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数字
数字并不只限于计数,而是承载着许多的文化信息。数字的虚指存在于众多的英汉习语中,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英汉数字习语中虚指“多” 、“少”或“程度的高、低”等,往往借助于夸张或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渲染、铺饰客观事物,表达深刻感受,给人以较深的印象或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在数词虚指上,汉语和英语相似甚至重合的地方较多。如:
三只手—— five fingers .
五五开—— fifty fifty .
三三两两—— in twos and threes .
接二连三—— one after another .
乱七八糟—— at sixes and sevens .
百里挑一—— one in a thousand .
一箭双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成百上千,成千上万——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
十之八九—— nine-tenths ,nine times out of ten .
半斤八两——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six and two threes .
the eleventh hour ——最后时刻。
a thousand miles away ——千里之遥。
a thousand and one miles ways ——千百万计。
once bit ,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in for one penny , in for a pound ——一不做,二不休。
但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习语中所喜用的具体数字并不完全相同,且英语习语中数词这种虚指的情况要比汉语的少。汉语习语中的数字虽虚指却内容丰富。如:用“九回肠”表示心中的愁闷、痛苦到了极点;用“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用“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用“五分钟热度”来比喻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短暂热情;类似的虚指还有成语“七上八下” 、 “七零八落” 、 “十拿九稳” 、 “七嘴八舌” 、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千丝万缕” 、“万水千山” 、“五光十色” 、 “九牛一毛”等;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略知一二” 、“不管三七二十一” 、 “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诗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八九不离十”等。
英语中的数字虚指则多借助于较大数目的数字,如“hundred”等所构成的数字短语或将其用作复数, “hundreds of”等。例如“a hundred and one”(许许多多、数以百计、大批大批地)、 “not hundred miles away”(不远、近在咫尺、就在附近,本习语常用于说话人不愿说出准确位置)、 “not in a hundred years”(决不、永不、从来没有)、“a thousand to one”(千对一、几乎绝对的)、 “a chance in a million”(没什么机会、非常侥幸)、“a million to one” (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性极小的)等。
思考题
1.你认为数字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影响中西方交流吗?
2.试分析造成英汉数字文化差异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