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

中国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凶求吉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涉及疾病、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英美国家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圣经》成了西方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 《圣经》本身就含有许多死亡委婉语的表示方法。正因为有了这种信仰,他们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这些厚重基督教义的“死亡”婉称,便是英美民族人们所普遍信奉的那种完美人生的真实写照。对于汉族文化来说,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比较大一些。
避凶求吉_中国与英美国家习俗文化比较

避凶求吉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涉及疾病、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对于表达凶险、厄运、不祥的词语,例如凶恶、死、翻、散、离、破碎、裂、输、要饭等以及它们的同音、近形词语,人们怀有畏惧的心理,不喜欢使用和接触。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则采用委婉的说法,或避开或淡化“凶”义,以求“吉”义。

疾病威胁人们的健康,也是不受欢迎的话题,人们能避则避。因此,人们谈及疾病时也不喜欢直接涉及,而总是使用委婉的替代形式。癌症和艾滋病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都是人们极度回避的禁忌词,例如,大夫用“C”代替“cancer” 。早些时候精神病人用“an insane”或“a lunatic”(疯子)来表示,后来出现了较为委婉的词语:“mental patient”(精神病人)、“mental illness”(精神病)。更为委婉的词语还有“mental retardation”(智力迟钝)、“mental disability”(精神伤残)、 “mental weakness”(心理缺陷) ,用“heart condition”代替“heart attack/disease”等。在汉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用“不治之症” 、 “重症”代替癌症,把某人“疯了”说成是“精神病人” ,用“耳背”替代“耳聋”等。

img281

同样,死亡带给人伤感的情绪,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死,大部分人害怕死亡,也不愿意提及“死”这个可怕而神秘的字,生怕它会带来不幸或灾祸。然而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又不得不提及它,这样就衍生了“死亡”的委婉说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替代说法。如有说成“老了” 、 “不在了” 、 “升天”等表达法。

同样,英语中不用“die” ,却有成千上万的委婉表达法,如“pass away” 、 “to depart one's life” 、 “to breathe the last” 、 “to be gone” 、 “to go to the heaven” 、 “to be with God” 、 “to join the majority” 、 “to expire”等。

英美国家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圣经》成了西方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 《圣经》本身就含有许多死亡委婉语的表示方法。传统的基督教徒们认为肉体在价值上低于灵魂,肉体有死、灵魂不灭,并且肉体的东西大多是罪恶的,需要努力修行才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而非坠入地狱。正因为有了这种信仰,他们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他们相信他们死了以后会去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地方,那就是天堂。如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因此人死去也就应该“to return to dust earth” (归于尘土) ;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为了赎罪,因此死去就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偿清欠负大自然的债务) ;上帝是万物之主,人死后就得“to be called to God 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 (被召到上帝身边) ,并且要“to hand in one's accounts to be sent to one's account” (上交自己的账本) ,如实汇报一生的所作所为,听候上帝的“the last judgment”(最后审判) ,正因为此,人生在世,只有积德行善,死时才能“to pay charon”(雇请冥河上的船夫卡戎) ,将自己安稳地“to cross the river styx”(渡过冥河) ,进而“to go to a better place land 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去) ,即“to go to heaven paradise”(进入天国)。然后就能“to 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 ,因而感到“to be at peace”(心安神泰)。这些厚重基督教义的“死亡”婉称,便是英美民族人们所普遍信奉的那种完美人生的真实写照。

img282

而中国却是一个富含多种宗教的国家,中国人民在宗教上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信仰。对于汉族文化来说,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比较大一些。佛教以轮回来解释人的生死,实际上同以灵魂肉体来解释人的生死一样,最终赋予了人以超越死亡达到不朽的性质。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不生不死没有轮回的成佛境界,即“涅” 。所以佛教提倡修行,其最高境界为“诸德圆满威俱足,诸恶寂灭净尽” ,即“圆寂”或“灭度” ;佛教徒如果功德圆满,达到“四大皆空”则死时心平气定,盘膝端坐如生,即“生化” 。另外,用于婉称佛教徒之死的常见词语还有“升天” 、 “示寂” 、 “入正” 、“示灭” 、 “殉道” 、“归真” 、“登莲界” ,等等,不一而足。而道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生命不死、习升成仙,于是称人死为“仙逝” 、“仙游” 、“仙去” 、 “上仙”等;认为人死犹如蝉之脱壳,婉称“蝉脱” 、“蜕化” ;或如鸟生双翼习升,曰“羽化” ;或传说得道成仙便乘白鹤而去,即“骑鹤” 、“化鹤”或“鹤化” 。道家否认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别,认为人从“生”到“死”没有极端差别,只是“随物而化” ,于是人死婉称为“物化” ,以及“隐化” 、 “遁化”等。

img283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西方的死亡委婉语大量地出自当地的娱乐和职业。这在东方几乎是不存在的。试看以下的例子:

与戏剧有关的死亡委婉语:“to drop the curtain”(闭幕)、“to fade out”(淡出、渐隐、渐消)、“the final curtain”(谢幕演出)、“the curtain call”(谢幕)、 “to bow off/out”(退出、告别)、“the last bow”(最后致意)。

与赌博有关的死亡委婉语:“to be shuffled”(被洗纸牌、弄混、摆脱尘世的烦恼、死亡)、 “to be out of game”(出局)、 “to cash in one's chips”(赌毕交进筹码兑成现金离去)、 “to be trumped”(被对方的王牌击败)。

与运动有关的死亡委婉语:拳击运动中的“to be knocked out”(击倒、打晕)、 “to drop the cue”(扔下台球杆)、 “to jump the last hurdle”(跳过最后一道障碍)、 “to run one's race”(跑完了自己的赛程)。

与职业有关的死亡委婉语:

会计:“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 “to be sent to one's long account” 、 “to hand in one's account” 、“to pay the debt to nature” 、“to settle all one's account” 。

医生:“to be no longer with us” 、 “to be not doing well” 、 “to breathe one's last”(断气)、 “to permit the water of life to run out”(让生命之水流尽)、 “to put someone out of his misery”(帮助消除困难)。

海员:“to be gone to Davy Jone's locker”(到海神的宫殿去)、“to coil up one's ropes”(卷起缆绳)、 “to launch into eternity”(死,一命归阴)、“safe anchorage at last” (安全抛锚地)、“to slip one's ropes”(解缆)、 “hit the rocks”(触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