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对象介绍和研究方法
如前所说,本文研究对象是一个姑且被称为社区的小区,该小区位于南京市苜蓿园东街,1984年由G机关单位建给其职工家庭居住,所以居住在M小区中的人口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家庭成员或者曾经有家庭成员是G机关单位同事。几年前,M小区实行房改,单位的公房由居住者通过购买转变为私有财产。在人口方面,社区由4栋单元楼的近150个家庭组成,如果以G单位职工为中轴,社区的人口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年龄在50岁左右的G单位职工及其配偶,20多岁未婚的G单位职工子女,年迈的G单位职工的父母。在这100多个家庭中,未婚的G单位职工子女几乎都和父母住在一起,除了10个家庭的儿子在结婚后仍然和其父母居住,其余的G单位职工子女在结婚后均迁出了M小区。此外,公房改制后,少数人家迁出本小区,迁出后他们的房子被别人租住。到目前为止,该小区已经存在了23年,大多数家庭中都有成员是G单位职工,所以M小区是个典型的传统型单位社区。在这个社区中,人口同质性很高,所以本文选择三个典型的个案作为访谈对象。(4)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因为访谈对象是笔者的一个熟人J及其母亲Y女士。J青年自1984年出生,一直生活在M小区,他在南京读了大学,现在南京工作,未婚。Y女士今年49岁,1984年和丈夫迁入M小区,她的丈夫现在仍在G单位工作,她自己将在2007年正式退休。在访谈内容上,笔者主要访问了二人参与邻里互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对邻里互动的看法等。因为J和笔者是要好的朋友,所以J对其参与邻里互动的内容叙述得较为详细,并且因为J的关系,Y女士的访谈进行得也很顺利,后来通过Y女士的介绍,笔者又接触到另一位一直生活在该小区的中年男性Z先生。访谈中并无敏感话题,读者可以确信访谈内容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整理出的简要访谈资料
Y女士自述:我在M小区中生活了23年,在这里,我有很多好姐妹,平时大家买菜和购物都会结伴,偶尔还会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平常买菜结束后,大家会聚在楼下阴凉处边择菜边聊天。我们小区里的聊天者基本都是我这种年纪的中年妇女,数起来我们的讨论组成员至少有20多个,只不过大家不是同时同地聚在一起罢了,至于我们的讨论对象,诸如多是最近吃了什么,家里买了什么东西或者最近想买什么东西,老公工作单位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大家在一起说说自己儿子女儿最近怎样了。但是大家更经常聊起的还是小区里的事情,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了什么后果,大家在一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给对方出谋划策。偶尔我们也和年轻人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再把聊天内容回家和丈夫孩子讨论讨论。我老公和大院很多人都是G单位的同事,他下班以后大多数时间待在家里,偶尔和邻居商量些工作或生活中的事情。以前J快毕业的时候,J的父亲就通过小区一位好朋友的关系给J介绍过一份不错的工作。偶尔他也会参加妻子团的聊天,但是更多时间,他选择待在家里捣弄自己的爱好。
J青年自述:小时候我和小区里的孩子在一个学校上学,大家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课余时间孩子们经常到楼下玩,一直玩到家长呵斥我们快点回家吃饭或做作业。后来小学升初中后,小朋友上了不同的学校,再到高中和大学,原先的朋友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平常我们也很少有机会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太多的交流。平时我工作比较忙,加上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和现在的同事隔三岔五以各种名目聚会,又要谈恋爱,所以一周大概在家里能吃三次晚饭,如果不在家里吃晚饭,那就基本上11点多才能回家。周末两天最多也只有一天在家。平常在家的时候,我除了吃饭睡觉帮老妈做点家务,大部分时间会看看电影或者打打游戏,在家的时候基本上不出门。偶尔上下班时见到小区里的邻居,也只是打个招呼。我妈比较关心大家的事情,我现在工作和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哪能关心得过来,再说小区里的事情,和我有关的很少。如果结婚,最好是能单独住,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没有房子之前,只能和父母住。
Z先生自述: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如今儿子结婚后搬出小区单住,剩下我们夫妻两个。我平常工作之余有时和小区的朋友下棋闲聊,多数时间待在家里。有事情我们也找小区里的男性邻居或者同事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者请大家互相帮忙,家里的大事还是要靠男人的。我偶尔也听我妻子和别人在那家长里短的,偶尔我也参与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处邻居都是这样。我儿子结婚后每周回来一两次,大家一起吃个饭,谈谈最近的生活工作。和别的年轻人接触不是很多,孩子们都忙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