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锡剧源流长

江阴锡剧源流长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阴锡剧源流长戏剧,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人物扮演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江阴锡剧原属文戏,以唱见长,曲调大多选用江南民歌、小调。新中国成立后,江阴先后建立了三个县级专业锡剧团体。江阴市锡剧团初称“小锡班”、“少年锡剧团”,1963年称“青年锡剧团”,后改为“江阴县锡剧团”,1987年更名为“江阴市锡剧团”。
江阴锡剧源流长_江阴民间文艺

江阴锡剧源流长

戏剧,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人物扮演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明清以来,在南宋戏文和金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传奇剧,同时各地剧种广泛产生,以昆腔、京腔为代表,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到20世纪中叶,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360余种,锡剧即为其中之一。

江阴锡剧起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锡剧产生于太湖之滨的江阴、无锡、常州农村,流传于苏南、苏北、上海、浙江和安徽的局部地区,是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情趣、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锡剧早先源于“滩簧”,1912年前后,“无锡帮”、“江阴帮”、“常州帮”、“宜兴帮”滩簧演出班、演出社先后赴沪献艺,常常同台演出,艺术上逐渐合流,被人们称为“常锡文戏”。1952年改称为“锡剧”。

江阴锡剧原属文戏,以唱见长,曲调大多选用江南民歌、小调。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基本曲调,包括簧调、大陆调和铃铃调三类唱腔;二为其他曲调,有《太平调》、《迷魂调》、《南方调》、《媒婆调》等和地方山歌、小调。解放初期,由叶林、郑桦、程茹辛等音乐工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苏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别在锡剧艺人中收集了许多江南小曲。因为这些小曲都是运用吴语系统的语言和江南小曲的旋律,与锡剧曲调十分接近,成为后来改革锡剧音乐,丰富锡剧曲调,吸收借鉴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今,锡剧的曲调有80多种,有些演员由于对江南小曲很熟,从江南小曲中吸取一些旋律,与锡剧曲调自然结合,自成一派。

江阴锡剧的唱腔,女演员优美抒情,婉转动听,节奏轻盈;男演员刚中带柔,柔中带硬,有一种独特的风韵。锡剧的唱腔及念白,以无锡和江阴南部农村方言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锡剧初期多为表演生活小故事,仅一旦、一生(丑)的“对子戏”。后来从弹词、宝卷等唱本中移植改编《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珍珠塔》、《何文秀》、《玉蜻蜓》等大型剧目,发展为数十人同场演出的“大同场戏”。不仅演出规模扩大,阵容壮大,也有了固定剧情的剧本,逐渐脱离了“幕表戏”的演出模式。在20世纪初江阴锡剧的嬗变中,同时也为江阴培育了一批著名锡剧艺术家,其中有姚澄、濮阳、何枫、包文奎、王媛媛、曹万春、高扬等。

新中国成立后,江阴先后建立了三个县级专业锡剧团体。一个是“竞艺锡剧团”,成立于1950年6月,因当时所演多为幕表戏,1955年5月在江阴管理部门登记为民间职业剧团,取名“江阴县竞艺锡剧团”,1956年更名为“江阴锡剧团一队”,翌年又改称“江阴县锡剧一团”。除演传统戏外,先后上演《两兄弟》、《光明大道》、《荣军锄奸记》、《前途》等现代戏。1959年9月1日,该团调往苏州,与吴县锡剧团合并,组成“苏州地区锡剧团”。

另一个锡剧团是“江阴县锡剧团”。其前身是1949年在常州成立的“兄弟锡剧团”,1950年,该团分为“新华锡剧团”(常州市锡剧团前身)和“联谊锡剧团”。1952年10月,“联谊锡剧团”分配至江阴,始称为“江阴县联谊锡剧团”,1956年更名为“江阴县锡剧团二队”,翌年更名为“江阴县锡剧二团”。除演传统戏外,先后上演现代戏《赵小兰》、《罗汉钱》、《王贵与李香香》、《新事新办》、《走上新路》等。1956年又更名为“江阴县锡剧团”,开始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并重视创作现代剧目。创作上演了大型历史剧《江阴血战记》、现代戏《要塞迅雷》,参加省、地级戏剧会演获奖;20世纪60年代前期,排演大戏《巾帼辨奸》、《三打白骨精》、《红岩》和小戏《巧借》、《骂粪》等。后因杨舍、后滕等地从江阴划出,新设沙洲县(今张家港市)没有文艺团体,1964年2月,该团迁往沙洲,成为沙洲县锡剧团。

江阴市锡剧团初称“小锡班”、“少年锡剧团”,1963年称“青年锡剧团”,后改为“江阴县锡剧团”,1987年更名为“江阴市锡剧团”。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政府招生培养的一个全新的、正规的地方戏曲艺术团体。剧团成立以来,摒弃了幕表戏等低档次表演形式,排演了新编历史剧《珍珠塔》、新编神话剧《追鱼》、传统剧目《荆钗记》等优秀剧目;“文革”期间剧团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龙江颂》、《江姐》、《海岛女民兵》等优秀现代剧,到各乡镇巡回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剧团到处,一票难求,出现令人难忘的火爆场面,为在全社会普及锡剧起到了积极作用。1977年开始恢复传统剧目后,江阴县锡剧团上演了《莲花湖》、《双玉蝉》、《夜明珠》、《秦香莲》、《寻儿记》、《奶水恨》、《天要下雨娘要嫁》、《王华买父》(上、下集)、《三看御妹》、《彩球缘》、《豆腐女与状元郎》、《酒葫芦》等传统戏,使江阴锡剧舞台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后,随着卡拉OK、流行歌曲的兴起、电视机迅速进入家庭,使江阴锡剧剧场上座率也像全国许多戏剧一样陷入困境。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阴锡剧团实践探索出一条振兴锡剧的新路子,跨出了“创新剧目”、“苦练内功”、“改革体制”三大步:

创新剧目:1986~2007年,共创作出《寂寞红豆魂》、《天涯情仇》、《双碑记》、《大桥情》、《双推磨后传》、《霞客行》6部大戏,《阿福卖鸡》、《阿二骂钱》、《鸡笼风波》、《杨寡妇骂街》、《小辣椒相亲》、《三邻居》6出小戏,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能问鼎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大奖的新剧作。1993年,江阴锡剧团创演的《天涯情仇》进京演出,《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江阴市锡剧团出人出戏出效益》和《路在脚下》的署名文章。

1986年以来创作演出的新剧目,曾经分别获得江苏省锡剧节优秀演出奖、优秀剧目奖、江苏省五星工程金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等59项大奖,极大提高了江阴锡剧的知名度,使群众爱锡剧、看锡剧的热情得到大幅提升。

苦练内功:在通过培养、引进等方式,吸收一大批苗子好、潜力大的中青年演员充实剧团骨干队伍,并帮助他们结对子从师学艺,吸收锡剧界著名流派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丰富提高了江阴锡剧的艺术品位。著名中青年演员徐惠师从梅兰珍,唱腔婉约动听,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中青年演员程雪梅师从倪同芳,唱腔以高亢亮丽见长,现为国家二级演员;青年演员周龙兴拜师丁甲飞;中青年演员解瑞华拜师姚澄;缪进荣拜师谭君卿。特别是著名资深演员周林华,酷爱锡剧艺术,年轻时曾拜著名锡剧前辈黄凤鸣为师,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博采众长,自创出字正腔圆、高亢厚实、委婉动听的江阴锡剧“周派”唱腔;并通过自小悉心传授,让“周派”唱腔在他的儿子,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的舞台艺术中大放异彩,培育、造就了深得戏迷追捧的新一代“锡剧王子”。近年,江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领导部门与江阴市锡剧团一起整理、录制了周林华在《珍珠塔》、《王华买父》、《磐石湾》、《杜泉山》、《李三娘》、《唐知县审诰命》等剧目中的经典锡剧唱段,制成卡拉OK光碟,使江阴锡剧的“周派”唱腔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

改革体制:从1997年开始,江阴市锡剧团开始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吸收了20多名青年演员,开始了锡剧歌舞、小型多样、综合演出的创新探索。始终坚持“两为”方向,盯牢政府购买演出和群众文化娱乐“两块”市场,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演出,服务企业为群众包场演出。从1998年“双思”教育开始,每年由市政府出资购买90场演出送戏下乡,同时带动了民间包场,连续10年呈现了每年演出200多场的兴旺景象。

江阴锡剧源远流长,她在艺术的大道上一路走来,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img12

江阴市锡剧团的演出剧照 (蔡飞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