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迁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状况和特点
一、迁移流动人口比非迁移流动人口人均教育年限更高
我国迁移人口比非迁移人口的平均教育水平更高。2010年我国6岁以上常住人口(约12.43亿)的平均教育年限为8.76年,而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及以上的迁移流动人口(约2.6亿)的平均教育年限为10.20年。其中,城市(约3.84亿)、镇(约2.49亿)和乡村(约6.10亿)的常住人口平均教育年限分别为10.49、9.02和7.57年,从城市(约0.67亿)、镇(约0.29亿)和乡村(约1.64亿)[1]流出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分别为11.93、9.78和9.21年,流入地为城市(约1.74亿)、镇(约0.54亿)和乡村(约0.34亿)的流动人口平均教育年限分别为10.61、9.70和8.98年。从城市、镇和乡村流出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是所在地常住人口的1.14、1.08和1.22倍,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的迁移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迁移流动人口具有相对更高的人力资本。拥有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具有更强的迁移流动倾向。
进一步来看,考虑到流动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更高,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老年人口,所以仅仅从流动人口平均教育年限高于不发生流动的人口,可能存在一个统计上的偏差。为排除年龄结构带来的误差,我们继续计算分年龄组的迁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不发生迁移流动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未发生迁移流动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2年。其中,城市为10.51年,镇为8.12年,农村为7.93年,仍然低于迁移流动人口的劳动适龄人口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这也进一步证明教育对于人口迁移流动具有一定的正向选择效应。
二、分省市迁移流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很大
东部沿海是我国外来人口的主要聚集区,但是东部地区迁移流动人口的人均教育年限虽然高于西部地区,但却低于中部地区。聚集到东部城市、镇和村的外来人口人均教育年限分别是10.6年、9.7年和9年,但中部对应的是11年、10年和9.4年。
聚集在城市的外来人口人均教育年限超过11年的依次有北京、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吉林和黑龙江,分别是11.84年、11.72年、11.54年、11.43年、11.36年、11.28年、11.19年和11.01年。聚集在镇和村的外来人口人均教育年限最高的分别是北京和湖北,分别为10.66年和10.29年。西部外来人口人均教育年限最低,但和东中部的差距并不很大。
表7-1 2010年分东、中、西部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人均教育年限对比(单位:年)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计算。
虽然有个别例外,多数省份中,迁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均高于该地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说明迁移流动人口增强了所在地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东部的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以及西部偏远的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外来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却比常住人口要低。
三、省内迁移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于省际迁移
随着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提高,迁移流动的受教育程度也以初高中学历人口为主,不再是80年代以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程度人口为主。对比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教育结构,能进一步发掘不同学历阶段人口迁移的活跃性。初中学历是迁移人数最多的群体:省内迁入城镇人口中,初中学历人口占33.7%,省外迁入城镇人口中,初中学历人口占51.9%,对应的迁入乡村的初中学历人口分别占45.7%和57.6%。相比城镇、乡村常住人口中初中学历分别占38.6%和44.9%,我们看到:初中学历人口在农村迁移和省外城镇迁移都很活跃,但该段学历人口在省内城镇迁移不活跃。[2]其中,省内城镇迁移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占26.9%、12.4%、9.4%和0.8%,对应的省外城镇迁移分别占16%、7.4%、3.8%和0.1%,而对应的城镇常住人口分别占22.1%、9.4%、6.7%和0.6%。可见,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是省内城镇迁移最活跃的群体,但处于该学历阶段人口的省外城镇迁移却不活跃。此外,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的乡村迁移和初中学历一样,都是很活跃的。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的迁移,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也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都是不活跃的,小学及以下学历阶段的人口已逐步从迁移人口队伍中淘汰(具体参见表7-2)。
表7-2 外来人口、常住人口的学历构成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计算。
【注释】
[1]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全国按现住地、户口登记地类型分的迁移人口表”数据整理得到。
[2]当迁移人口某学历人口占比相对常住人口对应学历人口比值大,我们认为该学历人口具有迁移活跃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