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发展与社会公平

城乡发展与社会公平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部门新近的一系列数字表明,我国的教育发展正使我国从13亿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我国正处在人口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之中,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所难免,但城乡社会发展要追求公平、平等的目标。
城乡发展与社会公平_中国人口之殇

第三节 城乡发展与社会公平

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的有关“逆淘汰”问题的质疑和讨论有没有更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呢?关于这一点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固然从人口的总体分析并不存在所谓的“人口逆淘汰”问题(翟振武、侯佳伟,2007),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不存在问题。通过城乡二元结构视角的分析,我们看到无论是城乡之间的水平、垂直人口流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国家在城乡人口健康与教育投入上也有很大差别,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城乡社会的公平发展。

在城乡发展议题上,首先需要检讨城乡二元制度的“弊端”以及新时期社会“断裂”产生的新机制,加速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以及新兴的阻碍城乡人口水平、垂直流动的各种“桎梏”。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以来,我国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工作方针发生重大转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改革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制度,并通过清理各种针对进城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门槛,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公平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顺利转移。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该文件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取消了农村户口,2万多个小城镇放开了户籍管制。可以说,在破除城乡制度壁垒方面,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不过,城乡社会的“裂痕”依然存在,难以在短时期内“弥合”。如农民向城市转移中如何被城市所容纳,特别是如何接纳农民工子女,让移民的第二代成为城市人而不被边缘化、歧视化,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从提高全民健康、教育素质入手,我国要树立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发展战略。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华民族立于强国之林,必须快速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强国的转变。近些年,我国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部门新近的一系列数字表明,我国的教育发展正使我国从13亿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2007年,中国高校招生数达到570万人,毛入学率达23%,在校生总数达到2700万,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教育公平也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普遍受益。同时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制度,普通高校资助面超过20%,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面超过90%。[6]但是,正如上述分析看到的,城乡人口无论是在健康、教育素质上,还是在健康、教育资源分布和投入上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对于位处乡村人口健康、教育弱势的广大乡村人口,国家应该采取更大的补偿性政策,加大对乡村地区乡村人口的教育、健康投入,才能有效地减少不公平,才能更快地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教育、健康等公共支出的力度仍有加大的余地,与一些发展中大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以2007年为例,巴西政府的教育投入占GDP的5.4%,中国才3%。在其他公共福利上,巴西花在医疗卫生一项上的公共支出就是GDP的10.4%,而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失业救济这几项开支加在一起才占GDP的2.4%。[7]只有乡村人口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人口的健康、教育素质全面提升,才能实现全体国民人口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大国的转变。

实际上,今日西方发达社会出现的一些与移民有关的问题值得借鉴。西方社会如2005年法国巴黎骚乱直接与移民的歧视、教育、失业,不能融入法国主流社会有关,而2008年冬季希腊社会年轻人骚乱的背后也有第二代移民问题的影子。2011年8月英国伦敦街头的骚乱更为典型,其背后有不少人口因素:年龄结构(暴乱年轻人)、族裔结构(黑人居多)、移民结构(索马里难民背景)、城乡结构(城乡结合部贫民),这样的人口结构基础,加上制度的不公正、不平等,如就业、社会福利、歧视等,再加上“小事件(小概率)、大后果”这类“黑天鹅”性质的“导火索”,构成了暴乱暴力的全景图。我国正处在人口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之中,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所难免,但城乡社会发展要追求公平、平等的目标。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快破除各种制度壁垒,另一方面,更要破除心理上、观念上的“壁垒”,加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弥合城乡社会“断裂”。

可喜的是,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这对我国今后城乡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深远意义。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以说,这既指出了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关键,也为破解和解决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的一系列问题指明了方向。

【注释】

[1]《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50期,第35页。

[2] 《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50期,第35页。

[3]参见陈卫、吴丽丽:《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4]刘铮主编:《人口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5页。

[5]参见《经济日报》2001年12月10日。

[6]《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8月17日。

[7]《参考消息》,2008年12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