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动画发明者的几种不同说法

关于动画发明者的几种不同说法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诺用于放映的是自己发明的一套装置,并申请了专利。在科尔发现了逐格拍摄的秘密之后,奉命立刻如法炮制。

第三节 谁是动画之父

关于动画的发明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动画起源于法国人埃米尔·雷诺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从时间上来说,雷诺最早,他甚至在卢米埃尔之前便已经在放映动画片了。他的放映时间是在1892年,比卢米埃尔早了3年。地点是在当时法国巴黎的时尚之地“葛莱凡”蜡人馆。萨杜尔就此写道:“建筑得极为壮丽并在报上大事宣传的葛莱凡蜡人馆,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它首先吸引了巴黎人,以后又吸引了外省人和外国人。”[11]雷诺的放映初始阵容可以用“豪华”来形容。雷诺用于放映的是自己发明的一套装置,并申请了专利。不过他的放映装置与后来的电影完全不同,这种放映装置所需要的是把一张一张的绘画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去,而不是能够透过光线的胶片,因此看上去像一个大圆盘,所有的图画罗列在圆盘四周,当圆盘转动的时候一幅一幅的画面便连续地出现在屏幕上,这时人们看到的便是会动的画面。通过手动的转动控制,画面上的故事可以出现停格、倒放、加快、放慢等我们今天在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特技,尽管那时候电影还没有被发明,但是当时的观众已经能够看到相当像样的“电影”了。雷诺的这套技术不仅仅在于放映,同时也包括动画的制作,雷诺本人也是画家,所有的动画片都是他亲自制作,一些相关的技巧,如人物同背景的分离,画面固定的方式等,也都是他独自一项一项发明,最终使动画能够成功地出现在银幕上。据曾经看到过雷诺动画的萨杜尔说,雷诺当时制作的动画一点也不比后来的迪斯尼的动画逊色。可见雷诺当时的动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二、动画起源于美国人勃莱克顿

尽管我们说雷诺精通动画,但他始终没有同真正的电影发生过关系。美国人勃莱克顿正与之相反,勃莱克顿对动画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却一直对电影特技情有独钟。他首先发明了“逐格拍摄”的技术,使得动画同电影的联系有了可能。所谓的“逐格拍摄”,就是在摄影机上安装一个附加设备,今天叫做逐格马达。这个设备可以使摄影机每拍一格画面都停下来,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控制每一个画面中的所有因素。这一思想很可能源自梅里爱的“停机再拍”,也有说是源于先锋派实验电影。勃莱克顿因此而受到了启发,将停格再拍作为了电影特技的手段。他曾拍摄过一团泥在影片中自己变成了一尊塑像。这在今天没有什么稀奇,但在当时却非常轰动。

1907年勃莱克顿拍摄的《奇妙的自来水笔》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因为这部影片中出现了动画和自来水笔。这是他利用逐格拍摄的结果。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勃莱克顿最早制作的动画电影是另一部名为《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又译《妙人滑稽相》)的影片,这部影片略早于《奇妙的自来水笔》。但是有资料说,《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是将别人做好的动画像拍照片那样一张一张拍摄下来,然后连起来放映的影片。尽管这样的做法同逐格拍摄是一个意思,但毕竟不是逐格拍摄的动画,而是将已经做好的动画拍摄下来而已。这里的区别在于,如果那些动画是能够放映的,如像雷诺的动画那样,即便不使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也能得到同样的动画效果,这有些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舞台艺术纪录片,它仅是记录了动画,而不是真正的动画。

在勃莱克顿发明了逐格拍摄的技术之后,电影特技开始盛行起来,当时拍摄了许多“鬼片”,这些影片中往往夹杂使用动画。

三、动画起源于法国人科尔

在1907年勃莱克顿发明了逐格拍摄的技术之后,依靠这种技术制作的影片很快便传到了欧洲。当时有一部名为《闹鬼的旅馆》的电影,在欧洲风行一时,卖出了400个拷贝。这部影片表现了在一个无人的旅馆中,所有的东西都会自己动。咖啡壶会自动给杯子斟上咖啡,桌子板凳都会自己行走,这在当时的观众看来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一时趋之若鹜。

当时法国著名的电影公司高蒙公司对这一技术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他们当时对“逐格拍摄”还是一无所知,于是派遣了本公司最好的导演研究这部影片以找出这一特技的关键所在。当时一位导演回忆:

我们一共三个导演,接到大老板交下的任务,要我们去了解究竟使用了什么魔术才使无人操纵的东西在银幕上活动起来。

我们接连看了三次影片。费雅德看完出来的时候眼睛比以前更近视了,因为他用尽眼力想找出那些他认为可能操纵物件动作的细线。约克·罗莱的结论是认为这是一桩神秘的事,并且决意把这件事交给“勒格里事务所”去侦察。至于我自己,心里真是苦恼极了,因为我一向以神话片场面的专家自居,这一次,坦白地讲,这部来自海外的新片真使我碰了一颗大钉子,把我的声誉都弄垮了。一连几天这部《闹鬼的旅馆》真在我身上闹起鬼来了,弄得我神魂颠倒,不能安眠[12]

最后解决这一问题的不是那几位导演,而是刚刚加入高蒙公司不久的漫画家科尔。漫画家科尔在加入高蒙公司之前曾给报社画了20年的漫画插图,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漫画家。当时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像漫画,其目的只是博人一笑,如同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那样,许多这类短片的题材也如同《水浇园丁》那样来自漫画。在科尔发现了逐格拍摄的秘密之后,奉命立刻如法炮制。但科尔与勃莱克顿的不同在于他是一个漫画家,对电影的手段和方法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很自然便想到了使用逐格拍摄的技术使漫画动起来。比如一根线条会像虫一样蠕动,又像毛线一样纠缠在一起;一个跳舞的女人可以变成一只大象,等等。被记录在案的科尔的第一部动画片叫《幻灯戏》,拍摄的时间是1908年8月,长度是36米(约2分钟)。同年的9月,他又拍摄了《木偶的恶梦》(长80米)。这部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同年的11月,他又拍摄了《木偶的悲剧》(长72米)。这部影片虽然很短,但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两个木偶为了女人争风吃醋打了起来,一个被关进了监狱,但是他从监狱中逃了出来,要同对方决斗。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意中人却跟着警察跑了。整部电影都是用黑笔画在白纸上拍摄的,由于当时的放映条件,白底有闪烁,于是科尔干脆使用底片放映,这样一来,画面便成了黑底白线,解决了闪烁的问题。画面上的木偶人物是典型的漫画,圆圈是头,圆柱是身子,粗线条是四肢。将“漫画”这一绘画的形式导入电影是科尔的首创,漫画同电影结合之后,在科尔的手中表现得极其灵活,绘画自身的美学特性几乎都被改变,色彩、构图、线条这些传统的有关绘画的要素在电影中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随电影而来的图形的变化和运动。

从科尔开始,漫画成了动画的代名词,“cartoon”的称谓既可以是漫画,也可以是动画。当然,今天的动画已不仅仅是漫画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画和漫画是难解难分的。毫无疑问,“卡通”的出现始于科尔。

从以上三个人对动画的贡献来说,似乎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动画之父。雷诺在电影还没有诞生之前便已经将动画片发明了出来,他所创造的有关动画制作的方法,许多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他的动画片的水准,要远远超过勃莱克顿、科尔,因为在早期电影中的动画还只是一些杂耍,而雷诺的动画已经是非常正规的叙事。不论是剧作还是造型、场景,早期电影的动画都无法同雷诺的动画相提并论。一直要到迪斯尼的精美动画出现之后,才算是超越了雷诺的动画,但那已经是在雷诺放映动画之后20多年了。勃莱克顿对逐格拍摄技术的发明奠定了动画成为电影的基础,没有勃莱克顿的发明,在雷诺的时代,动画和电影尽管近在咫尺,但却无缘结合。勃莱克顿的发明疏通了动画成为一种电影形式的通道,为动画在电影中扮演一个角色提供了技术的舞台。科尔是在动画电影舞台上表演的第一人,尽管他的表演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他将漫画的形式导入电影,给动画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将动画视为一种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艺术,可见其影响之大。

对于这三个人在动画史上的建树,人们一般认为科尔是动画电影的发明者。尽管勃莱克顿在科尔之前发明了逐格拍摄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并不是动画所特有的方法,这一方法同时也是电影特技的方法。事实上,尽管勃莱克顿触及了动画,但他的主要兴趣还是在电影特技之上,他的影片几乎没有纯粹的动画,动画始终只是作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出现在他的影片之中,对后人的影响不大。相对这一点来说,勃莱克顿对动画的贡献显然不可与科尔同日而语。但是如果拿科尔与雷诺比较,那又有些像小孩同大人的比较,科尔的动画尽管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真正的动画,但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说,还多少有些像不成熟的“胡闹”,而雷诺的动画则是正经八百的“艺术”,这种艺术一直要到迪斯尼的动画时代才逐渐地被建立起来。因此,动画之父的桂冠非雷诺莫属。

萨杜尔在他的电影史中说:“当然动

画片的首创人无可争议地还是应用普拉多原理的埃米尔·雷诺。”[13]这里明确指出的是,尽管雷诺与电影无缘,他只是一个普拉多原理——也就是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的现象为普拉多所发现)——的应用者,但他依然无可争议地是动画片的创始人。

【注释】

[1]转引自克劳斯·克莱梅尔:《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聂欣如译,载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101页。

[2]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第1卷,忠培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第313页。

[3]理查德·M·巴森:《纪录与真实》,王亚维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47页。

[4]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第2卷,唐祖培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53页。

[5]吉加·维尔托夫:《维尔托夫论纪录电影》,皇甫一川、李恒基译,载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510页。

[6]参见聂欣如:《认识弗拉哈迪》,载保罗·罗萨:《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贾恺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7]Hans Wegner,Joris Ivens,Berlin: Henschelverlag Kunst und Gesellschaft,1965,p.27.

[8]Hans Wegner,Joris Ivens,Berlin: Henschelverlag Kunst und Gesellschaft,1965,p.26.

[9]捷茨·图普里兹:《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聂欣如译,载林少雄主编:《多原文化视阈中的纪实影片》,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157页。

[10]参见焦雄屏:《歌舞电影纵横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第167—176页。

[11]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忠培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第262—263页。

[12]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第2卷,唐祖培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418页。

[13]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第2卷,唐祖培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4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