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生活:同样的天空,不同的梦想
1.引言
城市有着与乡村不同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城乡心理差异一直是都市社会学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城乡的重要区隔之一。齐美尔从社会心理层面把握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把城市看做是一个以“精神生活”的新方式与现代文化相互交错的网络群体构成的场所。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沃思最早提出了“城市性”的概念。他认为“城市性”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具有其有别于乡村的一整套社会与文化特质(2)。对于城市性形成的原因,沃思认为在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文化异质性等人口学特征。而实际上,城市特质的形成主要在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变迁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城市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
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的城市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共同基调——城市性,是共同存在着的。这种与农村相区别的“质性”在生活方式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竞争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城市生活中时时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许多机制都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原则。生活节奏快,守时、繁忙往往成为城市人的特点。第二,社会交往表现出广泛性和浅表性,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角色的交往,即非个人的和无情感作用的交往形式。第三,社会关系联结的主要纽带是货币而非地缘或血缘,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时大量存在的感情因素被冷静的量的计算所代替,为人处世上有很强的功利意识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第四,城市的生活方式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价值趋向型的(3),城市是一个开放的适应性系统。
在我国,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流动少年儿童1 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7.37%(4)。流动儿童是伴随中国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指的是6 至14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或称做“流动人口子女”(5)。在这些流动儿童中,有的是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有的是从出生一直生活在城市。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流动儿童一进入城市,就不得不面临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是从农民转变为讲究经济理性的工人和市民的过程,人口流动的结果使个人同乡土性的家庭和社区相分离,它激发了个性的发展,削弱了初级群体的控制。同他们的父母一样,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求学的过程中,也涉及比外在空间迁移更为深层的内在心理的变化,这其中就涉及流动儿童自身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适应。而这一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与城市文明和社会不断整合的过程,以“城市人”或更确切地说,以“城市儿童”为参照群体,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的社会过程。
城市生活的适应和认同。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适应”,指的是人类应付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要求和压力,以期与环境达成平衡的过程(6)。“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是他们在新的环境下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7)它反映出流动儿童对所居住城市的认同程度和融入程度。而对于“认同”,西方社会学界提出了角色认同(role identity)、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和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等概念。虽然界定不同,但大体上是指人们在一定意义上对自身同一性的意识或内在界定。认同最根本的含义是对自我的界定,即自我认同,而自我又只能在社会关系当中完成自我界定。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意味着对自我的重新界定,即对于“我是谁”这个重要问题的重新回答。换言之,即流动儿童在城市的社会情境中,面临着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找到“自我”的社会位置的问题。“个体生活中的变换总是需要心理重组……相反,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反思过程的一部分,被探索和建构。”(8)
城市,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的存在,它坐拥高楼大厦,它见证车水马龙;白日的它熙熙攘攘,夜幕下的它霓虹闪烁;城市,不仅仅代表一种新的聚居形态,它更代表一种城市独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于城市中,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适应过程,更是一个将城市的生活方式不断内化的过程。外来工的子女跟随着他们的父母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刚刚起步,他们年轻的生命经历了如此迥异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崭新的生活样态吗?他们在城市中的学习、生活能够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南京这个大都市吗?我们带着关切,走进了南京市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走进了这群处在城市边缘的孩子的生活。
2.研究对象
南京市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是南京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样板工程,创建于2000年,其校址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的“东方城”社区内。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现有教师30多名,1 500多名学生,它是目前玄武区唯一一所具有正规办学资质的民工子弟学校,也是南京外来工子弟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所。2005年3月,因为原校舍拆迁,学校面临无法办学的窘境。暑假期间,在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的帮助下,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被安置到了东方城小区。
红山学校有一栋教学楼,共五层,里面布置了从学前班到九年级(初三)的所有教室、各年级的教师办公室、学校办公室等。教学楼背后是一个塑胶跑道的大操场,很多公立学校的操场也没有这样的规模。在此进行义务教学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红山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南京众多外来工子弟学校中条件最好的。
而位于鼓楼区拉萨路的拉萨路小学,有数栋教学楼,也拥有操场等配套的教学设施、活动场地。根据笔者的观察,拉萨路小学在南京市众多公立小学中条件属于中等偏上。拉萨路小学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创建于1963年6月,坐落在鼓楼区乌龙潭畔。一校三址,校园占地总面积达22 000平方米,拥有69个班,近3 400名学生,170名教职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地”“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南京市先进教师群体”“江苏省红旗大队”……成为鼓楼区的精品,南京市的名校。学校投资500万元装备了5个计算机房,拥有计算机270台,生机比达10∶1,此外建设了10个多功能教室,建立了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
虽然说,红山学校和拉萨路小学在硬件条件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差距并不会影响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并不是导致两个学校的学生水平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试图通过调查来具体阐述。
3.具体调查
本部分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研究。
在关于教育的意义方面,笔者访问的是红山学校学前一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得到的答案让人震惊。她说像自己这种“民工”学校的老师,其实就是给家长们当低价保姆的,只不过一般的保姆是一个人带一个或者几个,她自己却是一个人管64个学生而已。每天,从早上学生进校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把学生送上校车,这将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内的所有事情,如衣服破了,学生之间吵架了什么的,都是由她来负责的。她说,高年级的老师可能还好一点,像她教的是学前班,实行的是包班制,整个班就只有她一个老师,所有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写字等所有的课程,班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她来负责。学前班的课程安排是一天六节课,六节课都要由她来上,每天上课都上到精疲力竭,嗓子从来都是沙哑的。像这样的强度,她根本没有想过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内容等来提高教学质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每天就只要守着这些学生,保证他们不出重大安全事故就可以了”。而且,据她介绍,学校的管理层对他们教师的要求也就是只要“不出重大安全事故”,学习效率和成绩倒是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由于红山学校的特殊性,上级主管教育部门不要求他们参加玄武区的统一考试,他们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都是自己命题、自己批改。换句话说,对于在红山教学的老师而言,他们没有很直接的测量教学成果的手段。没有了压力,自然就没有了动力,张老师说道,刚开始进红山的时候,她还想着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但是,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加上其他老师也都是像她这样勉强应付,她也就只能如此了。谈及待遇上的差异时,张老师说,他们老师的工资每月只有几百元,比公立学校老师的待遇要低很多,所以学校对他们在教学质量上的要求并不高,安全是最重要的要求。
笔者前往红山学校调查的那天,正好赶上了中午休息时间,于是我们与校门口一些前来送饭的家长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看法。我们随机调查了几位家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送小孩来上学主要是因为家里大人都要干活,没人管小孩,至于学习成绩等,家长们纷纷表示不是很重要,他们认为,现在培养一个小孩成材要花的钱越来越多,他们负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况且,现在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他们只求小孩识点字、会算术就可以了,他们说反正以后小孩也还是跟着自己在外面打工,只要读个小学、初中,不是文盲就行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把小孩完全交给了老师,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在意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
而学生们对教育所持的看法,也让我们颇为震惊。当笔者问及小孩子们以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低年级的学生大多说的是科学家、教师等职业,和十几年前的回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高年级的学生大多低头不语,多次询问后,他们才表示,他们是无所谓的,过一天算一天吧,自己的父母都是打工的,自己以后也就跟着父母去打工。当问及读书的意义时,他们都认为只是想多认识点字,会算算数就可以了。当问及是否想读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时,他们都表现出一脸茫然的样子。
在拉萨路小学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在访问教二年级语文的潘老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对这份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她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备课,每次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她还要不时地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并且,学校里会不定期地举行培训或者是教学比武,激励老师们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有,虽然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原则上不允许进行班级间竞争等,但是由于学校的大考是参加南京市统一考试的,所以他们对成绩和排名还是很看重的。不过,虽然他们对成绩非常重视,但是他们也很重视素质教育。
笔者对拉萨路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的第三届科技创造节闭幕式。本届创造节以“废物利用”为主题,11月1日~11月24日,前后历时三个星期。活动初期邀请了特级教师陈长明老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小发明、小制作的直播讲座,并招募了新一批“娃娃科学院”会员。废物利用活动中,同学们对一些平时用过的物品进行改造,制作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总计近200件。各班同学还在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制作、网页制作等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我们在现场看到他们非常有创意的作品和精彩的文艺节目。
在问及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时,家长们纷纷表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小学里打牢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与外来务工的家长的回答截然不同的是,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大老板,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公务员,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IT专家等等,总之,他们都对孩子的发展有很高的期望。因为有这么高的期望,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非常重视。大部分家长们表示,他们每天都会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时会和老师们联系,了解自己小孩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同时,为了增强孩子以后的综合竞争能力,他们还花钱请家庭教师、上小班培训课程等,如一张姓家长就提到,为了培养自己女儿的兴趣爱好,她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口语班,由外国老师教纯正的英语口语,还报了一个扬琴班,学习民族乐器。这两个班都是周末上课,一个月的费用就要400元左右,还要接送孩子。当问及孩子愿不愿意参加这么多的辅导班时,她表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孩子现在才上一年级,觉得周末有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新奇的东西,还是挺好的。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厌烦了,不过,就算厌烦也是没有办法的,别的小孩都在上培训班,都有一样或者两样的特长,如果你没有的话,以后就可能竞争不过别人。孩子现在可能不懂,以后等他懂事了,就会知道我这么做是对的。所以,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她就只有自己扮黑脸了。
在拉萨路小学访问小孩子时得到了一幅与在红山学校访问截然不同的图景。小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涌到面前,和我们大声地说话,丝毫没有红山学校孩子们的害羞。当我们问及他们平时在看些什么书,对什么感兴趣时,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大跌眼镜,直叹如今的小孩子太厉害了。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他家有一套百科全书,他每天都要看几十页,他对军事知识非常感兴趣,然后拉着我们大谈特谈UFO的最新发现,广泛的知识面甚至让我们望尘莫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告诉我们,她们的围棋已经是六级水平了,她们每个星期三的晚上在老师家里学小提琴,每个星期天的上午还要去新街口的一个英语口语辅导班上课,由外教老师教她们口语,她们还当场为我们演唱了英文歌曲《雪绒花》。当我们问他们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有的说想当制造潜艇的军事家,有的说要当电脑高手等等,他们想要从事的职业已经和现有的职业构成非常地接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