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消费环境、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报纸、广播等媒体而言,影视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接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直观具体、视听兼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影视作品在农村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如央视的《金土地》、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湖南电视台的《乡村发现》、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广东电视台的《摇钱树》、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等,9亿观众的支持让这些优秀的对农节目在收视率排名中“高高在上”。农民钟情于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娱乐节目和农业科技资讯等具有较强烈的需求。因此,影视媒体应切实承担起满足农民观众的收视愿望和需求的重要使命,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出发办好对农节目,创作出优秀的对农影视作品,从而给农民提供更加充实的信息资讯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地表现现今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农业电视节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些边远地区,影视信息尤其缺乏。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应该发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作风,积极调动和组织广大电视工作者经常深入到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采制电视节目,创作出优秀的对农影视节目,满足农民的收视需求。
影视作品的制作单位应树立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思想。立足服务于“三农”,在传播信息、知识,丰富和娱乐农民生活的同时,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引导,增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报道,增强对农村致富项目和致富典型的宣传,增强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生活状态的反映与关注,更多体现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影视作品是影视创作人员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农业影视作品的创作应以广大农民的审美观和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农民喜欢的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前后密切联系的体系,包括前期筹划阶段、拍摄录制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前期筹划阶段包括在实际拍摄之前所做的一切编写和计划工作,为拍摄做好准备。前期筹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期的制作阶段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录制阶段是影视创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电影和电视的所有镜头都是在该阶段拍摄完成的。后期制作阶段把前期制作期间记录下来的图像和声音进行编辑。在这一阶段中,编辑师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编辑师通常先对制作期间录下的图像和对话进行简单的粗编,然后再进行精编。最后,对包含画面、台词、音乐、效果声以及其他必要元素的影视作品定为最后版本。最后版本经过发行,在广播电视网、有线频道、电影院等播出或放映。此外,还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在音像商店进行销售、出租,然后在计算机上观看。
农业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已经有多年的积累,农业电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农业影视的创作过程简单地分开来讲就是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和农业电影的创作过程。在下面的论述中为了写作的方便,将农业电视分为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文化娱乐两个类型,并对它们的创作过程分别进行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