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女各姓”与“妇随夫姓”的尊卑观念在中国传统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夫为妻纲,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严重,且年深日久,根深蒂固。这既是女性地位卑微的反映,也是重姓轻名文化意识的体现。目前,已有不少夫妇开始采用两人的合姓作为婚后妇女的新姓,男女两姓之间用连字符相连。而婚后所生子女,或用父姓,或儿子随父姓、女儿随母姓,具体方式由夫妇俩共同选择决定。
“男女各姓”与“妇随夫姓”的尊卑观念_中国与英美国家习俗文化比较
“男女各姓”与“妇随夫姓”的尊卑观念
在中国传统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夫为妻纲,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严重,且年深日久,根深蒂固。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妇女很少出入社交场合,在日常交往中,亲友邻里常用其夫名加上表示尊称的亲属称谓来称呼已婚妇女,如《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 ,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 。封建社会中妇女无论结婚前后都保留自己独立的家姓,常常以其家姓加上“氏”字作为已婚妇女的称谓,如张氏、李氏等。这既是女性地位卑微的反映,也是重姓轻名文化意识的体现。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按照传统习惯妇女婚后一般都要使用夫姓,如Marie White与John Brown结婚,婚后女方姓名为Marie Brown ,一些女演员和女作家常因职业需要不用夫姓。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许多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婚后仍用自己的家姓,以体现男女平等和妇女独立的观念。目前,已有不少夫妇开始采用两人的合姓作为婚后妇女的新姓,男女两姓之间用连字符相连。如Mary Brown和John Williams结婚,婚后两人的姓名分别为Mary Brown-Williams和John Brown-Williams 。而婚后所生子女,或用父姓,或儿子随父姓、女儿随母姓,具体方式由夫妇俩共同选择决定。由此可见,姓名的改变隐含着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