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光下的艺术——阳光

阳光下的艺术——阳光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光,是太阳发射的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牛顿将眼前这一条光色彩带,命名为“光谱”。高更认为,阳光的色彩,斑斓丰富,简直就是无声的语言,可以唤醒内心热乎乎的反响。画家对阳光乃至光谱,所表现的高贵的敏感、自觉、热情甚至广阔的朝圣,不仅体现了阳光的磁性,同时,也彪炳着会思想的芦苇——人的伟大。阳光,就像是来自太阳的、难于止息的、光明的“雨”。阳光给你的雨打萍式的压力,科学上叫“光压”。
啊,阳光_蔚蓝的思维——科学人文读本

·杨文丰· 啊,阳光

1

亮亮光光,白白茫茫,汩汩汤汤,——这是遥远的父亲般的太阳,正大面积地使劲朝我们泼来的阳光。我感觉已恍如庄、惠在壕梁上理论过的一尾鱼,顺流而下。已流过去,庄周寓言。已游过去,传统云烟。很光亮,的确也是汩汩汤汤,白白茫茫。这是人生难得、非常真实而又非常可爱的阳光啊!阳光,是太阳发射的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阳光的波长范围一般在380到780纳米之间。我之生犹同一尾古鱼的幻觉,完全在于阳光似水。我捉不住阳光,然阳光却很真实也很实在的,正轻轻打在本人的脸上。

阳光也轻轻地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散发着你故乡秋后田野火烧土似的、热烘烘的男性气息。阳光有些模糊地嬉笑着、追逐着。普鲁斯特在小说里写道,阳光照进百叶窗时,百叶窗像是插满了羽毛。阳光是牛奶般地发光的、羽毛蓬松的团队,更似大面积、半透亮的磨砂光幕。阳光还是大地间贮满的浮流的空气般的粗糙的黄金。阳光汇合了花束、林间的香气和汉堡包的味道。阳光,拥抱着你,镀得你周身明晃晃。博尔赫斯说:“水消失于水。”阳光,一队队,失落在草上、山上、水上,摩天大楼上,漫漶而泛黄。阳光依然轻轻地打在你的脸上。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头顶确实阳光泛滥。

我希望,阳光,永远能以太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向宇宙空间的浩瀚和苍凉,传播。宇宙,渺渺,茫茫,又有几多阳光,未曾打上地球的脸,更未打上你我的脸呢……

2

1666年某个黄道吉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让一束白晃晃的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投射到对面的白色大屏幕上,霎时,物理学史上一个神奇的物理现象产生了:屏幕上展现的,竟是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颜色排列的色带,那颜色,活脱脱就像雨霁弯悬西天的彩虹。牛顿将眼前这一条光色彩带,命名为“光谱”。出自拉丁文的“光谱”一词,本意为“幽灵”。牛顿何以这般命名?恐是出于一朝窥见自然奥秘的敬畏与惶恐吧,我想。宇宙沧桑,天道无情。科学规律,在未被人类发现之前,犹同未揭开面纱的神秘女郎,一旦面孔赤裸,素面朝天,其后的路,就渺渺茫茫,凶险难测。而这个著名的阳光色散实验,其所产生的科学与人文效应,确实也并非只让世人明白:阳光,只是由多色光所混合组成的复色光而已。

人们对阳光下颜色的感受,真有些像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主张的主客合一、移情作用的美学感受。不是么?绿草茵茵,是因为草的主要成分叶绿素反射了特定波长的光(辐射),而吸收了其余波长的光(辐射),而反射的特定波长的光(辐射)在我们的眼睛看来,是绿色的。秋草何以苍黄,原理与之类似。极光,虹影,彩云,峨嵋佛光,孩子嘟小嘴吹飞的肥皂泡……这一切,五彩迷离,缤纷璀璨,皆来自阳光的色光流变。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落西山红霞飞”,让我们感受温暖如春;阳光点染紫罗兰,秋来江水绿如蓝,却多少使我们心生暮秋的悲凉。

3

牛顿的“光谱”理论,仿佛科学和艺术合一的一口仙气,吹醒了西方一大批富于才情的画家,为他们突然打开了艺术新世界的大门。这些艺术精英,蘸着阳光作画,激情燃烧,才华泛滥。他们解放思想,将阳光的色彩,大胆地调和、强化,再重重地敷在、倾泻在画布上,风起云涌。19世纪60年代,法国画家莫奈创作了划时代的油画《日出的印象》,画面一反传统,色彩艳丽,光色迷离,简直活化了“光谱”理论——辣妹一般的印象画派诞生了!莫奈更是宣称:“每一幅画的真正主题都是光。”他将画架,从画室搬迁到了户外的艳阳下。露光流转,色泽闪烁。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则以集团式的画作,前呼后拥,狂歌阳光。高更认为,阳光的色彩,斑斓丰富,简直就是无声的语言,可以唤醒内心热乎乎的反响。塞尚还发现暖色可使画面突起,冷色能教画面陷落。

img8

莫奈:《日出的印象》

阳光与艺术互为相思,强化的艺术情感,鲜活、灵动、神异。1888年,高更在创作油画《雅各与天使在布道后角力》时,竟有意将一大片草地绘成熊熊燃烧的朝霞一般的红色。美术评论家认为,这种创新处理,确实别出蹊径,比将草地表现为其他任何深浅的绿色,更能左右读者的情感,均衡构图重心。

蓝色作为艺术语言,本来一直沉沉寂寂,屡遭艺术冷遇。譬如,《圣经》对穹宇和天界,尽管浓墨重彩,对蓝色却不着一字。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画家,似成思维定势,多把天穹涂抹得金黄。自从“光谱”理论以降,乾坤便开始生变,蓝色,在野兽派作品中飞流直泻,仿佛在一夜间挣脱了天穹的樊笼,翩翩然下凡,驻在了树上、草地上、面孔上,和有关物体上。大画家毕加索,有过单纯如梦的“蓝色时期”。够得上“蓝画家”美称的马蒂斯,还作过这样一张名画《舞蹈》:在如梦如幻、鲜亮艳丽、重彩浓烈的蓝色大背景之上,五位酒神侍女,个个体态婀娜,手拉手,口唱歌,踢踏跳着热情奔放的轮舞。后世的物理学家伫立这幅画前,惊讶于画家之笔有如神谕,竟似先知先觉,因为,画面上面积阔大的蓝色,与核能的表征色彩,竟非常地吻合。

画家对阳光乃至光谱,所表现的高贵的敏感、自觉、热情甚至广阔的朝圣,不仅体现了阳光的磁性,同时,也彪炳着会思想的芦苇——人的伟大。

4

我们的阳光有力量。中年听雨客舟中,“的蓬、的蓬”,船篷正承受雨的压力。阳光,就像是来自太阳的、难于止息的、光明的“雨”。阳光给你的雨打萍式的压力,科学上叫“光压”。阳光,你看得见,但光压,却同空气一般,你是无法看见的。你对空气可现现实实地感受,对于光压,你却不太能够感受。从阴阴的冬日走入阳光社会的人们,所能强烈感受到的,多是晃眼的、温暖的、白晃晃的阳光。

给你压力的阳光及光线的路线,是箭镞般前行的,但在引力场中,又是弯曲的。1911年,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预言,由于太阳引力的作用,当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会产生弯曲,偏角为1.7”,爱氏还预言这一现象,日全食时可以看到。1919年日全食之前,英国皇家学会派出两批天文学家,分赴西非和拉美设点观测。那一天,是全世界有心的物理学家翘首以待的日子。“逝者如斯夫”,风云突变,日头被中国传说中的天狗一口食了。霎时,天文学家们看到了本该在太阳“背后”的星星。这一看,非同一般,等于证明了那颗星星向太空发射的光,并没有呈直线传播,确是在经过太阳这一颗“大质量”时,光线是弯曲着朝地球传播而来的。天文学家在两处观测到的光线的偏角分别为1.61”和1.98”,与爱氏的理论计算基本吻合。这个消息,顿时使爱氏声名鹊起,可爱氏对研究生只淡然地说:“我知道会是这样的。”研究生惊讶于爱氏的平静:“假如观测结果与预言不符,咋办?”爱氏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那我将为上帝感到遗憾——我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

阳光在屋子外,也可以在屋子内。每一个人的童年,大抵皆有捣蛋地拿着圆镜,将明晃晃的阳光反射入屋的经历。植物叶片,对阳光有反射作用。地面、粗糙的农田,对阳光有反射作用。反射,与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阳光还有折射特性。牛顿的“光谱”色带,便是由折射特性各不相同的色光组成的。阳光还有透射特性。阳光当然是能够被吸收的。阳光,就这么以太阳为中心朝四面八方不休闲地辐射,谁又说得清有多少阳光,是被物体吸收了呢?

5

有谁倾听过阳光的喧哗与嚣动,抑或歌唱?阳光下,你能听到绣花针落地的闪动?密集与宽阔的阳光,是静默的热烈,热烈的静默。阳光有力量却不剑拔弩张。阳光,每秒钟飞奔30万公里,却闲静得如脚底垫足了棉花。阳光辐射着无声的威严。马年初一清晨,我的半虚构半现实半落后半新潮半情半理半人文半科学且很文学的郊野村阳光满地,天地白银一般响亮辉煌。“啊,阳光!”我不禁惊叹了一声。阳光背后的黑暗,如惊鸟,扑棱棱飞散。

阳光那显、隐作用依然鲜活、流荡,依然需要我们演绎、歌唱——

阳光啊,你推动了地球季候的递进、转换、更迭与轮回。阳光啊,你在民间的枝头发芽。光合作用生产人间食粮。阳光啊,是你使绿叶从土地里沿树干向枝头缤纷爬升。阳光啊,你还是隐身英雄(煤呢是太阳石)。阳光啊,是你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阳光啊,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的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多多:《致太阳》)

阳光,更使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正当上升。植物、人物以及其他生物的体温,君能看见?——阳光使它们上升。海洋、江湖、池沼阔大的水汽蒸发,君能看见?水分从植物叶片的气孔鱼贯蒸腾,君能看见?……

《圣经·创世记》里说:上帝开天辟地的第一举便是创造阳光。上帝仅仅说过:“要有光。”大诗人歌德在辞世时说:“把窗子打开,让更多的光进来!”

认同不认同都一样,活着就是追逐和接受阳光的洗礼、烘烤、抚摸及其恩泽。死去便是完成或告别对阳光的眷恋。阳光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每一个人,都是某种阳光的轮回与转世。

科学家说,风是气流的运动。

文学家说,风是文人,风是乐师,风是情人,风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