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

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1年夏,谭道源被蒋介石委任为第二十二军军长,193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7年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庭长,1941年1月,任最高法院院长。6.彭新民曾任伪国民政府参军,抗战时死亡。目前政府对于这些类似的地块往往采取补贴的方式,同时在其他的项目中给予开发商以优惠,通过这种方法来招商引资,以此来改善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

对本案例的研究,笔者主要采用访谈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法。

笔者经过三个多星期的现场采访和历史资料的收集,对于本地块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在历史文献方面,笔者收集到了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档案馆原始资料(5)

A:文昌巷19-5号 1930—1937年张桀

B:文昌巷19-4号 1931年李芾棠

C:文昌巷19-6号 1937年前谭道源

D:文昌巷19-3号 1930年曹馨标

E:文昌巷19-4号 1931年彭新民

F:文昌巷19-7号 1937年潭寄陶

1.谭道源(1888—1946),字逸如,湖南湘乡人。湖南陆军兵目学堂毕业。历任湘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第十三军、第十四军副军长。1929年编遣会议后任第五十师师长。1931年夏,谭道源被蒋介石委任为第二十二军军长,193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8年7月谭道源回到长沙,1946年8月在长沙逝世。

2.李芾棠(1880— ),名李茇,字芾棠。湖南平江人。北京法学堂毕业。1927年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庭长,1941年1月,任最高法院院长。1945年去职,仍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

3.曹馨标,1894年生,湖南衡山人,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1940年时为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总务处少将副处长。抗战胜利后为国防部参谋。

4.谭寄陶,谭道源弟,家住上海,安徽医学院任教授。

5.张桀,其丈夫刘宝林,出身于大资产阶级家庭,其父在南京三山街开设鞋帽店,店名三聚。刘宝林在伪交通银行当练习,其后回家,就开设钱庄十余年,新中国成立后关闭。其弟刘宝轩现在三聚鞋店管理业务。

6.彭新民曾任伪国民政府参军,抗战时死亡。

这里主要是针对历史遗留下来又有文字记载的建筑物进行统计,通过其建设年代、房产的所有权来对房子进行一个划分,通过这些统计可以判断出这个地方曾经住过的人物、在这个地区所发生的事件,以及通过观察这些建造质量非常好的住宅,可以判断在民国的时候这个地区住的都是官宦人家。这里的环境很好。

笔者在现场调研的时候,通过对小区中现存的建筑物进行测绘和统计,对建筑质量已有了判断;同时对目前居住在此小区中的居民基本情况和搬迁的意愿进行了大致的统计:

A:文昌巷19-5号 现由退休的机关老干部居住,不同意拆迁。

B:文昌巷19-4号 现由多户居民居住,以老年人居多,都希望拆迁,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拆迁费,能够搬到好一点的地方。

C:文昌巷19-6号 1952年由政府代管,对外承租至今,由多户居民居住,居民大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希望这个地方快点拆迁,这样他们就可以拿到补助,搬到别的地方。

D:文昌巷19-3号 目前由多户居民居住,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多数是退休工人,还有一些临时居住在此地的,他们在附近打工,居住环境恶劣。由于房子年久失修,这里的房东也不过来收房租了。

E:文昌巷19-4号 1953年卖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现由市电力局的退休工人居住,老人居多,他们拿着政府的补贴和救济金,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希望拆迁搬到其他地方去。

F:文昌巷19-7号 1966年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现为白下区保安公司所有。

还有一些居民居住在小区临时搭建的房子里面,他们也希望拆迁,这样就可以得到拆迁费,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未来居住的地方还能够住在一起,这样有个照应。

img32

居民的居住环境

通过对该社区的居民访谈,笔者了解到除了那些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有多栋房子,同时他们以前就一直住在这里,不想搬走)外,其他的住户都希望这里快点拆除,他们普遍都是低收入人群,也没有其他住处,如果有经济能力的都选择搬迁。目前他们希望的是这里能够快点动工,这样他们就可以拿到补贴,可以搬到其他地方去。

通过这个地块的一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民国建筑)、人为的原因(退休老干部的阻挠)使得这里慢慢地沦落为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配套设施日渐老化,慢慢地成为贫民区。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即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本来是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的一个重要的承载物,但是现在由于城市的更新更倾向于一切推倒重来,一味地追求高密度,使得这些地块落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目前政府其实更希望将这些老房子拆除后盖高层,这样就更加容易凸现政绩,同时开发商也愿意拿出钱来投资,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对这段时间以来在报纸或者其他媒体上被报道的关于很多老房子的拆除、大片的古村落的消失而大惊小怪。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关于现代化和历史传统的问题,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有关政府部门也修订了相关的法规,使得一部分建筑和历史街区能够保留下来。但是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只是一个绊脚石,他们把政绩和高楼大厦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市政工程更容易让人看到,不像老房子和历史街区那样,要深入进去才能够体会。其实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现代化和历史的传统不是冲突与对立的问题,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力量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所应该起到良好的协调的作用。

由于地处繁华的商业地带,这里的地价不断上涨,但是由于中央对于文物古迹的重视,使得南京在处理这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时不能像先前处理南京门东地区和七家湾地区的老房子那样,简单地推倒,用以建造具有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开发商即使对这块场地蠢蠢欲动,但还是不敢投资。目前政府对于这些类似的地块往往采取补贴的方式,同时在其他的项目中给予开发商以优惠,通过这种方法来招商引资,以此来改善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这些位于城市中心区却被忽略掉的地块,由于其环境的配套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这种矛盾的冲突更加迫切地要求政府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科瑟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正是这种矛盾的冲突,使得政府急需解决这里的问题,通过招商引资来对这个地块进行整治,使它适合周边的发展,同时也安置居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