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人口转变之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一部分,中国人口变化与世界人口变化同步,特别是与欠发达国家人口同步,人口转变也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然而中国人口转变和变化又与众不同,无论是出生率还是死亡率变化速度和幅度都快于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与其他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含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在同一个水平上,出生率为42.1‰,死亡率为22.2‰(见表2-3),半个世纪之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降至12.6‰和7.2‰,而不含中国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这两项指标分别是25.0‰和8.3‰,最不发达国家地区分别是35.9‰和12.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目前仍高达16‰,而中国仅为5.1‰,足见中国人口变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差距。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口之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人口变化,从而影响了世界人口的变化与走向,这一点从表2-2和2-3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到。事实上,由于中国人口出生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下降,直接使整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出生率下降了3~4个千分点;由于死亡率的迅速下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下降了1~2个千分点(70~90年代)。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后3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对世界人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纵观中国人口转变,会发现其与西方传统人口转变相比有许多不同,西方人口转变理论既是西方人口变化历史的总结和描述,也是人口变迁的解释和抽象。以西方人口转变为参照系,中国人口转变的不同既表现在人口转变的时空上,表现在过程上,也表现在诱发人口转变的原因上,这些都显示出中国人口转变的自身特征。
表2-3 欠发达国家、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变化
资料来源: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0 Revision),New York,2011。
(注:PGR表示人口增长率。后文同)
简单地从转变的时间形式上考察,中国人口转变迅速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发展中国家,更不同于历史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引用西方学者的对比研究(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人口转变大大快于发达国家则一目了然(见图2-3)。例如,丹麦人口转变始于1780年,到1930年,人口才到达“低出生、低死亡”阶段,历时了150年;而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人口转变在不到50年的时间,即不足丹麦人口转变的三分之一时间里,就进入了人口的“三低”阶段,足见中国人口转变之迅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迅速转变的日本相比,中国人口转变也毫不逊色。日本战后十年,是人口迅速转变的十年,人口死亡率从1947年的14.6‰降到1957年的8.3‰,同期人口出生率从34.3‰下降到17.2‰,降了50%,是日本人口史上生育率水平变化最快的十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口转变不应当被认为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在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走向现代化道路之后,人口转变也就随之开始了。在19世纪末期,日本人口死亡率已在20‰以下,出生率在30‰左右。除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对日本人口变动有所冲击和影响外,日本人口基本上处在人口转变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口转变实际上历时了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所以,即使与战后的发达国家日本相比,中国人口转变依然是迅速的。当然,更不用说与仍处在人口转变过程中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了。
图2-4 中国、丹麦人口转变示意图
资料来源:转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转变已经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1.90‰,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4.79‰。这个增长率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大大低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含中国为14‰,不含中国为16‰)。目前中国人口的增长已经是低于更替水平的惯性增长,是完成了人口转变的惯性增长,完全不同于发展中国家未完成人口转变的人口强势增长(见表2-4)。
表2-4 人口转变结果:我国的有关人口指标
续表
资料来源: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等编《201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2.2010年世界人口数据表,美国人口咨询局编,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