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他文化”的开放性

对“他文化”的开放性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发现回族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与服饰回族形成后,封建统治者通过强行要求回民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回汉通婚等方式企图同化回族。5.观念变迁随着城市社会的变迁,都市回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在七家湾调查期间,走访了当地著名的李记清真餐馆。
对“他文化”的开放性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四、对“他文化”的开放性

回族文化是自守型的文化,她坚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由此派生的主要习俗。同时,回族文化也是开放型的文化,她能接纳与摄取其他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长处与营养,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外界环境。我们发现回族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与服饰

回族形成后,封建统治者通过强行要求回民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回汉通婚等方式企图同化回族。特别是明朝中叶后,回族语言已完成了向汉语的过渡,服饰也都基本汉化。回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从形成之初就开始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共同的语言在促进了回民与汉民之间的交往与融合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回民适应汉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回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服饰文化,因而在服饰方面的汉化比其他许多少数民族都要明显。

2.饮食禁忌与入乡随俗

穆斯林的饮食禁忌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饮食禁忌大体上是一样的,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回民在保持主要饮食禁忌的同时也入乡随俗,以适应当地饮食习惯。因而,不同的地方的回民在饮食禁忌上也产生了一些微小的差异。比如,据一位姓马的回民介绍,在有些地方回民可以吃黄鳝但不能吃白鳝,而另一些地方的风俗则恰恰相反。

3.建筑:清真寺的中国文化特色

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中国清真寺是元朝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我们所见到的草桥清真寺与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差别比较大,其中显然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整体布局上采用四合院制,建筑外部采用中国式的寺庙大门、琉璃瓦屋顶、阁楼式的木构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等等。建筑内部则采用红木家具、青花瓷器等摆设。

img51

草桥清真寺大门

4.职业转换

历史上回族群众的就业面较为狭窄,传统都市回民社区中的回族居民主要从事小规模的清真饮食经营。但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回民接受了高等教育,进入城市现代职业体系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担任各种职务,实现了部分回民从传统职业向现代职业的转换。职业现代化是都市回民分享城市文明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回民接受现代都市文化的一种体现。

5.观念变迁

随着城市社会的变迁,都市回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对学校教育越发重视、开始接受现代商业经营理念等等。我们在七家湾调查期间,走访了当地著名的李记清真餐馆。李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的老板李邦节是李记创始人李荣兴的后人,他在南京西善桥开办了一家牛肉加工厂,还为餐馆注册商标,其经营观念在回民从商人员中是较为先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