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詹双晖
内容提要:在遭遇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等发展瓶颈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推动珠三角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推动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既是珠三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蓝图,同时也是规范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促进区域内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条件、机遇与挑战等方面作客观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的六大战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发展战略
从1979年到2008年,珠三角地区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成熟工业文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亚洲四小龙”的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直追韩国,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少数几个经济增长极之一。然而,经过连续30年超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后,近年来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遭遇一系列的瓶颈,典型地体现在“四个难以为继”,即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劳动力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一句话,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珠三角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沉重冲击,宣告了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出口导向之上的传统发展模式的终结。珠三角如果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就必须打破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摈弃传统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温饱、小康社会向全面、富裕小康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征是社会生产以生存为主转向以发展和享受为主,即从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生存物质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导向,转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求知、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品生产、流通、消费为导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种转型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转型意味着各类文化服务和文化用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行业大量涌现,也意味着文化产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期。
有鉴于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作出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的战略部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推动珠三角地区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推动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蓝图,同时也是规范珠三角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促进珠江三角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条件、机遇与挑战等方面作客观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的六大战略。
一、珠江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产业概况
自国家统计局公布文化产业三类产业层级统计标准以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总量和整体实力一直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长率连续五年名列各省市之首。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 921亿元,占全省GDP的6.3%。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相关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增加值1 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下,2008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仍达到2 270亿元,比2007年增长1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6.4%,其中绝大部分为珠三角各市创造。由于国家以及广东省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大概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与其中的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相当。参看下表:
表1 2007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1)
*注:北京数据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数据;江西数据为文化产业总收入数据;贵州数据为文化产业总产值数据;山东数据为2008年统计数据。
上表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表的《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其中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应为192.13。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的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市),但是相关层的文化产品类、文化设备类以及外围层的低端文化服务业比重过大,以内容与版权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排名第二,总体上有一定的优势,却与第一名北京有较大的差距,与上海相差无几,在某些方面,如出版发行、广播影视等核心行业还落后于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根据广州市社科院《中国广州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广州市创意产业在企业数量、就业人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方面,仅次于京沪,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首位。深圳自“十五”中后期开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3—200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9.65%、20.69%、16.2%、25.9%,平均增速略快于北京和上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杭州、成都、南京、长沙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保持了一定的领先势头。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亮点。
广东的经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文化建设步伐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广东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2%,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只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持平,这与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密切相关。“十五”期间广东文化产品出口比重只占总出口量的6%,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更是存在10∶1的贸易逆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很少,核心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与广东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国民经济大多数领域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珠三角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二)空间布局
从现有空间布局上看,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三个层级,各层级之间差异明显。
第一层级是作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它们不仅是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同时也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及创意产业中心,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占珠三角总量的70%以上。两市的产业布局不仅门类广(几乎涵盖了珠三角各种文化创意产业门类),而且区域特色明晰。广州现有园区34个,重点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传媒、创意产品制作、分销与版权贸易、咨询策划、设计创意等高端行业,发展的方向是成为国际性的创意之都和文化名城。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以中心老城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广电传媒、创意设计等产业门类;在珠江两岸利用河岸景观、旧厂房仓库、古民居、知名高校、现代楼宇,重点发展时尚消费、演艺、广告产业;在东部地区重点发展数字科技与内容研发、工业设计、数字通信、网游动漫、软件等产业;在南部地区依托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大学城、长隆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演艺娱乐产业;在北部地区利用土地与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产品贸易与物流等产业。深圳现有园区基地36个(另有在建园区基地8个,规划待建园区基地10个),重点发展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现代高新技术、印刷、珠宝、工艺礼品、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等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产业研发与孵化基地、创意产品出口基地、文化资本经营策划中心以及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中心。罗湖区重点开发珠宝首饰和工艺礼品市场交易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珠宝加工企业,成为全国饰品文化潮流的重要基地;南山区重点开发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行业,聚集了一大批现代高新技术为龙头的文化企业,成为深圳发展前景看好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宝安区重点打造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创意产业聚集区;盐田区重点打造海滨主题公园和休闲娱乐场所聚集区。其中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雅昌企业集团等5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华侨城集团同时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两大核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呈现区域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第二层级是地处珠三角腹地的珠海、佛山、东莞与中山。虽然从产业门类、行业集聚、企业规模与经济总量等指标来看,四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在某些具有区域特色以及产业积淀的领域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佛山市利用广府传统文化资源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以及顺德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我国粤曲粤剧音像制品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还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珠海的软件与数码创意产业,发挥金山软件、特思数码、亚洲动漫传奇等知名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呈现集群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此外,佛山、东莞与中山发达的制造业以及星罗棋布的特色镇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体现在为制造业服务上,发展的方向是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设备、产品制造服务基地,如佛山石湾陶瓷创意产业园、东莞虎门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以及中山港口镇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等。
第三层级是地处珠三角边缘的江门、肇庆、惠州三市。除了文化旅游、文化服务业以及文化产品生产等外围层、相关层文化产业后,以内容、版权生产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待发展,尚待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的带动、辐射。
(三)产业基本特征与发展态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呈现以下产业特点与发展态势:
1.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重点行业优势突出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跨越第二、第三产业,涵盖国民经济绝大多数领域,涉及文化传媒、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广告、动漫网游、广播影视、咨询和时尚消费等多个产业门类的较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并且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其中新闻出版、软件、网游动漫、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工业设计、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等行业优势突出,不少行业还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新闻出版业在集团化发展、产业化改革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已在同行业发展中抢得先机,报刊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珠三角的报刊业改革不仅是中国媒体改革的排头兵,而且其所出版的报纸的种类、印数、总收入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均名列全国第一。全国十大报业集团中珠三角占据4家,分别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还拥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数十种。其中,作为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连续15年在全国平面媒体独占鳌头,2007年广告营业额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几年的广告营业额以每年1.5亿元—2亿元的速度递增,2007年集团利税总额历史性超过3.6亿元。该集团还先后在北京、上海与当地媒体合作创办了《新京报》、《中国第一财经日报》,成为第一家跨区域办报的地方媒体。
——网络游戏与动漫产业异军突起,领跑全国。近年来,珠三角原创性国产网游动漫产业规模以年增长超过50%的速度发展,不仅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能力、动画制作和发行能力、漫画杂志发行量以及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和交易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还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网游动漫龙头企业,如原创漫画领域的漫友文化机构,占据全国漫画书刊销售市场30%份额;动画制作领域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咏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都排名在全国动画制作机构的前10名。仅网易、光通、世纪龙三家的网络游戏产值就占全国的30%。2007年,广东省的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等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不含衍生产品),其中以网络游戏研发和运营占总业务量90%的网易公司年收入达23亿元。被誉为“中国动漫第一奖”、“华语动漫奥斯卡”的金龙奖也落户广州。
——基于数码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文化服务业发展迅猛,领先全国。以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为主业的腾讯公司,QQ软件已有注册用户7亿多,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腾讯网浏览量排名中国综合类门户网站第一名,腾讯QQ和中国游戏中心的网络游戏在全国网络休闲游戏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位居第一、第三位;以文化传媒服务产业为主业的深圳华视传媒,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络企业,网络覆盖全国26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以原创音乐为主业的深圳A8音乐集团,已成为华语世界领先的专注于原创音乐的新媒体数字音乐公司;以动画电影产业为主业的环球数码,荣获“2006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称号,其投资制作的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开创了中国全三维动画电影新起点,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里程碑。这些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凭借比较强的经验和实力,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
——文化会展业成绩斐然。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广州—东莞—深圳为中轴的珠三角展览带,成功打造出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品牌,并日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2009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到880.69亿元,比上届增长25.4%;2010年第六届文博会交易额达到1 088亿元,比上届又增长了23%。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与品牌效应的文化展会。
2.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的一种新型业态,它主要是指借鉴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模式来发展的一种文化产业园区,它以文化创意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以“产业链”和“产业丛”的理念来组合包括设计、研发、软件、影视、演艺、艺术品等多个相关的创意产业。近年来,珠三角各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截至2008年底,区域内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8个,还有一大批市、区(县)级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入驻企业4 000多家,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深圳在国内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上可谓一马当先,目前该市已拥有田面设计制度、怡景动漫基地、华侨城LOFT创意园区、南山数字产业基地、F518创意产业园、22艺术区、大芬油画村、蛇口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各类文化创意集聚区40多个,涵盖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书画、小说、音乐、工艺美术、摄影、古玩、乐器、人才培养等领域。广州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步伐很快,广州天河软件园、广州创意产业园、广州动漫星城、黄花岗信息园、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荔湾广州设计港、海珠联星168和荔湾海角红楼等设计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正在建设中的位于天河员村地区珠江北岸的“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园区规模位冠全国。广州天河软件园是华南地区软件企业最密集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以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内容研发在国内优势明显,2006年广州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称号,成为我国软件和动漫产业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珠三角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带动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占领先地位的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在区域内已发挥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圈也已初步成形。
3.投资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崛起
随着国内文化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步伐十分活跃,除了新闻出版等领域外,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资本格局,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按投资主体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如以深圳龙岗区政府为主导的大芬油画村)、企业主导型(如深圳华侨城集团企业投入建设的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政府与企业合作型(如佛山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按融资渠道可分为国有资本型(如广州从化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民间资本型(如广州番禺长隆集团主题文化创意公园)、中外合资型(如深圳华侨城、蛇口创意产业园);按市场形成的机制可分为高职院模式,依托高校自主投资开发“动漫一条街”、“软件一条街”(如聚集在广州美术学院、珠江电影制片厂、报社、电视台等文化艺术、影视传媒制作单位附近,以广告、艺术创作、时尚设计、策划、培训、咨询等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一条街)、专业市场模式(如广州文德路字画街、起义路工艺品与纪念品设计生产一条街,天河路、五山路一带的电脑城以及白云区的音像城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不少民营企业和个人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如广州番禺长隆集团投资与运营的长隆系列主题文化创意公园,已经成为我国该领域里的龙头企业。在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珠三角地区的民营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已近500个,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不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节目生产量,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名列前茅。国内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的单位数比重、投资比重、从业人员比重、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等均有大幅提升,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企业数已超过全省文化企业总数的50%,成为助推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4.文化创意与特色经济互动格局初现,初步探索出一条基于传统优势产业之上的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不少市镇充分利用发达的制造业以及闻名国内外的特色镇经济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与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以文化创意推动特色产业的升级换代,初步探索出一条基于传统优势产业之上的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佛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莞唯美陶瓷博物馆与东莞虎门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是其中的代表。佛山的石湾利用传统陶瓷产业的优势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首个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旨在用文化创意服务于佛山的传统陶瓷产业,通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其向高端产业链延伸,实现佛山由陶瓷生产基地向陶瓷创意设计之都转变。东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通过斥巨资打造集合研发、培训、展览等多种功能的建筑陶瓷博物馆这一平台,引来国内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并在历代陶瓷文物标本中提炼文化元素,开发出集工艺美术与实用装饰材料于一体的系列壁饰产品,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不仅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销售额,而且确定了其标杆地位。再如东莞的虎门利用传统服装产业优势发展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该“孵化园”由虎门镇政府投资4 500万元建设,主要由虎门服装设计中心、创意投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与法律诉求平台、虎门服装人才培训基地、大型时装表演T台和大型国际交流平台六部分组成。“孵化园”的建设,必将推动虎门服装产业的向微笑曲线的左上端的研发、设计延伸,促进虎门服装业从“服装加工”向“创意设计”的转变。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虽然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但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矛盾也十分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的“大跃进”现象突出
表现在:一是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创建产业园区。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缺乏认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门类、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环境、产业政策等缺乏研究,珠三角各市热衷于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普遍以工业园区的模式来复制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为只要圈好地,建好园区,再挂上块牌子,就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许多地方政府以及投资者在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和规律都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就参与投资建设,致使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题材雷同等问题突出。由于发展太快,空置率高,主题模糊和缺乏服务已成为不少创意产业园的硬伤。二是缺少规划论证,项目随意性大。不仅缺少珠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统一规划,甚至绝大部分城市在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仍然拿不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致使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空间布局缺乏全局观、产业结构失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内容生产能力比较薄弱、民营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另外,各级政府上创意产业项目普遍存在随意性大、不注重投资回报、运作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保证等情况。
2.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大,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不强,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比较缺乏等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升级的产业链体系。珠三角创意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产业与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的创意研发投入不足,创意专利意识薄弱,缺乏创意管理,尚未形成原创性的创意研发能力、专业实力与创新竞争力。以广州市为例,该市中小型的私营创意企业占全市创意产业企业总数的75%,但企业资产总额仅占全市创意产业资产总额的19%。由于资金、信息、业务渠道等要素相对比较匮乏,使得中小型企业难以在研发上投入较多资源,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中,内容产品比例偏小,除了报刊、软件、网游动漫等几个强项外,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原创能力都不强。即使是优势行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就拿广东人引以为荣的报业来说,虽然仍然在全国处于领跑位置,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冲击,增长幅度呈收窄趋势,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3.产业链延伸与集约化程度偏低
虽然近年来珠三角各市建设了一大批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但真正成气候的不多,即使是已经有一定集聚规模的园区,形集而实不集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企业间缺少像制造业一样的分工合作,“单兵作战”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主流。政府仅仅通过房租、地租等优惠条件和基本的平台服务建设,并不能形成集群所要求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从珠三角产业整体来看,产业集约化、协作化格局尚未形成,总体上辐射带动效应还不明显,远没有达到集群所应发挥的竞合优势,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也很不足。
4.市场环境、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力度有待加强
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盗版猖獗,缺乏行业规范,价格体系混乱,创新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珠三角乃至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整体上仍然在产业链低端徘徊,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猖獗的盗版和复制不仅破坏了原创的动力机制和普遍的创造热情,也限制了资本、基金投资优秀的创意公司。可以说,版权价值开发、版权产业化进程、版权产业发展环境等议题已经成为今后产业集群拓展升级中不容规避和忽视的核心问题。此外,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滞后,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人才政策等不配套,多项产业促进政策仍存在政策实施方式不具体、实施细则不明确的问题。以广州市为例,该市针对整个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出台,仅仅是对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即使《关于加快发展广州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的指导意见》也比较宏观,离实际操作还有一定距离。
5.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较少,国际竞争力不强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质量和效益不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不多。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庭期刊集团等几家以外,基本上都是规模与效益不高的中小企业。这种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规模偏小的产业结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不高,总体上缺乏竞争力。图书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等行业,珠三角已经在国内竞争中处于弱势,即便是报业、游戏动漫、互联网服务等优势产业,其影响力基本限于国内,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动漫等一些出口增长较快的产业,其盈利方式仍以服务外包为主,原创产品的输出比重还较低;同时,输出方式还主要限于产品输出为主,技术输出、服务输出、版权输出等刚刚起步。
6.创意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滞后
一方面,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素质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缺少高端原创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据专家对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城市的研究,从事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纽约占总就业人数的12%,伦敦达到14%,东京更达到15%,而珠三角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广州还不到0.1%。以动漫业为例,我国动漫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开发人才、创造性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我国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动漫设计制作人员只有不到3 000人,而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是60万人。不仅缺乏原创人才,而且更缺少擅长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又以动漫业为例,动漫企业并不缺少普通的电脑制作人员,难觅的是创意设计人才和营销策划人才。我国虽然已有173家高校设立了动漫专业,但这些院系大多在动漫技术方面着力较多,培养方向多为技术型人才,极少有动漫创意人才和营销人才。由于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人才短缺,最终导致原创能力整体滞后。另一方面,珠三角创意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与发展机制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不仅人才引进、培育的力度落后于北京、上海,而且也缺少促进创意人才交流学习、成长发展的产业环境。近年来,不少专业人才回流内地,特别是一些文化高端人才流向北京、上海、江浙等地的状况应引起业界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江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旨在打破珠三角内部诸侯经济、山寨经济格局,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依托珠江两岸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整合珠江两岸丰富的创意文化资源,形成中心城市以产业链带动、辐射,园区集聚,各地个性化、差异化、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以达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发达的文化产业带动珠三角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全面提升珠三角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区和区域文化中心。
(一)条件、机遇与挑战
1.基础条件
首先,珠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珠三角地区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现代化程度高、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强的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规模相当于全国的1/9、日本的1/5、德国的2/7,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珠三角的传媒业、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位居全国前列。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 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次,珠三角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及业已形成的创意产业体系与地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二百年海洋文明的浸润,一百年风起云涌的变迁,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不仅造就了珠三角人民勤劳智慧、开放多元和包容并蓄的岭海文化特质,而且还为珠三角积淀下丰厚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文化创意资源。目前,珠三角创意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不仅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而且在许多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不仅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意企业,而且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中介体系和公共文化信息平台等,这些都为珠三角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三,珠三角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综合条件。珠三角毗邻港澳,粤港澳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调配套的需求紧迫,合作空间大。更为重要的是,珠三角拥有比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发育更为成熟的优势,本地的投资主体十分活跃,社会资本较为充裕,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基础性配置的作用。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将使珠三角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体制环境,必将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和整体竞争力。
2.发展机遇
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双转型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一是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同于温饱型社会,国民对文化精神产品与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是小康社会和富裕小康社会的一大特点,这种需求正在创造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二是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大等优势,使其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着力点。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广泛的生产性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升级转型,将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据初步匡算,产业升级将使企业研发费用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到3%。我国承诺大幅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也为属于低碳经济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市出台许多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创意产业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及《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2003年以来,广东省以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为契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设立了“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当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扶持重点和先导性文化产业项目。同年,制定颁布了《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总体布局、产业重点和实施步骤。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要依托珠江两岸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创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创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力争到2013年,发展成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之一。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广东省还制定下发了《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暂行管理办法》,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认定工作,推动全省文化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深圳、广州等市也先后出台了《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规划纲要》、《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广州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广州市创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当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进一步成熟,社会投资进一步活跃,这些都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挑战
目前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来自珠三角内部的挑战。如何突破制度瓶颈,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协调机制,如何出台有竞争性与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如何焕发产业创新活力,如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是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根本挑战。广东的文化体制改革虽然起步较早,在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办事制度、健全行业协会等方面进步明显。但是,由于整个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有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束缚还很大,行政壁垒、行政审批过多、市场分割、政府多头管理造成的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等制度瓶颈依然,文化市场还没有健全,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长期未能有效落实;文化娱乐等推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仍被归为特殊行业,网吧连锁服务市场、广播电视市场、书报刊市场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分割,尚未形成整体发展的合力,也常常遭遇地方保护主义樊篱。至于香港与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境合作,还存在许多法律上和管理上的矛盾和障碍。创意产业政策在总体上尚未跳出“事业”的框架,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对“文化事业”和“创意产业”之间的政策界限仍比较模糊。更重要的是,珠三角之间缺少统一领导与协调机制,致使各市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形成整体竞争力。
二是来自珠三角外部的挑战。从中短期来看,主要是国内兄弟省区市的挑战,特别是以上海、北京为火车头的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湾地区的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辐射全国的创新举措,往往是在长三角、京津唐和其他地区率先出台。珠三角地区在高新科技的研发上明显落后于上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此外,珠三角地区较少国际级的大型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不强。大多数的文化企业还缺少适应国际市场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与目标的纷纷出台,城市间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围绕着文化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竞争态势,对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中长期来看,则是来自国外发达地区的挑战。随着我国文化大门向世界进一步敞开,西方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鳄们一定会来争抢中国这块大蛋糕,那时珠三角的对手将是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等文化巨无霸企业。
(二)战略目标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的决策部署,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的战略目标是:依托珠江两岸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创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制作、创意产品研发、咨询策划、设计创意等高端行业,做大做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品牌,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经过五年努力,建立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的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中国南方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区之一。
(三)发展战略
1.整合布局与集群发展战略
根据珠三角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文化资源状况以及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高度,统一规划,协同整合,建立和完善珠三角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第一,确实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全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推进形成体系化、专业化、特色化、网络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产业新格局。在现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上,广州应依托高校、研究院所集聚优势打造“创意之城”,深圳应利用雄厚的研发设计能力(工业设计占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拥有一支2万多人的专业设计队伍)创建“研发设计之都”,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东莞、惠州、肇庆重点发展特色鲜明、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产业门类。依托珠江一江两岸,以文化艺术为内容,结合沿江两岸环境整治,发展一批具有高文化品位,以视觉、表演艺术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珠三角高校集聚的优势,发展以动漫网游、软件、咨询等高新科技知识密集型为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群。依托珠三角良好的文体基础设施,围绕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重点发展时尚消费类创意产业。依托珠三角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建设一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以会展业为中心,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会展策划、市场调查、广告、保险咨询、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二,把载体建设作为珠三角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老城区旧厂房改造、中心城区建设和历史建筑保护等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推动创建创意产业孵化器,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功能完善、集群发展、品牌经营”的方式,构建CBD、创意街、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专业园区等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多种形式的产业载体,使之成为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地。
第三,把打造产业集群作为珠三角创意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产业间战略联系,利用各种产业基地和园区,通过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带动,加快创意产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四,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优势产业门类。重点打造报刊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广告设计咨询业七大产业集群,选择优势产业企业,加大培育力度,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辐射带动效应,迅速做大做强。
2.产业链延伸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各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信息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息息相关。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更注重产业链的延续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实践也证明,完整的产业链是创意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成熟标志。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首先是漫画原创作品出现,紧接着平面出版物出版,再是电视电影动画片拍摄播出、动漫衍生产品推出,还有品牌授权和服务,整个动漫产业的运转如同一个有序链条,一环扣一环,众多单元形成一合理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必须把打造产业链作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充分利用珠三角文化资源丰富、高新技术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在重点发展行业里整合好各项产业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尽快建立起研发设计、制作生产、应用操作、营销服务等产业链环,形成上下游环节紧密相连、功能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以重点文化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产业层次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产业项目,鼓励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包括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设在珠三角。
三是以当下珠三角制造业升级转型为契机,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服务业的链接,推进生产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打造制造业文化产业链。
四是重点打造动漫网游产业链,通过对主体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把产品流程细分为:漫画原创设计→平面出版→电视动画设计→动漫制作→动漫衍生产品推出和展示→网络游戏→品牌授权和服务,精心打造每一个环节,通过产业内部的整合将产业链延长,达到经济系统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链,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引领战略
珠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关键又在于使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业实现由“制造”到“创造”的升级转型,其核心是自主创新、形成珠三角创造的品牌。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主要依靠两大原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二者缺一不可,而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也将极大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珠三角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强化自主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培育高端创意产业,增强深度开发能力、价值增殖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以创新引领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突破口。为此,珠三角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创新体系:
首先,发挥后发优势,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链条,以“文化元素+高科技含量+金融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换代。
其次,以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建立涵盖创意研发、产品制造、销售经营以及售后服务诸环节的先进科学的创品牌管理体系。在创立品牌过程中,特别要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制造、轻设计”、“重经销、轻售后服务”、“重检验、轻预防”的状况,使市场价值实现、技术创新和创立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开发—品牌创新—科学管理—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链。
其三,必须将核心资源配置向文化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即首端的创造创作(包括发端策划、研发设计、主题确定、题材构思以及与生产制作衔接等)和末端的市场营销倾斜,以创新抢占产业链环制高点,不断创新新知识、新创意、新技术,创知名品牌,促进价值倍增。
4.品牌提升战略
品牌是产业能级和竞争力的标志,知名品牌是产业价值倍增的保障,知名文化品牌更是一个城市或区域魅力的体现。因此,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提升战略和精品工程,充分挖掘岭南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价值,打造具有岭南特色、广府气派的特色文化品牌。
首先,要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许多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游戏、工艺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进一步打造区域品牌形象,同时重点扶持建设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地区文化品牌。集中力量抓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创意与策划的作用,生产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主题鲜明、功能完善、设计精美独特、享誉全球的精品,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始终占据高端市场。
其次,重点扶持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的文化企业(集团),力争形成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一方面,要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并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促使其在做大做强、寻求规模优势的同时,向跨行业方向发展,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范围优势”转化;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中小文化企业为大型文化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其三,围绕打造现有的品牌,进一步推动品牌结构的提升和品牌战略的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珠三角文化品牌系列,成为东南亚创意艺术设计、时尚消费中心,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5.粤港澳紧密合作战略
利用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深度紧密合作。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很发达,国际化程度很高,在资本、科技、人才、市场营销、管理、品牌等方面不仅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在影视、动漫、广告设计、咨询培训以及演艺等许多领域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粤港澳紧密合作战略,不仅可以利用港澳在法治建设方面的领先性和完备性,促进珠三角形成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而且可以利用港澳的国际化环境与地位,使其成为珠三角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枢纽。为此,三地政府应建立协调机制,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集聚产业要素,设立“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示范园区”、“粤港澳文化产业加工区”、“粤港澳文化产业保税区”等,创建粤港澳创意城市联盟网,创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构建三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平台、信息平台和资金平台。以积极的姿态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与港澳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人才、影视制作、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产业设计、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强势领域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粤港澳文化产业特别试验区的生产能力、创意水平和市场份额,从而逐步建立文化产业强大而完整的体系,形成世界级文化产业群和产业带。
此外,积极支持深圳实施“深港双城互动计划”。加强深港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的信息交流,大力吸引香港创意企业和人才来深圳创业、发展;鼓励香港动漫游戏企业和经营机构将开发、制作、加工、培训及营销等业务部门迁入深圳;争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深圳市范围内实行港资动漫游戏企业国民待遇试点。
6.国际化战略
广东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输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经济产品,而且还要展示我国悠久华夏文明,提供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珠三角应该站在全球价值链的高度,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广东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研究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鼓励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和产业基地。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设立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专项资金,制定扶持文化出口的优惠政策。
二是重点抓好影视音像、出版物、文艺演出、软件、动漫游戏等领域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加强与国际演艺、展览、出版中介机构的合作,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的内容生产和服务类企业到国外开办分支、分销机构,举办演出、展览等,支持传媒集团以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办网,与海外媒体合办频道、栏目、节目等。
三是鼓励珠三角的动漫游戏、软件、影视音像等文化创意企业率先积极进入东盟自由贸易区。
Status Quo,Problem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Pearl River Delta Area
Zhan Shuanghui
Abstract: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when ground,energy,labor force and environment have met bottleneck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ing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becomes the strategic solution to the transfer from civilization of industry to knowledge;it is also the key point for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Building up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zone along the Pearl River is not only the area’s strategic blueprint to develop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develo‐ping routes of regional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boos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within certain region,and enhance regional industries’competiveness.This paper comb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ing status quo,problems,basic condition,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then puts forward six strategies to build up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zone.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ies;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zone along the Pearl River;developing strategies
【注释】
(1)以上数据来自调研组从各省、市、自治区收集的文化产业统计概览、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此次调研共涉及28个省、市、自治区,但部分省份数据缺失,无法列举在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