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一)研究区和数据源
民国北京GIS数据库的资料来自北京市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洛克菲勒档案中心。这些资料包括官方的人口普查、报告、统计、登记以及私人的调查、报告、目录、指南、地图、叙述、书籍以及其他的出版物。本文涉及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系列历史地图,用于制作参考底图,作为空间数据的基础;另一类是人口普查和统计数据,用于提供关于人口,中西医医疗服务的专题信息。本书上章李孝聪对其中部分材料已作出精要的介绍。
北京包括南城和北城,按照警察局管辖的范围,分成20个或11个分区,1928年以前为20个分区,1928年以后为11个分区。20个分区的中心区在故宫,内区在北城,外区在南城,左区在东面,右区在城市的西面(3)。参考底图的资料来源包括三幅历史地图:内务部职方司测绘处制作的1916年1∶8 000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北平市政府工务局制作的1937年1∶5 000的《实测北平市内外城地形图》,以及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1940年1∶14 285的《北平市全图》。这三幅历史地图都包含丰富的胡同信息,这是北京城最基本的空间单元(见图1)。由于1937年地图的比例尺最大,提供的信息最为详尽,我们将其视为底图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并进行数字化。由于1937年地图过于陈旧,地图上许多胡同名称都难以辨认。部分地名可以通过与1916年和1940年地图校对来进行判别或修正,但是这依然不够,因为1937年地图上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两幅地图。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我们利用了经济新闻出版社1936年出版的《北平街巷志》。这本书含有关于北京城街道胡同的详细信息,可用于校对和更正1937年地图上的胡同名称。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重建了约3 200条胡同。同时,我们数字化了基本的街区,地图图例上代表重要机构(如:学校、寺庙、派出所等)的点符号和警察管辖区。20个分区的边界来自1916年地图,而11个分区的边界则来自1937年地图。道路数据亦来自1937年地图,图例上包含几类道路类型:街巷、沥青路、石碴路、石板路、土马路、土路、小路、小径和电车路。
我们用医院的位置和分布来表示西医医疗服务的空间形态,而中医医疗服务则广泛地来自中药店、中医诊所、寺庙、庙会和工会。数据来自几个来源。医院数据(94项)来自1935年《北平普通医院调查表》,档号J1-03-53、J1-03-54,和1935年《北平市政府卫生局业务报告》。这两类档案都提供了有关医院的详细信息。中药店数据(300项)来自1935年《北平市中西药商号数目表》,档号J005-003-00037。此档案为北平市社会局开展的一个关于中药店的调查。中医医生数据(366项)来自北平国医公会1930年出版的《北平国医公会同仁录》。人口数据来自北平市警察局1937年编制的《北平市警察局户口统计图表》。这个统计图表记录了有关11个分区的户数、男女人口的统计数据。寺庙数据(15项)来自1997年出版,由北京市档案馆编制的《北京寺庙历史资料》。此书含有1928年、1936年和1947年的寺庙登记,本文仅采用了1936年的数据,选取了那些记录中注明提供中医服务的寺庙。工会数据(406项)来自1929年北平民社编辑的《北平指南》。本书提供了关于北平的地理、政治、社会经济、民间风俗的信息。
图1 1937年实测北平市内外城地形图
(二)数据处理
医院﹑中药店﹑中医诊所﹑寺庙﹑庙会和工会等机构在GIS数据库中均用点来表示。这些机构按照它们所在的胡同地址进行定位并录入到数据库。人口数据是11个分区的属性数据。然后,利用空间关联的功能,对落入到各分区的点地物进行相应的赋值。如果把20个或11个分区作为基本的地理单元来进行两步移动搜寻法,空间尺度将会过大以致不能很好地反映可达性详细的空间差异。因此,我们需要采用较小的地理单元来进行空间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底图的街区进行重组来获得新的区划单元。但是,这又产生了如何将20个或11个分区的人口数据分摊到各个街区的问题。我们采用了David W.Wong提出的一个方法。(4)此方法可以将20个分区的人口数据分摊到80个子区域,使得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应用切实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