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榆中县委组织部乡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工作在农村的落脚点。把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作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学分制考核管理制度,把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选人用人科学化研究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榆中县委组织部

乡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工作在农村的落脚点。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担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乡镇领导班子强不强,干部队伍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一、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榆中县按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中心,以“选优、配强、激活、管严”为举措,把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常抓不懈。

(一)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功能。始终把提高、完善和发挥好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抓发展、抓项目中培养、识别干部,把抓发展、抓项目的实际成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注重选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选拔长期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的干部;注重选拔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二是坚持严格的选配标准。把德才表现、实际能力和任职阅历作为选拔乡镇党政正职的重要条件,优先把政治可靠、作风民主、清正廉洁,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精神强,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党政正职岗位上来。特别对乡镇党委书记人选,明确要求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无基层工作经历的,一般不直接安排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三是努力改善班子结构。从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出发,综合考虑班子成员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与乡镇实际,注重班子成员在学识、年龄、性别、气质等方面的互补。

(二)创新选拔方式,提高选人质量。按照《纲要》和《条例》的要求,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任方式,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改进干部推荐提名方式。把民主推荐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坚持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把乡镇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负责人、驻地单位负责人和“两代表一委员”纳入参加民主推荐会的人员范围,还有意识地向联系乡镇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征求意见。对于党政正职的推荐,我们还尝试二轮差额推荐,确定考察人选。二是提高干部考察质量。认真落实考察预告的同时,采取“一测评、四必谈、三必查、两必征求”考察干部。“一测评”,即把民主测评作为干部考察的必经程序和必要手段,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考察干部的核心内容;“四必谈”,即与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管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必谈;“三必查”,即查干部本人的工作总结、年度和平时考核结果、本人档案;“两必征求”,即书面征求纪检(统战)和计生部门对拟任人选在廉洁自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意见。三是严肃干部讨论决定制度。坚持做到“七不讨论”,即未经民主推荐的不讨论、未经组织考察的不讨论、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不讨论、任职材料不齐全的不讨论、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讨论、群众反映问题未查清的不讨论、未征求纪检部门意见的不讨论。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对拟任干部人选进行集体投票表决。四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先后对乡镇纪律副书记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公开选拔,对乡镇正职领导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方式进行了差额选拔。五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向县委推荐拟任干部人选暂行办法》、《差额选任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施办法》、《县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干部任免事项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办法》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操作规程。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把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作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学分制考核管理制度,把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县内高校教育培训资源,办好各类主体班次,每年安排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加农业产业化、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等专题培训。为适应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和群众工作的需要,定期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县委举办的发展论坛,重点围绕社会矛盾调处、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讲,通过相互研讨交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执政的能力。各乡镇也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建立理论学习长效机制。二是坚持调查研究与考察学习相结合。落实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用不少于3个月的时间下基层调研,每年完成1个以上重点调研课题。做到专题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先后组织乡镇党政正职到金昌、陇南以及宁夏银川、山东寿光、河南沁阳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灾后重建、生态移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完善思路。三是坚持双向交流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把乡镇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选派县直部门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既让机关干部接受基层锻炼、增长才干,也极大地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在年龄、专业、性别等方面的结构,提升了班子的整体功能。

(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队伍尤其是关键岗位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重点监督管理。一是规范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先后修订完善了《乡镇党委工作制度》、《乡镇党委会议制度》,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调整、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严格落实“谁决策、谁负责,谁失误、谁承担”的责任追究制,有效规范了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二是实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职能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干部队伍现状,掌握班子运行情况,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三是落实诫勉谈话制度。结合班子考察、干部提拔调整、年度考核和群众反映,对在思想、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或在民主测评中评价较差、工作实绩不明显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四是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调任、转任、轮岗、免职的乡镇党政正职全部进行离任审计。同时将监督关口前移,研究制定了《榆中县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将事后监督改为事中监督,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现存的问题及成因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榆中县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从干部能力素质层面看,主要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些干部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冒尖”、不敢“突破”,存在等待观望的“不敢为”思想;有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求变革、不善变通,存在按老经验办事的“不善为”思想;有的工作动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存在得过且过、守摊子的“不想为”思想。二是能力素质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农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乡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艰巨。而榆中县乡镇干部队伍的知识、专业水平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急需一批懂土地规划、城市建设、经济管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社会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一部分乡镇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特点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总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顶用”,不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去谋划整体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处理应急和突发事件面前常常束手无策。部分干部过分强调权力,习惯于行政命令和“遥控指挥”,不能够经常深入基层摸情况、找问题,没有从感情上真正融入群众,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四是工作作风不适应。个别乡镇干部心浮气躁,作风懒散,进取心和实干精神不强,本职工作敷衍了事,不了解现在农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个别乡镇干部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水平低,特别对新时期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认识分析,不用心解决。

(二)从干部工作环境层面看,主要存在三个“不满意”。一是对工作岗位不满意。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点转到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新型合作医疗等方面,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责任大。加之法律赋予乡镇的权力越来越小,缺乏必要的强制措施和执行手段,乡镇干部抓计划生育主要靠“磨”,调解矛盾主要靠“讲”,收缴社保资金主要靠“劝”,说到底,就是靠一张“嘴”去做工作,有时工作任务压得急、办得紧,还得加班加点,双休日、节假日都不能休息,干部普遍感到心力不及、身心疲惫,长期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二是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榆中县地形上有川水地区、干旱山区和二阴山区,环境各异,条件不同。其中有8个乡镇地处南北山区,自然条件艰苦,信息相对封闭,交通不够便利,干部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许多乡镇基础设施落后,办公室与干部宿舍混用,甚至2、3人同住一室;学习环境不好,文化活动贫乏,给干部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三是对工作待遇不满意。乡镇不设置科级非领导职务,而乡镇干部在工作压力和时间上都是超负荷运行的,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与工资待遇之间形成很大的反差。很多干部辛辛苦苦在乡镇工作了一辈子,却只能在科员一级走完职业生涯。

(三)从干部从业心态层面看,主要存在“三个不安心”。一是年轻干部不安心。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多数高校生在参加公开招考时抱着先找工作,再求发展的思想,扎根基层的思想观念不够牢固,很多年轻干部对乡镇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不满意,千方百计找人、托关系想调离乡镇。二是女性干部不安心。由于女性承担着较多的照顾家庭和子女的任务,普遍存在不安心基层工作的问题。三是“老乡干”不安心。乡镇公务员由于上升空间有限,大多数干部在同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些干部普遍觉得工作没有劲头,政治上升迁无望,唯一的想法就是调到县城工作。

(四)从干部管理机制层面看,主要存在四个“不完善”。一是干部补充机制不完善。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后,提高了乡镇公务员进入的“门槛”。从2004年至今,榆中县共招考过两次乡镇公务员,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渠道补充过乡镇公务员,干部补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加之市县层层遴选,更加剧了乡镇公务员队伍的萎缩。二是干部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榆中县乡镇干部的现行编制数是2002年机构改革时按照区域人口数为标准核定的。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编制与实际情况已不相适应,尤其是川区各乡镇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工作量不断加大,现有的干部力量明显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与川区乡镇相比,一些山区乡镇的农户举家外迁,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乡镇工作的任务量相对小些,乡镇干部资源相对比较富余。但受编制所限,干部资源又不能很好地统筹和整合。三是干部岗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公务员入口渠道窄,乡镇公务员数量有限,行政岗位空缺时,得不到及时补充,急需用人时只能从事业单位选调人员,造成混岗、混编和人员借调现象,给干部规范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四是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尚未形成一套针对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工作岗位的考核标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不便于操作;在考核方式上,注重于年度考核,在平时考核、重点工作考核上还未形成配套性机制;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没有把考核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三、对策和建议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统领,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奋发有为、廉洁高效、团结和谐的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综合素质高、服务本领强的农民贴心人队伍。

(一)抓根本,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一要择优选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加大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二要配强书记。着力选拔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社会管理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全局、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三要合理搭配。充分考虑班子成员在年龄、专业、经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注重年龄互补、智能互补、气质互补、性格相容,实现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合力。四要增进合力。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增进班子团结,使一班人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抓源头,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开进贤之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一要加大考录公务员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根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力争每年招录一批乡镇公务员,形成干部队伍的正常更替。二要加大县乡干部交流。引导和鼓励高学历、有特长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优化乡镇领导班子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每年从县直机关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引导他们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使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常态化、制度化。对表现突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大胆选拔任用。三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区域壁垒和体制障碍,畅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选拔人才。加强乡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

(三)抓重点,大力提高乡镇干部能力素质。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采取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学历水平、加强实践锻炼等措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乡镇干部队伍。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组织调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岗位实践与外出培训相结合、教学与研讨相结合等方法,积极借助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解决好乡镇干部不愿意参加培训的问题。二是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的培训。三是加强对学习培训情况的考核。建立考学机制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定期查阅学习笔记、组织理论考试,并将学习培训结果作为乡镇干部成长进步和岗位交流的依据,使乡镇领导干部变“没时间学”为“挤时间学”,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

(四)抓关键,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关爱机制。坚持从严管理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完善干部关爱、激励和监督机制,为乡镇干部身心健康和政治进步创造条件。一要健全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把具备乡镇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注重从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让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使人才向基层有序流动,进一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二要不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干部身心健康,坚持和健全干部休假、体检等制度。加强乡镇办公、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尽力解决乡镇干部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完善乡镇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权责统一、目标明确、突出实绩、效能管理”有机结合的乡镇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进行提拔使用;对工作上不积极进取、消极应付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干部自我加压,扎实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