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早知今日事
《吴梅全集》出版后,我立即买了一部,先读的是日记这一部分。在《瞿安日记》辛未(1931)年九月初四条,看到这么一句: “偶阅《大金国志》 ,见伪楚张邦昌、伪齐刘豫事,与近日日本拟立清废帝(溥仪)为满蒙独立国主,竟同一辙。 ”
不熟悉宋史的朋友,大概对张邦昌、刘豫的名字感到陌生,所以不妨简略地介绍一下。张邦昌是北宋末年的显宦,曾与赵构同质于金。他一直是个主降派。靖康二年,金兵攻入汴京,册立张邦昌为楚帝,这就是吴梅先生说的“伪楚” 。后来金兵退却,张邦昌下台,建炎元年贬至潭州,赐死。下场相当难看。刘豫的情形也差不多。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兵南下,当时刘豫任济南知府,缒城降金。建炎四年被金人册封为皇帝,伪号大齐。此后他多次配合金兵攻宋,可惜回回失利,终被金废黜死。没用的狗就得处死,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
用伪楚、伪齐来比拟伪满,用张邦昌、刘豫的下场来暗指溥仪的未来,凡是熟谙历史的人,都会觉得吴梅先生这比拟非常恰当。但俗语有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的说法,作这一比拟的其实不止瞿安先生一人。
1934年,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朱希祖开始了伪楚、伪齐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伪楚录辑补》 、 《伪齐录校补》 、 《伪齐国志长编》等著作。他在日记中说: “在昔北宋之际,金寇侵宋,封建张邦昌伪楚国、刘豫伪齐国,不图日寇全袭其法,以成此伪满伪汪。希祖发愤之余,撰成《伪楚录辑补》六卷、 《伪齐录校补》四卷,冀以发日寇之奸心,昭二伪之逆迹,亦可以破二伪之逆魄,警日寇之迷梦。 ”撰述的目的已经讲得再清楚不过了。
再后来,史学家陈寅恪于1945年夏写有一首题为《乙酉七七日听人说水浒新传适有客述近事感赋》的诗,当时正是二战进入尾声的当口。诗中也有“妖乱豫幺同有罪,战和飞桧两无成”的句子。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一旦对历史熟稔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从死去的历史中发现活着的今天,这就是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原因,而陈寅恪先生不也有过“读史早知今日事”的句子吗?至于朱希祖为什么又写了《杨么事迹考证》一书、陈先生“妖乱豫幺同有罪”句中杨幺指的是什么,我想对熟谙历史的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难猜的谜罢。
(原刊于《南方周末》2003年某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