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变化
按人口总量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口城镇化进程亦按五个阶段记述。
(一)1949—1958年缓慢起步
1936年6月环县、固北、曲子三县相继解放,1938年4月固北县撤,部分辖区并入环县,1950年6月曲子县撤,大部分辖区并入环县。1936年至1948年,环县的城镇人口无资料可考。1949年开始,县乡政权建设逐步完善。1950年6月,全县辖11个区62个乡,1953年增设南湫、木钵区。1955年起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相继发展,城镇人口随着逐渐增加,由1949年900人上升至1958年2300人,净增1400人,年均递增率11.3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0.80%上升到1.67%(见表12-1-1)。
表12-1-1 1949—1958年环县城乡人口统计表
续表
资料来源:总人口数据来源《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城镇人口数据源于环县统计局
(二)1959—1972年起伏波动
自1958年始,受“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以至后来“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造成人口城镇化进程发生三次大的波动(见图12-1-1)。
图12-1-1 1959—1972年环县人口城镇化率曲线图
第一次是1959年至1963年。1958年的机构撤并、人员裁减以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部分干部和城镇居民下放回乡,使城镇人口下降,1963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为0.78%。
第二次是1964年至1968年。城镇人口缓慢增长,1967年增至1900人,年均增加175人,1968年出现反常增长。
第三次是1969年至1972年。1969年城镇人口出现反常锐减,一年下降2200人,降幅53.66%。1971年和1972年,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长庆油田单位入驻、曲子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等因素,城镇人口较快增长,至1972年底,总数为6300人,较1969年增加4400人(见表12-1-2)。
表12-1-2 1959—1972年环县城乡人口统计表
资料来源:总人口数据来源《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城镇人口数据源于环县统计局
(三)1973—1983年低速增长
这一时期,城镇人口发展平稳而缓慢,有的年份小幅回落,11年净增2500人,年均增加228人,城镇人口比重由3.06%上升到3.65%(见表12-1-3)。
表12-1-3 1973—1983年环县城乡人口统计表
资料来源:总人口数据来源《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城镇人口数据源于环县统计局
(四)1984—1999年平稳上升
这一时期,城镇人口逐年发展,但增速缓慢,16年净增12321人,年均增加770人,年均增长5.61%。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实施,使城镇人口出生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城镇化。1984年以来,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地方工业开始起步并逐步壮大,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实体、个体私营企业及工商户较快发展,为城镇人口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启动、起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影响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见表12-1-4)。
表12-1-4 1984—1999年环县城乡人口统计表
资料来源:总人口数据1984—1985来源《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986—1999年来源《环县统计年鉴》,城镇人口数据来源环县统计局
(五)2000—2009年较快发展
步入21世纪,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乡镇建设加快步伐,村镇建设亦引起重视。环江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2007年底,县城规划设计面积7.3平方公里,基本建成4.85平方公里,较1985年扩大2.75平方公里,增长1.3倍,城市建筑面积1.59平方公里,较1985年净增1.37平方公里,增长6.2倍。至2009年,全县有4个建制镇,24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镇建设,9个非乡(镇)政权所在地行政村先后建成村级农贸市场。2008年城镇人口发展到35241人,城镇化率达到10.02%;2009年,部分石油矿区和涉油单位整体迁出,城镇人口减少8841人,城镇化率降到7.48%(见表12-1-5)。
表12-1-5 2000—2009年环县城乡人口统计表
资料来源:《环县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