样房子里的人主要是给别人打工的,可以算是蓝领。照片里的中年男子是职业安装空调的工人。隔壁住着年轻的情侣,都在饭店里做服务员。

img132

棚屋

第三类房屋是棚屋。这些棚屋是外地人自己用木头、塑料和三合板搭成的。盖棚屋的人同样要向居委会缴纳土地使用费。但是要比第二类房屋的费用便宜些。这类棚屋都是前高后低的,前面大概2米高,其中房门有1.9米高;后面则不到1.6米高。棚屋顶由一些波浪形的灰色塑料瓦(姑且这样说)搭建而成。由于这些塑料瓦质量不是很好,加上日晒雨淋,有一些会破裂,再加上盖屋铺瓦的时候不是很周到,所以一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热天这是另外一番景象,热气直接透过薄瓦,笼罩在屋里,热度可想而知。像这样的房子,空调使用不上,住户也没有钱买空调,顶多就是用个台扇。南京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夏天闷热难当,在南京住过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而对于住在这些房子里的人来说,又会是怎样一个夏天!

这些房子有些共同点,那就是非常的原始。这些房屋不论是租的还是自己建的,搬进去的时候,没有任何家具,没有任何电器。大多数房屋,下雨天屋里会漏水,更不用说有所谓的保温隔热层。这些来宁谋生的外地人,搬进的是个四面墙壁的空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