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消费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什么

城市消费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什么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亚明等国内学者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译介与梳理,并有相关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都市,正为都市研究提供着各种素材,因此也有了运用理论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城市的可能。
研究评述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二、研究评述

都市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在理论上给我们思考当下城市的发展以更多启示。包亚明等国内学者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译介与梳理,并有相关的研究分析。(10)部分学者直接切入了城市时尚街区,如包亚明对于上海酒吧的研究,尝试在都市消费文化的视角下,通过现实的消费空间与文学文本追溯上海消费主义的经验与历史;也试图在现代性、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上海都市空间的流变。(11)他同时还分析了全国各地出现的“新天地系列”:新天地系列通过对上海、杭州、重庆的地方空间的消费主义式改造,创造了令人目眩的融时尚、商业于一体的全球化景观。他指出这一“无地方性”空间的生产模式的确立和复制,促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空间消费文化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散。消费主义的空间使用逻辑在巧妙地利用地方性元素的同时,正在瓦解和颠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传统,并有力地推动了精英阶层的消费文化观,以及对于空间生产的控制。(12)

同时,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我们在面临城市社会到来(张鸿雁,2002)的同时,城市理念是否得到同步提升?有学者针对中国城市表现出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断裂,城市记忆出现空白,城市形态从物理的、空间的、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出现断裂等现象,对中国城市形态的各种主要问题做了全面反思,并提出了城市形态的本土化主张。(13)这些反思触及当前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记忆缺失等核心问题,并尝试提出本土化的主张,以“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城市形态空间”。

这些研究大多受到了新都市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其中当下都市研究还与文化、历史研究等,发生了各种联系,显现出城市研究的多样化面孔。笔者认为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都市,正为都市研究提供着各种素材,因此也有了运用理论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城市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