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六代追求电影性和个人表达

第六代追求电影性和个人表达

时间:2024-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求电影性和个人表达第六代导演一开始就是以与传统决裂的姿态进入的。相对来说,娄烨是第六代导演中走得较远的。对电影性的追求,在跨界创作的青年导演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无穷动》一片充分体现了导演宁瀛对“电影性”的自觉追求,虽然这样的“女性电影”很难让观众认同。相对来说,除了在对现实生活的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之外,第六代导演对电影形式边界的

追求电影性和个人表达

第六代导演一开始就是以与传统决裂的姿态进入的。从张元的《北京杂种》到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管虎的《头发乱了》,从吴文光的《流浪北京》到李欣的《谈情说爱》,第六代导演大多摒弃了线性叙事,有些甚至没有情节,大量地应用摇滚乐,还有许多传统上认为没有意义的长镜头。相对来说,娄烨是第六代导演中走得较远的。从《周末情人》开始,娄烨就注重对影片整体情绪的经营,注重影片中人物内心的表现。《苏州河》采取了多重视点讲述故事的方式,表达了现代青年借居于都市,身份多样,感情游弋,将瞬间感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边缘感受。世界大都会在影片中不见繁华,只有泛着过度的太阳光的物欲世界,周迅饰演的女主角美美和牡丹将现代都市青年的漂移性阐释得非常清晰。而在影片《颐和园》中,娄烨又采取了传统的编年体叙事方式,试图揭示出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悲剧。影片有许多象征性的场面,舞会、诗歌、朗诵会、各种应接不暇的讲座、知识分子的高谈阔论、游行集会示威……198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情洋溢的年代。来自于时代的苦闷和冲动,一对恋人的分分合合,从延边到北京,从柏林到重庆……“颐和园”这个暗含着许多历史故事的片名,给影片增添了许多隐喻色彩。大段大段女主角余虹的画外音将人物的内心复杂化,充满着娄烨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的精神气质,敏感、善良、偏执、冲动。

img17

缥缈的大时代,生命更如浮萍。娄烨的《颐和园》中,文艺女青年一死一沉沦,但她们的善良,令人感动。

对电影性的追求,在跨界创作的青年导演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高晓松导演的《那时花开》,几乎就是一串MTV的组接,表现了爱情的萌动。孟京辉的处女作《像鸡毛一样飞》,又是以卡夫卡式的象征表现了知识阶层的精神苦闷,养鸡场、诗人、有梦的女孩,还有摇滚、破碎的叙事,一如孟京辉的话剧作品具有先锋的意义。伍仕贤导演的长篇处女作《独自等待》,用大量的摇滚等流行音乐包裹着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浪漫爱情故事。爱情故事依然是那么的俗套,正如影片结局夏雨所饰演的男主角陈文创作的剧本名字:“献给从我身边溜走的那个人——独自等待”。明星的出演和友情支持,胡同文化,大学女生和女模特,“自由自在活着的现代青年”,大量快切形成的强烈节奏,使影片散发着时尚的感觉,虽然从中可以看到《头发乱了》、《谈情说爱》等影片的影子。

img18

程裕苏导演的影片《我们害怕》中,美女作家棉棉深度参与并出演其中的混居女一角。

img19

《好多大米》(上、下图)中,空洞的生命、诡异的气氛。

混迹于北京摇滚圈的张扬在2005年完成了DV影片《后革命时代》。张扬选择了一个加入树村摇滚音乐营的女孩为线索,以《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方式全景般地展示了北京的地下摇滚部落,他们在树村租住的生活以及酒吧、迷笛音乐节的现场。青年导演程裕苏的影片《我们害怕》、《目的地,上海》关注的是都市“新新人类”,以熟悉的上海“边缘人群”生活为题材,以长镜头跟随的方式,展示了问题青年的生活以及恐惧。DV拍摄的方式能轻易地逼近人物,传达出令人不安的情绪。诗人李红旗的作品《好多大米》也有这样的叙事和人物。韩东饰演的毛老师和女友玩捉迷藏,玩着玩着就突然出走了,离开北京到聊城找一个叫小何的小伙,带给他一把双节棍。小何和远道而来的毛老师枯坐着,小何想给毛老师找一个女人陪陪,打了两个电话都没成。第二天,穿着工商工作人员制服的小何随手拨了个婚介所的电话,故事发生了……影片最后,是夜晚两个人摸黑偷偷砍掉了小何楼下的一棵盆景树,报案之后的毛老师没有等来警察,却等来路上偶遇的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简单故事,沉闷又荒诞。

img20

章明导演的影片《结果》

中被抛弃的女主人公看到海边因爱情受伤的疯女人、

导演宁瀛以鲜明的纪实风格成为199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话题,其“北京三部曲”以冷静的镜语体系表现了后新时期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如《找乐》(1992年)中的退休老人老韩头和他组织的剧团,《民警故事》(1995年)中的片警杨国力和全副武装、声势浩大的打狗行动以及《夏日暖洋洋》(2000年)中迷惘的“子一代”出租车司机德子的焦灼生活。从《找乐》中娴熟的场面调度到《民警故事》中的跟随长镜头、《夏日暖洋洋》中晃动的移动长镜头,宁瀛对镜头中的生活的干预性越来越强。然后是2005年的《无穷动》,一部带有明显“设计”痕迹的室内剧或者说是话剧。故事的场景空间是北京城中心一处幽闭雅致的四合院。四个中年女性,基本上是自己演自己。导演在一个狭窄空间内展示出创作者对场面调度的熟稔,朱门、院门走廊、客厅、阁楼、庭院、餐具间、休息室偏厅,镜头移动俯仰和人物运动巧妙结合,将四个女人之间的心理争斗清晰地呈现出来。品尝“菊花招手”的段落最具典型性,全景镜头中四个女人正襟危坐,在腿上放上餐巾,佯装优雅。然后在画外音中,开始了啃鸡爪的过程,镜头转为近景、特写,对人物唇齿的放大,伴随着妞妞的啧啧称叹、拉拉的呓语独白,将四个中年女性的欲壑难填一面如哈哈镜般地表现出来。《无穷动》一片充分体现了导演宁瀛对“电影性”的自觉追求,虽然这样的“女性电影”很难让观众认同。

img21

宁瀛导演的影片《无穷动》中张牙舞爪的中年女性

一直在关注着人物内心隐秘欲望的导演何建军在商业化的影片《蝴蝶的翅膀》尝试受挫后,回到了熟悉的城市边缘人生活题材,有了以卖盗版光盘的小青年为主角的作品《蔓延》。影片采取了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开头那经典的运动镜头,晃动不安的镜头和在现实中惶恐不安的卖盗版光盘的心境以及俗世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焦灼的人群内心相呼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刺激。唯有一个以出卖肉体为生的年轻女性,内心是相对平静的,尤其是带着一个看上去很沉稳的、想与她成家的男人在天桥上与卖盗版光盘的小申相遇的场景,是影片中最为轻松的片段。而围绕着播放盗版大片的屏幕穿插出现的下岗夫妻抢劫的片段,得了不治之症、期望去海边看看的鼓手的片段,丈夫有了外遇的大学女教师梅的故事都充满不安,与晃动阴暗的镜头结合得很紧凑。

img22

李欣导演的《花眼》(上、下图)中的两个天使看到的人间爱情。

相对来说,除了在对现实生活的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之外,第六代导演对电影形式边界的探索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和现代电影在影像叙事方面的探索相互呼应。导演李欣在《花眼》中继续着片段式的叙事,讲述了四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并且延续了MTV式的拍摄方式,一男一女两个爱情天使的设置以及故事主人公额头上出现的“爱之星”,使影片具有了都市爱情童话的魅力。2006年,一部反响热烈的小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更将电影的叙事节奏推向疯狂。影片与盖·里奇的代表作《两杆大烟枪》有相似之处,也是撞车、调包、误打误撞。一系列的“包袱”,被渗透进许多现实的因素,比如黑心房地产商,城市里的“白闯案件”,用可乐瓶中奖来行骗,香港职业杀手在市场上买到的缺斤少两的绳子,还有人物所操的重庆话、广东话、河北话。多条线索层层推进的情节以及精心设计的搞笑细节,使得影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这只是一次成功并难以复制的尝试。在导演宁浩的另一部影片《疯狂的赛车》中,同样有着多线叙事、罪案的悬念、喜剧性的人物、疯狂的节奏,但是没有产生《疯狂的石头》那样的效果。

导演程耳的处女作《第三个人》在叙事方面的探索更是另辟蹊径。一个悬疑故事,身患绝症的妹妹绑架了关怀细致入微的姐夫,本来就出乎意料,充满设计感,然后,又暴露出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谋杀案。影片借鉴了法国黑色电影的许多手法,充满新意。曹保平导演的《李米的猜想》也刻意布置了一个叙事迷宫。影片开始就以实景拍摄衣冠不整的女出租车司机李米疯狂地寻找男友方文,让每个乘客看夹在杂志里的男友照片;然后是方文带着女友菲菲开车的镜头,突然在一座天桥底下,从桥上跳下一个人,砸在方文车前……影片设计了三次死亡,刚好是片子开端、转折与高潮的关键情节。两次跳桥,一次是片头诗人自杀,一次是片尾化名为马冰的毒贩方文的自杀。两次都坠落在李米的出租车前方。贯穿影片的是李米疯狂寻找四年前走掉的男友方文。还有两个抢劫李米的运毒的民工。直到最后,方文出走的原因,他对李米的深情才被揭示出来,这使得影片在真实地展现李米混乱的生活之余,增添了故事性和感人性。相比之下,徐静蕾导演的《我和爸爸》、《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张一白导演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张元导演的《绿茶》以及金琛导演的《菊花茶》等作品就具有更多青年电影的感觉,小情绪、小感动,以及青春的苦闷。

对电影个人风格的追求是第六代导演创作中一直贯穿的,即使是在一些命题之作中,也渗透着个人的思考和话语方式。管虎的一部很平常的影片《西施眼》就有这样的特点。影片是由浙江诸暨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当地的特产——香榧。围绕着香榧,导演讲述了三个女性的爱情悲剧。旅游、绿茶、香榧、越剧等地方元素被巧妙地编织进故事中。卖茶少女阿兮被青梅竹马的小苗抛弃,小苗带着弱智的哥哥和两个人一起积攒的钱偷偷去了上海;中学老师施雨不敢面对爱情,在班上“刺头”上海学生浩波的影响下,有心想摆脱和小职员结婚无趣的生活,但最后还是向生活妥协,浩波也被开除了;越剧演员莲纹演了20年的西施一角被投资商的女友小丽抢走,身为文化局局长的老公有了新欢正在办离婚。三代女人都有着情感受挫的悲伤故事,导演用香榧、围巾、彩虹、“西施”等意象传达了个人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竟然选择了幼儿园的生活为题材。影片中,小男孩的幼儿园生活经历表现得很有波澜。集体生活,强制性的教育培养方式,小红花的诱惑……小男孩方枪枪因为不会穿衣服被李老师逼着示众,一个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孩子们面前示范脱衣服。老师惩罚学生的方式是将他与大家隔离开来。张元的创作常常关注于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生活一角,并且通过银幕将生活放大展示在大家面前,形成情感冲击,如《东宫西宫》、《疯狂英语》。《看上去很美》也不只是一部儿童片,只是一部以幼儿园生活为解剖对象的、具有深刻反思性的“黑色电影”。影片结尾的镜头寓意深长:片尾,幼儿园的红墙外,方枪枪看到一群大人胸佩着大红花,在鼓乐声中从面前昂扬地走过去……陆川导演的处女作《寻枪》也有这样的特点,一个简单的情节被演绎得虚虚实实,姜文的表演更是将现实与幻境纠结在一起,产生丰富的趣味。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又一次吸引了众多关注。影片有着很强的形式感和张扬的创作个性。四段打乱时序的叙事,绚丽的画面,个性鲜明的明星,浓烈的喜剧气氛以及穿插的不经意间的死亡,有生有死的深刻主题,对时代的隐喻,成为第六代导演艺术个性的极致之作。

导演张扬从《爱情麻辣烫》、《昨天》到《叶落归根》,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创作发展过程。从都市新主流电影《爱情麻辣烫》到带有纪实性质、以演员贾宏声亲身经历为参照并由其主演的影片《昨天》,张扬明显地从大众走回了艺术家的小群体。在由笑星赵本山主演的充满黑色幽默的喜剧片《叶落归根》中,张扬像第六代的其他导演一样将视线投向惨烈的底层生活,表达对生命的敬意和对现实的诸多无奈。但是,相对来说,张扬在艺术个性上做出的妥协是明显的。

章明导演是第六代导演中极有学院派特色的,现在他也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师,性格内向,受安东尼奥尼和布努艾尔的电影影响很大[60],作品中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如《秘语十七小时》,影片以三峡为背景,故事发生在巫山的一个小岛上,几个现在在城里生活的青年回三峡老家休假。金小蓓的高中同学、警察于栋安排了这次旅游。这群城里人因为一张写着“爱你到底”的字条使恋人间产生了猜疑,尤其是知道金小蓓与警察于栋之间曾经有过故事的小蓓男友赵生。影片前半部分是岛上这些青年荒诞的游戏,如比赛在水里的憋气时间、钓鱼、用气枪打水面上的可乐罐;突然,水面上漂来一具女模特的尸体一样的塑料人,让影片更显得沉闷。镜头跟着于栋回到岸上,知道丈夫的女同学来巫山的消息,妻子有意和他亲热,于栋却有意躲着妻子,跑广场上和队长喝酒。妻子不停地打电话过来,于栋不接。妻子赶来广场,摔掉手机,场面尴尬。这时队长的手机响起来,警察们赶去现场,于栋拉开一个打女人的男人,男人拔刀……岛上,早起的金小蓓在等着约好来接大家的于栋……影片的结尾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犹如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强化都市人的精神困境,生命无意义,但是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于栋因为爱慕的金小蓓被无赖调戏而出手,因受伤没有赶上高考,过着小地方平静的生活,但又不甘于平淡,有些期待;金小蓓一直惦记着于栋,但是,现实中她又只能选择身边的赵生。影片表达的也还是《巫山云雨》中的主题“在期待之中”。这之后,是非常接近于《等待戈多》的影片《结果》。一个男人提着一个密码箱来到酒店门口下车,上楼,敲407房门,不停地敲。然后是一个酒店的女招待走过来,两个人下楼到前台。男人发现上当,上楼,门开着,只有一个女人在,男人问她李崇高在哪,女人不说话。男人去旅行社,结果遇上一个女人也在寻找李崇高,两人于是在一块吃饭……然后,又是重复了一遍刚才的情节,只是换了个男人。这次这个男人没有下楼,但是,经理送给他一张预订单,让他签字,他刚看了一眼,原来是一张回北京的机票,男人想到了,赶紧回头,房间门开着……差不多的情节重复着,突然又有了变化。男人跟着那个怀孕的年轻女人一起去寻找李崇高。找到李崇高的哥哥后,两人一起上了一个岛,突然间发生了爱情,女人要带着礼物(肚子里的孩子嫁给他)……这部电影中的李崇高始终没有出现,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也不算特别清楚。但是,其中肯定是有着偷情这样的关系。影片比《奇遇》走得更远,但是,也有着现代的背景,尤其是影片结尾,挂着“停业”的旅行社玻璃门后面一个男人的脸,暗示着他也可能是李崇高,躲着观察着这件棘手的事。影片还有一个暧昧的镜头,一个背着麻袋的老头在海边沙滩上晃悠,让人不禁想起那部章明最喜欢的布努艾尔电影《欲望隐讳的目的》,近似的场面也出现在贾樟柯的作品《世界》中,体现了第六代导演对电影史的熟悉以及对电影与世界关系的深刻认识。

img23

贾樟柯作品《世界》片头的那个北京郊区拾荒者的镜头,揭示了导演对现实一贯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