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具体规律的揭示,无疑会给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_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

了解了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之后,人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这就涉及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200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明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已成为我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发展越来越表明,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即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二)促进残疾人状况显著改善和全面发展

200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视不够,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知,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三)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

残疾人事业是多学科、跨部门、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指出:“重视残疾人事业政策理论研究,推进相关学科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

在当代发达国家里,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社会工作的教学、科研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都是比较发达的。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更需要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促进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首先必须认清中国社会及其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其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最大量的工作就是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而且需要深入研究其客观存在的具体规律。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具体规律的揭示,无疑会给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事业研究。丁启文在《人性·人道·人权》一书中明确提出:“目前有几十所高等院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怎样吸收这些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学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人到残疾人组织中来工作,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这有利于事业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怎样在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中,加大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分量,也该配合教育部门做点事,这有利于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专门人才。事业的兴旺取决于人才的兴旺。从社会转型这个大角度、大视野看,这同样是决定事业兴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2月8日,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教学和培训基地在北京大学成立。中国残疾人事业教学和培训基地的工作宗旨是:促进北京大学与中国残联全方位合作,发展共赢,推动残疾人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提高残疾人事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服务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