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贸易形式
坐商和行商是中国传统贸易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坐商是指拥有固定店铺的商业行为,一般都集中在人口集中的居民区,拥有固定的消费者。行商包括利用丰厚资金进行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和交易的商队,也包括那些挑着货物、沿街叫卖的小商贩。这两种贸易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和习俗。
坐商是以店铺为主要经营场所的,可大可小,但无论什么样的店铺都希望生意兴隆,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门口都贴着“财源广进”、“日进斗金”的对联。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坐商都特别重视商店的命名、装修和布置,以此来引起人们注意、招揽顾客。
中国商人一直都很重视给店铺取个好名字,多用“祥”、“福”、“泰”之类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吉祥生活的向往。具体来说,店铺的命名首先要反映经营的特点和范围,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它所经营的产品。比如,中国的饭馆常用“楼、居、园”等字来命名,如“丰泽园”、“迎宾楼”等;书店、古董店常用“阁、斋、轩”来命名,如“文香阁”、“荣宝斋”等;而“同仁堂”、“德仁堂”作为老字号的中药店已是众所周知,“堂”也就成为中药铺的标志。其次,店名还必须新颖,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光顾,如“一口鲜”、“狗不理”之类的商店名都能使消费者产生好奇心。此外,店名应简洁易记,如“万客来”、“半分利”等都很容易记住。
名字取好以后,人们会请书法家来书写,制作成精美的牌匾挂在门口,以此来提高商店的知名度。这些招牌大部分是刻在木板上,也有的是写在铜、铁做成的板子上,而现在的商店招牌多是霓虹灯和铝合金材料。除了有特色的牌匾之外,一些老店铺为了招揽顾客,还会在商店门口摆放一些商幌。比如,帽子店铺挂一顶帽子,油店放一个油瓶,酒馆挂一个写着“酒”字的旗子……不管什么种类,这些商幌都有很强的提示作用,成了特定生意的象征。
走进店铺里面,我们会发现它们的装修和布置都很有特色。以前的店铺都装修得古香古色,或有麒麟对坐,如“同仁堂”;或有花饰铁门,如“瑞蚨祥”;或有八仙桌椅、成套茶具等,如“吴裕泰”,这些无不透出浓浓的民族和民俗的气息。新的店铺开业时,往往会有盛大的庆祝仪式,门前要挂上彩灯,摆上花篮,还要燃放鞭炮,请乐队演奏歌曲或请舞狮队来表演等。
以上都是中国坐商的一些文化特点,而中国的行商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他们的用具和叫卖声。就行商的用具而言,卖日用品的一般都手摇小手鼓,卖馄饨的敲碗匙,卖猪肉的吹海螺或竹管,卖冰棒、冷饮的摇小铃……而与敲打相对应的是他们的叫卖声。叫卖声很有讲究,往往是卖什么喊什么,拖长声音,好像在喊又好像在唱,比如老北京卖糖葫芦的人一般都喊“冰糖多呀哎——”,卖烤白薯的说“热乎哎——”。叫卖的用语都是当地的土话,乡音乡情,听起来很是亲切。这些敲击声和叫卖声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既沟通了买卖双方的生活,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现在,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小商贩大都变成了店铺经营,我们也很少能再听到这样有意思的叫卖声了。
但无论是坐商还是行商,他们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商业形象,这种种形式沿传至今,就都成为了中国商俗文化中的瑰宝。
词语解释
1.大宗 dà zōng
大批,财物数量大。
2.商贩 shāng fàn
商人,小贩。
3.招揽 zhāo lǎn
收罗,招集。
4.众所周知 zhòng suǒ zhōu zhī
大家都知道。
5.牌匾 pái biǎn
招牌,常用在商业中,一般为木制或钢板制成的。
6.商幌 shāng huǎng
商店的招牌。
7.麒麟 qí lín
一种传说中的灵物。
8.瑰宝 guī bǎo
珍奇的宝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