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中角色以动作和语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

剧中角色以动作和语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要说清楚的是,我在这里说到的戏剧动作,实际上是包括剧中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的。就外部动作而言,这场戏里的老李整理房间、剥香蕉、倒茶、把茶放到茹云手里、握住茹云的手、把双手放到茹云的肩上,等等,都是。电视剧中,至少有两种外部动作富有戏剧性。

第三节 剧中角色以动作和语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

要是我们确认电视剧是由演剧进行审美的艺术,我们就可以说,本质上姓“戏”的电视剧,也是动作的艺术。

前已说明,黑格尔的《美学》第1卷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部电视剧里,表现人物性格的最有力的手段是动作。编剧在文学剧本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导演在分镜头的时候再塑造的人物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变成生动、鲜明的屏幕形象;也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把人物的生活、斗争在观众面前直观地再现出来,产生某种特殊的艺术力量。

比如刚刚说到的《结婚一年间》,有一场戏是路璐的婆婆邱茹云来到老李的宿舍。从画面设计上,我们看到,这是一间很小的单身汉房间,陈设简单,床上、地上都有书;书桌上有一小块空处,放了水果和糖。老李正在手忙脚乱地整理的时候,茹云敲门进来了。只见老李急忙迎了上去,一边说着“茹云,你来啦!呵,你今天真漂亮!”一边忙着剥香蕉。正剥着,又放下香蕉,说着“呵,我还没有倒茶呢”,又忙着去倒茶。看着老李的一举一动,又看看这陋室,茹云不免一阵心酸。接下去,老李把茶放在茹云的手里,专注地看着她说:“你终于来了,为什么脸上是阴天呢?”听老李这么说,茹云仰着脸看着他,深情,眷恋,痛苦,眼泪忍不住要往外涌,她赶快低下头来。这时,老李柔情地问茹云:“遇到什么难处了?”又只见茹云拼命抑制自己,还是啜泣起来。看着茹云这个样子,老李连忙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说:“我知道,你心里积压了很多的苦处和委屈,连个痛痛快快哭一顿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你尽情地哭吧,哭了会好受些。”然而,茹云还是拼命地抑制自己,不要哭出声来。终于,她轻轻地从老李手中抽回自己的手,对老李说:“光华……我无法摆脱一切,我无法战胜自己……我羡慕小路,可我,做不到……”老李双手放在了茹云柔弱的肩上,对茹云说:“让我们一起来面对一切。”茹云急忙分辩说:“我做不到,我挣脱不了……光华,你想过吗,像我这样的心情,我们即使结合了,也不会幸福的。离开我吧,你应该找一个单纯、温柔、豁达的女人……”接下去,两个人有几句对话。等到茹云提到老李给儿子那份婚庆厚礼,老李勃然了,冲着茹云说了:“茹云,你把我当成什么人啦?你太无情,太伤人心了,我以为……不,你把我当成路人了。”再看茹云,只见她连忙说:“老李,你骂我,恨我吧。我欠你的太多太多了,今生今世也还不完的。”这时,她拿出一副翡翠镯,一边说:“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做个纪念吧”,一边硬塞在老李手里,还说:“不要再找我了,我不再见你了,忘了我吧。”说完,她哽咽着冲出了房门。老李呢,也就手拿着翡翠镯,呆呆地站在那里了。

看这场戏,我们通过茹云和老李的一连串的细腻的戏剧动作,了解到茹云这个人物想要摆脱旧的传统而又无法摆脱的矛盾个性,体验到她想要战胜自己而最终又无法战胜自己的痛苦,也感受到了剧情的向前发展。

这里要说清楚的是,我在这里说到的戏剧动作,实际上是包括剧中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的。

就外部动作而言,这场戏里的老李整理房间、剥香蕉、倒茶、把茶放到茹云手里、握住茹云的手、把双手放到茹云的肩上,等等,都是。这些动作,都是演员的“形体动作”,让观众“看得见”的动作。

不过,这种外部动作,在任何一部电视剧里都会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外部动作都具有戏剧性的。电视剧中,至少有两种外部动作富有戏剧性。

一种是,这类外部动作构成为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

另一种是,观众能够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我想起了6集电视连续剧《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水转》出在1991年,内蒙古电视台、大连电视台联合制作,刘彦武编剧,石学海导演,程生生、陈捷摄像,1992年获“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山不转水转》的故事,发生在塞北高原上的山村梁家沟。梁家沟地处煤炭矿藏丰富的内蒙、山西、陕西三省区接壤地带,号称“乌金三角”。国家要在这里兴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管理处长梁有镇带领工作人员到梁家沟来征用土地。消息传出之后,一部分集体和个体煤矿刮起了一股抢挖煤炭之风,征地工作碰到了困难。梁有镇的堂兄梁大根开了个个体煤窑,希望得到一些特殊照顾,梁有镇却要梁大根带头停产封矿,交出占用的土地。外号“驴二”的吕二才,承包的是乡煤矿,没有什么文化,却机灵果断,成了怀揣几十万元的暴发户。他放炮抢煤,震塌了梁大根的煤窑。愤怒的梁大根抱着炸药包来找驴二算账。梁大根听说驴二要娶自己的女儿变儿作媳妇,更加火冒三丈。变儿是个民办小学的教师,不像自己老爹大根那样厌恶驴二,却不想嫁给驴二。不过,想到梁家沟的孩子们要有文化,驴二本人也该有文化,未来的大煤矿更需要文化,要建设她自己的家乡。为此,她向驴二表示,只要驴二拿出12万元钱在梁家沟盖一所学校,让孩子们的课堂从露天里搬进教室,她就嫁给驴二。有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征地任务终于完成了。一所崭新的校舍也终于建设起来。孩子们代表全乡人民献给驴二一面锦旗,上面绣着“积德”两个大字。接过锦旗,驴二激动得哭了。这时,变儿决心实现自己嫁给驴二的诺言,驴二却改变了主意,带着孩子们送给他的那条红领巾走了。

这部电视剧的第4集,按导演工作台本摄录,第34节到第44节,有一段好戏。我在这里录下这一段戏的工作台本:

34.村头树林晨外

变儿在黑板上写下了“亡羊补牢”四个字。

孩子们已坐好等待上课。

驴二远远地坐在一个树杈上,不好意思走过来。

变儿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坐过来。

驴二极不情愿地坐在孩子们后面。

变儿:“今天呀,咱们学习新课,题目是《亡羊补牢》,我呀,先把课文给同学们念一下:‘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少了几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把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这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下面我把这课里面的生字写出来。”

变儿往黑板上写生字。

几个娃儿回头瞅着驴二窃笑。

驴二正襟危坐,十分难堪,假装没有发生什么。

驴二微微回过身来。

后面的娃儿们也在窃笑。

变儿还在上面写着。

前面的娃儿又回头瞅着驴二笑。

驴二不自在了。

变儿在黑板上写字,一回头,怔住了。

娃儿们中间,驴二不在了。

变儿抬眼望去。

驴二在山梁上急走着。

35.山梁上黄昏

驴二背身气冲冲地走了两步,急转:“你成心拿我驴二开玩笑,逗乐子,耍大欢,出洋相,我驴二……”

变儿看着驴二。

驴二:“在梁家沟好歹算是个人物,他们可以当面骂我,背后骂我,可还没有一个敢拿我驴二开玩笑,逗乐子,耍大欢,出洋相。”

变儿极淡地极轻地:“你说吧,你说呀,你今天说个够。把什么都说出来。别人都说你驴,可你还从来没当我的面驴过,你可以再驴一回。你为什么不说了……”

驴二相反缄默无语了。

变儿和驴二远远地站在山梁上。

变儿仍是极淡极轻地:“我真感到奇怪,现在有些事情,明明是开玩笑,逗乐子,耍大欢,出洋相,有些人却在认认真真,正儿八经地当事办,有些明明是认认真真,正儿八经的事情,有些人却当成开玩笑,逗乐子,耍大欢,出洋相……二才哥,梁家沟不管汉子、妇女,还是娃儿们,都管你‘驴二’、‘驴二’那么叫着……”

驴二看着变儿。

变儿:“……好听吗?我不知你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反正,我听了不好受……”变儿有些抑制不住了。

变儿:“……我不想让你驴,我不愿你驴下去,我希望哪一天……”

驴二受到了震动。

变儿:“……梁家沟的人都能叫你吕二才,二才哥,二才叔!……这是我的心里话。”

变儿扭身跑了。

变儿跑了几步,又回过身,说了句:“二才哥,你的发型真难看!”

说完,又顺山坡跑远了。

驴二望着远去的变儿,他又抬眼瞅瞅自己的头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36.驴二住屋夜内

屋里没有点灯。月光从木格窗里透射进来,洒了满地碎碎的光块。屋子中间放了一把长椅,驴二蹲在椅子上抽烟。

驴二抽着烟。

烟头一亮一暗,好像让人们研读着驴二此时的心境。

37.驴二住屋门口晨外

晨曦笼罩着整个山野。

驴二住屋附近缭绕着一层薄薄的雾。

38.驴二住屋晨内

驴二身上围着被子坐在炕上抽烟。

外面传来窑工们的说话声:“什么时候了,驴二还没起来,怎么回事呀?”

驴二走到窗前,打开窗户,不满意但还算温和地说:“什么‘驴二’‘驴二’的,我不是有名字吗?”

矿工的声音:“以前都这么叫惯了。”

驴二:“从今天起,不许这么叫了。”

矿工的声音:“今天到底干不干了?”

驴二:“放假一天,工钱照发!”

39.驴二住屋门口晨外

窑工们哄闹着:“今天不知为什么,太阳打西边出来。”“矿长天天发这样的慈悲就好了。”

40.工棚日内

驴二规规矩矩地坐在镜子面前,脖子上围了个围裙,让理发师为他理发。

41.村路晨外

驴二和变儿从远处走来。

42.煤场晨外

驴二和变儿穿过煤场。

43.驴二住屋门口晨内

驴二和变儿走到驴二住屋门口。驴二:“进去吧。”

变儿推门而入。

44.驴二住屋晨内

变儿走进门来。

变儿观察着屋里新增加的东西。

两排已摆好的结婚用品。

变儿向前走着。

摆的彩礼。

驴二看着彩礼,看着变儿的反应。

变儿再向前走着,停住。

一摞钱。

驴二看着变儿的反应。

变儿看了驴二一眼,已经什么都明白了。

驴二:“变儿,你说过那十二万盖学校的钱,我预备下了,今天我只要你一句话,你答应嫁给我。”

这一大段戏,导演的处理方案是,当着华彩段落来拍。驴二课堂上的窘态,山梁上本想发火却遭训斥的尴尬,听了变儿掏心窝子的话以后那种激动,都在镜头前展露得维妙维肖。课堂上的一场,他处理成酸溜溜的喜剧,让人忍俊不止,心里又不好受。山梁上那场戏,他处理成驴二动,变儿静。驴二开始暴跳如雷,但变儿极沉静地站在那里,而且说话声也极轻淡,但却那么有分量,句句话语无不中的,把驴二降伏住了。彩礼一场戏,他突出了民俗文化,大量铺排,给人琳琅满目之感,其中有驴二真挚的一面,也有俗气的一面。山梁上的戏,尾部还进了音乐,带人入境,和驴二一同思索,参与。

我们看这一大段戏,驴二和变儿的所有外部动作,其实都是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也都表现了这两个人物隐秘的内心的活动。著名演员李保田扮演的驴二,既有浪荡汉子的烙印,又有男子汉的气息,这两个方面都是有他的心理依据的。

这里,我实际上已经由戏剧的外部动作说到内部动作即人物内心动作了。

从《山不转水转》第4集第34到第44节驴二和变儿这一大段戏来看,我们可以确证,人的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是由内心的某种意愿产生的,都只是人物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的直观的外现,或者说外化、物化,当然,从根本上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像驴二和变儿,都是处在梁家沟穷得没钱盖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遇到男女婚恋这种特殊的情况,彼此交往,才产生了特定的思想感情,特定的心理状态,才会有这样那样的动作的。驴二就是要娶变儿。为了换取变儿的爱,他慷慨解囊,一掷12万金。还是为了换取变儿的爱,他修理自己的发型,改变自己的外观。不过,在变儿面前,他又始终都深感自愧弗如。而变儿呢?对驴二虽有好感,却没有爱。她对驴二的婚姻允诺,只是为了实现兴建校舍这一目标而作的奉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们心态各异,动作复杂,也就可以理解了。说到底,这样一些动作,也就都具有了戏剧性。

我在上面就《结婚一年间》、《山不转水转》这两部电视剧的戏剧动作所作的分析,其实还涉及到了语言的问题。

事实上,戏剧语言就应该富有动作性,剧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就应该是统一的。所以,有人把语言也认作是动作,把语言动作算作是戏剧动作中,和外部动作、内心动作并称的第三个方面的动作。这样,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说,语言也是角色的基本表演手段了。

请看《上海一家人》里的一场戏。

1991年问世的26集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黄允编剧,李莉导演,李羚主演,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获第十二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全剧以大上海几十年的变迁为背景,写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女主人公李若男,一生遭遇四个男人。其中,情有独钟的是儿时的朋友、后来的革命者赵义。我在这里要说到的是第18集第34个场景的戏。那是华丽绸布店春天一个白天的内景戏。从239到267镜号,导演李莉的分镜头本是[6]

img5

img6

这场戏里,若男和赵义的对话就很有动作性。对话前,戏里已经作了铺垫。在若男,这铺垫是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个人,我在上面略去的246到249镜号里的何太太跟她谈起何志伟又偏偏惹起了她的一丝惆怅,让人觉得她正青春年少,芳心难静,略含淡淡的春愁。在赵义,这铺垫是他进门亮相之后,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若男,和先生对话也只有若男,故人重逢,分明激动,却又强作镇静,硬要压抑。等到两人相向而对,又是你看着我,我注视着你,要相认,又不相认,心头的激动都在不言之中了。再等到,一开口,从儿时的孤女、流浪儿说起,忆念的、情感的闸门一冲决,若男心中的涟漪一泛起,那感觉,就真是谁也说不清了。

这就令人确信,一部好的电视剧,也是“戏”在“语”中的。

这里,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如果剧中人物比如若男和赵义的对话,只是彼此之间表现了思想和情感,却不互相影响对话的另一方,而双方的心情又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即使对话的内容值得注意,也是引不起“戏剧”的兴趣的。这就是说,若男和赵义的对话,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方式,不仅应该体现出这两个人物的潜在的意愿,而且应该对谈话的另一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双方的交往,尤其是彼此心灵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结果,真的使他们的关系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成了剧情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关于电视剧中的语言,除人物对话之外,还有“独白”、“旁白”、“潜台词”等等,在本书的《创作论》卷和其他地方,我还要说到,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注释】

[1]电视剧《三国演义》编剧组:《三国演义》(文学剧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4—5页。

[2]电视剧《三国演义》编剧组:《三国演义》(文学剧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472—474页。

[3]如“全”、“中”、“中近”、“近”、“特”、“人全”、“小全”等。

[4]如“推”、“摇”、“拉”、“跟”、“移”、“俯”、“变焦”等。

[5]参见启之:《〈住别墅的女人〉编剧小议》。《戏剧电影报》,1995年3月17日,第11期。

[6]李波、解玺璋编:《上海一家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372-3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