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十年代人口生育

五十年代人口生育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生育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人口历史性转变的主要标志,便是近20年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已持续并大幅度低于人口维持再生产的更替水平。以中国生育革命为研究对象,探讨生育政策的历史流变,回顾生育革命的变迁轨迹,在经验层面对生育革命展开实践反思,对于归纳生育革命与人口转变的发生机制、检视生育政策的得失利弊、探寻新生育制度的可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_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

1.1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具有多种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实体。它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地域分布和密度、男女比例和年龄等特征。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社会关系中。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又具有不同的经济构成和职业构成。“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1)作为一种生理现象,生育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行为。生育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人口行为,生育行为的转变折射着整个社会的变迁。正如诺尔曼·雷迪尔(Norman Ryder)所言:“没有比当父母更关系个人一生未来的大事,没有比适当生育为社会生存更基本的行为模式。”(2)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本身包括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3)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为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养成人。这一套活动我们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的功能是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在人寿有限、生死无常的变动中,一个人的生活却依赖于一个完整的社会分工结构,所以社会不能不不断地预备下新人物等着去接替旧人物死亡和退伍所发生的缺位。”(4)可见,“‘种族需要绵续’是生育制度发生的基础”。人类就是这样在我们的星球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生育革命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从历史角度考察人类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无疑会领略到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影响人们生育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差异。(5)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以空前提高,物质文化生活得以进一步丰富,人类自身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1900—1970年,世界人口由16亿迅速增至36亿,平均每年递增1.16%。1999年10月12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1970—1999年,世界人口以平均每年1.78%的速度增长。(6)人口的持续增加,使生物圈遭到难以承受的干扰和破坏,生态危机严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地球负荷越来越重,最终将达到难以支撑的程度。“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一种与后代休戚与共的道德情感,并准备拿自己的利益去换取后代的利益。如果每一代人都只顾追求自己的最大享受,人类几乎就注定要灭亡。”(7)在严峻的人口形势面前,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是当前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紧迫任务,在决定人口增长的四个要素中,死亡、迁移和时间都不是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的因素,或者根本无法控制,只有人口出生率这个因素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参数。研究如何用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出生率,来控制社会人口变化,使人口最终达到某种理想状态,是今后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8)科学研究并揭示人口变动的内在本质,有效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20世纪以来人类的重要课题,这正是生育革命发生的前提。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生育制度的重大变革。面对人口控制的世纪课题,计划生育走向历史前台,并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笔者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值中央“71(51)号文件”发表(人们常习惯地称其为中国计划生育的新起点),亲身感受了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对计划生育问题有许多原始的感性认识。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如火如荼,计生标语铺天盖地,笔者再次亲历了人口控制的严肃性与重要性,中国的生育革命正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完成的。本书选题的最初灵感,便是源自这种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中国人口历史性转变的主要标志,便是近20年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已持续并大幅度低于人口维持再生产的更替水平。而人口生育水平降至并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下,又恰恰是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广泛纳入全球化经济轨道同步发生的。在“一孩政策”开始执行的20世纪80年代,全国的生育水平徘徊反复,并没有明显下降。这就说明我国近年来形成的低生育率,甚至部分地区的超低生育率是源于全球化经济压力以及全球化文化影响,而不是我国特有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9),这便是低生育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

1.1.2 研究意义

生育革命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而自主、自为地实现生育愿望。以中国生育革命为研究对象,探讨生育政策的历史流变,回顾生育革命的变迁轨迹,在经验层面对生育革命展开实践反思,对于归纳生育革命与人口转变的发生机制、检视生育政策的得失利弊、探寻新生育制度的可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对中国生育革命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学理探讨,开展跨学科研究,对于促进人口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交叉,把握人口发展的自身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总称。(10)作为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生育革命是人口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而生育是千千万万具有自由意志、持不同观念人们的行为,并受历史传统、思想意识、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口控制的决策,虽由国家和政府作出,但生育实践却必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行为来实施和完成。从政策制定到生育率降低和人口得到控制,中间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其中还包含着千百年来形成的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每个环节都需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11)我国的生育革命就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经历了“三起”、“两落”、“继起”的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曲折反复的道路。面对生育革命及人口转变进程中的鲜活经验和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运用跨学科的资源,“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紧密结合实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以实践中普遍存在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促进人口基础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人口控制思想、更新计划生育观念、改进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增强发展潜力、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与人口增长控制能力。”(12)

第二,在经验层面对中国生育革命开展实践反思,对于检视我国生育政策的得失利弊、科学预测人口转变的趋势、积极应对“后人口转变”引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所受到的与日剧增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国际社会普遍一致的观点认为,这都是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的普遍和持续以及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造成的。由此可见,人类生存的危机来自人类自身行为,而人口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13)“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财经、军事、文教、房屋、社会、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等,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其基本政策、法令规章的依据。”(14)无论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改善人民生活、实行环境保护,无一不和生育革命紧密相连。中国的生育革命面向广大育龄群众,广泛作用于每一个家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已使人们的婚姻观念、生育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生育革命的研究,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照,凸显“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开展对中国生育革命的政策回顾与实践反思,可以更好地把握生育革命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人口发展的战略性前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本书试以人口与社会管理等多学科理论为视角,探索生育革命的思想渊源,回应费孝通先生《生育制度》的基本要义与科学精神,从理论争鸣、政策调适和法制建构三个层面开展历时性研究,又直面当下开展共时性研究,全面探索了生育革命运作实践中的差异化管理、生育革命的社会效应与实践反思,为认识中国生育制度的长时段变迁,尤其是把握生育制度本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分析视角,并为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同时,开展对生育革命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可以科学规划国民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事件,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并带来人力资本的巨大效应,进而为国家的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主题深入触及当前中国社会制度体系中生育制度的本质,对于认识中国生育革命的政策流变与生育制度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