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残疾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1.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机会不均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
2.扶贫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扶贫对象看,以县为基本资金分配单位,导致实际扶贫资金利用的稀释和遗漏效应。扶贫资金主要运用在592个国定贫困县。据统计,目前国定贫困县的大约2亿人口中,只有2000万~3000万贫困人口,因而绝大部分扶贫资金可能稀释到非贫困人口头上。以前贫困县中贫困人口比例高一些,但是上述稀释作用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反过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现有贫困人口大约一半位于非贫困县,在现行扶贫资金分配体制下,这些贫困人口能够获得的帮助微乎其微。
3.扶贫方式不平衡
目前,对教育和卫生方面直接关系到贫困农村人口人力资本素质的投资,则由于种种原因比较薄弱,过分注重生产性项目和贴息贷款方式。通过帮助农民进行项目投资和发展生产来摆脱贫困,政策动机是好的,但是存在如何确定贷款对象和如何应对市场风险两大难题。
4.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
政府主导型扶贫策略虽然有利于动员资源,但是由于对非政府组织力量利用不够,对农民自己组织力量利用不够,以及行政系统本身的弱点,引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对农村残疾人的支持力度,逐步统筹城乡残疾人就业,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并予以特别扶助;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以股份合作、松散经济联合体、依托种养大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带动农村残疾人发展高效农业,并积极推行“到户到人”的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
2.分配扶贫资源的对象单位应从县级向乡、村和农户转变
目前,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国家贫困县以内或以外的乡一级范围。近年国家统计局调查也发现,大约一半贫困人口居住在非贫困县范围以外。贫困人口在县一级的集中度显然已经大为下降。为了提高扶贫政策目标瞄准的准确性和资金利用效率,需要把扶贫资金拨款单位从县为单位改变为以乡为单位,保证所有贫困村都能获得扶贫资金。另外,应当总结推广近年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在更好发挥农户和自治组织自主选择和参与基础上,加大扶贫资源直接分配到农户的比例。还应当加强对贫困分布及其变动的独立的监测。应当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使这一工作制度化并不断完善。
3.加强农村残疾人技能培训以及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
普及农村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依托各地残疾人特殊教育组织建立残疾人教育培训基地,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开展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村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
4.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
动员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以及领导干部、党团员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开展“帮、包、带、扶”,督促帮助落实扶贫和救助政策,选择项目,筹措资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经营服务,扶助贫困残疾人脱贫。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慈善捐赠、社会募集、各界帮助等途径多渠道筹措残疾人扶贫资金。县、乡、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将农村残疾人扶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纳入其中。推动建立社会帮扶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培育社区性贫困农民合作组织,使它成为县以下组织和实施反贫困行动的主体,提高贫困农户的自组织性和参与性,可以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本章习题】
1.如何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定义?
2.如何认识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意义?
3.完善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措施有哪些?
4.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84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1号).
4.《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王辅贤.残疾人社会工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注释】
[1]参见本书编写组:《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枛学习辅导读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