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与媒人
一般西方的婚礼都在教堂中举行,在牧师和亲友的见证下,由代表上帝的牧师问新郎新娘: “你愿否接受此女人(男人)为你合法之妻子(丈夫) ,与你共同生活在圣洁之婚姻中吗?无论在生病还是健康时,你愿热爱她(他)、珍视她(他)、保佑她(他)、尊敬她(他) ,并摒弃一切,唯她(他)是赖,共度生活吗? ”在双方同意后,再由牧师宣布他们成为合法的夫妻。表面上看,牧师在西方婚礼中出现的时间仅仅是几分钟,而且他们在婚礼上所说之词千古不变,但是他们的存在既实现了该婚礼的神圣性,也承认了新郎新娘结合的合法化。所以,牧师在西方婚俗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是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凡婚姻必须有媒人存在, “无媒不婚” 。
在中国传统社会,媒人,又称“冰人” 。因为在古俗中,春秋为嫁娶吉时,而冰天雪地的冬季才是媒人为男女撮合牵线之时,所以媒人才有“冰人”之称。民间俗称“媒婆” 、“红娘” 、“月老” 。媒人所司之职,是“同二姓之好,定家室之道” ,即撮合男女婚事。媒人是在一夫一妻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他们既为男女双方的婚事奔走,也在双方出现纠纷时从中调停。在封建社会,媒人就是双方家长意志的代理人。媒人在婚礼中的作用,不仅上升到礼的高度,更被法律所规范。只有请媒妁出山,男婚女嫁才合法化,如果婚姻自作主张,甚或自己托媒求亲,在当时是非常可耻丑陋的事情。就连汉代出现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中,也请出土地爷、槐荫树为媒,方才成就了一段天上人间的美好姻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