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家宗族内的和谐

客家宗族内的和谐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客家宗族内的和谐客家人筚路蓝缕的迁徙,总面临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等重重困难,只有利用家族的整体力量才能够迎接挑战,立足生根。因此,客家人特别重视宗族内部团结和集体观念,倡导“天下客家一家亲”的意识,逐渐养成家族团结观念浓厚,宗族凝聚力尤为强固的群体。千百年来,客家宗族的稳定秩序和团结友爱,靠的是传统的宗法制度。除了靠宗法制度维持宗族里秩序的和谐,还有以“祖宗言”为纽带的“自家人”情结。
客家宗族内的和谐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一)客家宗族内的和谐

客家人筚路蓝缕的迁徙,总面临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等重重困难,只有利用家族的整体力量才能够迎接挑战,立足生根。所以客家人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组建大家庭,形成宗族社会。但随着宗族社会的不断壮大,人口的不断膨胀,处于宗族最高地位的客家家长为鼓励子孙自立自强,避免因弟兄过多而引发种种家庭矛盾和由此产生的弊端。按照客家旧俗,男子一旦成婚和生儿育女,家长就要分给其一部分财产令其分炊,以组成在大家庭庇护下的小家庭,这就是其民间俗称的“树大开杈,子大分家”。这些由大家庭分化而来的小家庭分门立户,相对聚居,构成邻里,从而产生宗族里的邻里关系。

汉民族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12]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3]的先进理念,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千年万里的战乱逃难中,客家人意识到了加强宗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聚宗团结,一致对外,才可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宗族的繁衍。几百年前,广西还是一个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外来的客家人必须依仗家族的整体力量,才有可能在广西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客家人特别重视宗族内部团结和集体观念,倡导“天下客家一家亲”的意识,逐渐养成家族团结观念浓厚,宗族凝聚力尤为强固的群体。美国《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迁居到华南的中国北方人即客家人,是一个非常勤奋和精明的群体,他们团结得十分紧密。”[14]

客家人非常强调宗族感情,凡族内有纠纷,多由房族老人出面调解,一般不通过官府,以免“浪费金钱,且伤情感”。凡族中大事,均由族中男丁开会解决;一旦族人与外族发生争执,客家人则发动整宗整族的男丁前往压阵解决,为的是避免吃亏。这种宗族集体观念较之其他民族,显得更为突出。如广西富禄地区,成立有客家人的互助会,每家每户每年交一定数额的互助金,置办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备急用。哪家老人去世,全镇的客家人到场帮忙,每家每户还送礼,帮助主家办好丧事。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能够互相帮助,济困救贫,少讲报酬,甚至不讲报酬,客家人的“蒸尝”机制就是基于“自家人”的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蒸尝是秋冬祭祀名,蒸尝来源于族人量力捐助,或由族人按房派捐,或有族人违背族规罚款提供,还有绝户所遗财产拨入等。蒸尝的支出由族内分配,除了祭祀、办学、兴修祠堂,还用于扶困济弱,使失去生活的依靠的弱者(鳏夫、寡妇、孤老、残疾者等)和贫者有赖于“自家人”的接济,日有所食,岁有所依,嫁娶、丧葬得到帮助,这就减少了贫富悬殊,使得族群内部能够和谐发展壮大。

千百年来,客家宗族的稳定秩序和团结友爱,靠的是传统的宗法制度。其宗法制度包括组织专人编写族谱,制定族规,规范族众,购置祠产,建立宗祠,以祭祀祖宗等方式联络宗族感情等。客家人通过共同的祖先这一先决条件进行祭祖敬宗,修建祠堂,修谱定规等活动来体现家族亲和力、凝聚力,进而加强族人的联系、团结,帮助和保护同族人,扩大宗族的影响力。客家人注重祖先崇拜,每逢墓祭,客家人都踊跃参加,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赶回去参与,人数众多,场面宏大,因为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同祖同宗意识。这一习俗活动,不仅体现出客家人在祖宗崇拜观念上的比较强烈,同时折射出崇拜同一祖先的宗族团结的凝聚力。在整个广西客家社会中,只要是聚居一地的家族必有族谱。客家族谱保证了宗族成员血缘宗法关系的可靠性,明确了宗族内的辈分等级的上下尊卑地位,保证了宗族内部的稳定秩序和尊卑礼仪。

此外,客家一家亲的和谐关系也受客家语言守护,客家人“宁卖祖宗田,唔忘祖宗言”,“离乡不离腔”。如柳城县古碧乡的百姓人是来自广东的一支汉人,在杨梅、江口等村的壮、仫佬等族的影响下,现全操壮话,并且还继承了仫佬族的隆重节日“依饭节”。客家人迁桂数百年,其语言仍保持不变。客家社会普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客家语言能保持独立性,归根结底在于宗法制度对客家宗族起了团结凝聚的作用。在客家人看来,语言是祖宗遗传下来的,是宗族的象征;丢掉本民族的语言,即是“叛逆”祖宗的表现。可以说,客家语言的独立性大大加强了客家人的宗族团结。

除了靠宗法制度维持宗族里秩序的和谐,还有以“祖宗言”为纽带的“自家人”情结。客家人见面,只要一方讲客家话,另一方会迅速反应:“自家人哩!”于是彼此间陌生感会马上化解,亲密感油然而生。“自家人”情结使客家人能够同甘共苦,发挥协作与互助的精神。广西贺州市江海清“发达”后,曾数次回贺州老家,因家族人口繁衍,仁冲老屋已不够族人居住,他出资请人在老屋东南面另建一座围屋,兄弟六人共同分享,称为“新屋”,也就是保存至今的有名的江家围屋。江海清极重亲情、顾念族人,出资助学于族亲贫穷子弟,至今仍为族中后辈称颂。这种怀土思宗的“自家人”情结惠及江家后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