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波尼》:光影抚慰孤独的心灵

电影《波尼》:光影抚慰孤独的心灵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尼》:光影抚慰孤独的心灵英文名:Bunny中文名:波尼/棕兔夫人/邦尼编剧/导演:克里斯·韦奇制作公司:蓝天工作室片 长:7分5秒年 份:1999年国 家:美国荣 誉:1999年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关于导演与蓝天工作室2002年,《冰河世纪》的出现为动画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波尼》全片中仅出现三个角色:衣衫褴褛的老兔子波尼,看上去同样可怜的飞蛾,以及照片中波尼的丈夫。

《波尼》:光影抚慰孤独的心灵

img213

英文名:Bunny

中文名:波尼/棕兔夫人/邦尼

编剧/导演:克里斯·韦奇(Chris Wedge)

制作公司:蓝天工作室

片 长:7分5秒

年 份:1999年

国 家:美国

荣 誉:1999年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关于导演与蓝天工作室

img214

2002年,《冰河世纪》的出现为动画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其不仅在当时创下了票房神话,同时也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获得了次年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而四年后的续集《冰河世纪2:冰川消融》仍强势不减,其三日票房收入在动画影片领域中排名历史第三,留下了一系列辉煌的数据。以上这些不俗的成绩奠定了福克斯公司在3D动画界的商业地位。当然,这一切的荣耀都应该归于背后的制作者——蓝天工作室。

蓝天工作室的奠基人之一——克里斯·韦奇在当今动画制作界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1957年出生于纽约,从小便对文学和艺术充满了兴趣。在大学中,他有幸接触到了CG动画的制作,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身到动画制作业中。1981年,韦奇取得了纽约州立大学美术学士学位,继而又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1987年,韦奇和其他一干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建立了“蓝天工作室”。至今,他仍认为这是他在自己的事业中所完成的最为重要、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这里,韦奇和他的同事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这一点也是和韦奇凡事坚持不懈、力求完美分不开的。他曾经说过:“我在孩提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你投入在一个问题上的时间足够久,那么你一定会找出答案。即使在过程中有过迷茫,你最后也一定会找到答案。”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使得蓝天工作室的成果皆为精品。

img215

很多人是因《冰河世纪》认识了蓝天工作室。其实早在1998年,蓝天工作室所制作的《波尼》就曾问鼎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历经8年时间创作的《波尼》倾注了蓝天工作室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它以精妙的电脑光影技术和温馨的剧情打动了观众及评委。作为《波尼》的导演及编剧,韦奇毫不掩饰《波尼》的成功给他带来的激动和喜悦。在致奥斯卡领奖词的时候,他深情地说:“这着实让我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一项值得我们心甘情愿为其付出的工作。感谢那些现在或曾经在蓝天工作室工作的人们,谢谢你们跟随我的意愿,也谢谢你们为《波尼》所付出的一切。”

内容介绍

波尼是一只仅能依靠助行器行走的年老又孤独的兔子,她独自生活在一座简陋的屋子里,屋子中唯一的装饰品是她和丈夫结婚时拍下的照片。在一个夏日的夜里,波尼精心准备着自己的蛋糕。然而一只不速之客——飞蛾,却溜进了波尼的房间。由于对光的迷恋,飞蛾不停地撞击波尼那原本就不甚明亮的吊灯,不停的“砰、砰”声搞得波尼心烦意乱。

波尼心烦气躁地将这个入侵者赶了出去。可被关在屋外的飞蛾像老波尼一样固执,不断地再一次闯进来。恼羞成怒的波尼用手中的木勺挥向飞蛾,矛盾激化到了极点。在一番混战后,飞蛾被打晕掉进了波尼刚刚和好的面粉里。为解心头之恨,波尼把盛有飞蛾的烤盘塞进了烤箱。世界终于恢复了平静。

疲惫的波尼很快在椅子上睡着了,但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不久,她被烤箱里的巨大声响吵醒。烤箱门“呯”的一声打开,烤箱中闪烁出奇异的光芒。她探头望进去,之前的飞蛾飞到她的面前,舞动的翅膀似乎向她传递着信息。波尼跟随飞蛾爬进烤箱。烤箱里是一片静谧的蔚蓝世界。波尼不用再借助助行器站立,她长出了翅膀,与众多精灵般的飞蛾一起朝着前方的光明飞去,开始了一段关于爱的旅程。

主题分析:暖心的动画寓言

《波尼》是由克里斯·韦奇一手创作的故事,它静静地讲述了一只老兔子的奇妙夜晚。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以及电脑特技的高超运用,使得这部短片自始至终充满着温馨和暖意。波尼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孤独一人,在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的生活时,她甚至淡忘了活着的意义,直到这循规蹈矩的平静生活被一只闯进来的飞蛾打破。这只飞蛾看起来是那样讨厌、顽固,但它却如同一颗火花一般点燃了波尼的内心,帮助波尼找回了那份对往日甜蜜生活的回忆,对真爱的向往。

人们常会在按部就班的日子中忘记生活的意义。充满压力的生活、单调不堪的工作、日益褪色的激情,这些都无时无刻不蚕食着人们的意志,使得本来可以色彩缤纷的世界变得乏味。但无论如何,在人们的心底总会埋藏着一缕无法逝去的情感,或是对美好旧时光的追忆,或是对昔日亲人朋友的挂念,抑或是在生活最细微处获得的一丝感动。伴着时间的流逝,往往是我们自己给这心灵深处加上了一把锁,以至于这些情感别人——甚至我们自己——都难以再看见。片中的飞蛾便是隐喻着一把钥匙,而烤箱成了连接现实与内心的大门。穿过这扇门,人们才会像波尼一样,摆脱步伐的羁绊,生出自由的双翅,从而飞向理想。

角色分析:梦幻同写实的二元结合

黑格尔曾经在他的《美学》一书中提到过:“一部史诗类型作品的创作,其核心矛盾应当明快而强烈,应让人能迅速地把握住主要角色的如‘英勇’之类的性格。”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动画短片。由于时间及拍摄手法上的局限,动画短片中的角色大多简单而象征性强,其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应明快而强烈。《波尼》全片中仅出现三个角色:衣衫褴褛的老兔子波尼,看上去同样可怜的飞蛾,以及照片中波尼的丈夫。但这三个角色却完美地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波尼

从出场开始,她便勾起了观众的同情——幽暗的灯光,简陋的房间,破旧的衣服,蹒跚的步伐,以及对飞蛾充满敌意的眼神。她独立而倔强,可在这些背后却散发着无法掩饰的对生活的无力感,这很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只有当她凝视自己和丈夫昔日的照片时,她的眼神和动作中才流露出细腻的温柔。老波尼让人联想起那些外表独立,但内心温柔的形象。她看上去可以独当一面,将个人的生活打点得井井有条。但实际上她更需要他人关怀和爱护,她对爱人的想念比常人更为强烈。当观众第一眼见到波尼时,必定会觉得她不够美丽、优雅,反而是她的神态表情,令人多少有些惧怕之心。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角色会在片中承担着爱和温馨的主题。然而在看过全片以后,波尼真实的内心世界得到展示,观众对波尼的了解也从“认识”上升到了“认同”。

img216

飞蛾

这个形象显得极为简单,只是一味地扑向灯光,绝然不知自己给波尼生活带来的影响。飞蛾这个角色中透出的是一种近乎执拗的执著,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反衬出老兔波尼的性格。但是直到片子的最后我们才发觉,这个拥有翅膀的小生命更像是一个小精灵,它担负着一个奇异的使命,正是这个使命使其与波尼的形象有了更多的交互,带来了超出飞蛾本身的更多寓意。在烤箱中,波尼和飞蛾相对的那个镜头,是波尼对待飞蛾态度的首次转变,也是整个影片主题深化的开始。

波尼的丈夫

在片中只得到三个镜头,且仅仅出现在照片中的形象,看上去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礼帽、领结、衬衫、西服,无一不透露出他良好的身世及和善的性格。我们无法对这位兔子先生有更多的了解,但毫无疑问他是这部片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身上承载着波尼的理想与期望,是波尼渴望依偎的对象。在片尾,他和波尼相互紧靠的镜头,不仅唤起了观众对他们过去日子的幸福联想,也让人对这温馨的结局感到由衷的欣慰。

场景分析:由画面至内心的折射

精彩场景1:灯光下的波尼与照片

将飞蛾赶出房间以后,波尼摘下自己和爱人昔日的照片,若有所思地看了又看,苍老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温情。在这个小场景中,随着飞蛾的离开和夏日虫鸣渐渐地远去,留下的是一个相对安静和谐的场面。而此处老波尼的神情明显和先前其对待飞蛾的态度截然不同,在驱赶飞蛾时的满脸厌恶此刻已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凝视照片时候的满眼温柔。一动一静,波尼这个形象立刻变得立体起来,带给观众一种认同感。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短短的画面中,也融入了重大的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依赖电脑特技所完成的近乎完美的光影效果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这部片子的光线处理并无过人之处,但是退回到十余年以前,通过电脑动画能表达出如此逼真的光线,却是动画制作史上的第一次尝试。以本场景为例,相框镜片对人物的反射,相框被拿起时一瞬间的反光,波尼在走路甚至呼吸时,其身上及周围的光线和影子的变化等等,光线的合理运用完成对细节的成功表达。而即使是从整部片子来看,说本片是一种对处理光线技巧的炫耀,也毫不为过。片中对光线的处理,采用的是克里斯·韦奇同他的小组共同开发的辐射通量渲染技术。此项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动画向现实主义风格发展的想法得以实现。片中,不同的材质,包括金属、陶瓷、皮毛、玻璃等,与不同颜色、角度及强度的光线,得到了理想的结合,效果异乎寻常的逼真。总之,这个只有十余秒的场景,通过剧情和技术的结合,向观众传达了许多理解本片必不可少的信息。

精彩场景2:波尼同飞蛾的角逐

被老波尼击落的飞蛾掉进已经和好的面糊之中,而老波尼依然不依不饶。她将飞蛾和面糊一起搅匀,倒入烤盘,塞进烤箱。快速的音乐、激烈的动作,这一连串的画面生动刻画了恼羞成怒的波尼的形象。拍落飞蛾似乎不仅没有消除波尼的怨气,反而增加了波尼的烦躁情绪。然而这一切又都不是波尼所希望的,只是她个人一时的发泄。所以在重重摔上烤箱门之后,她才会显得那么疲倦、无力,才会一头倒在椅子中沉沉睡去。

img217

在这段连续紧张、别具一格的镜头中,音乐的选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短片而言,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一个常用的手段便是利用神态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取代对话。而对话消失后,音乐音效的作用便被突显出来。剧中的音乐,又可分为剧情音乐和非剧情音乐两种。剧情音乐指的是在故事中切实存在的声音,如夏夜的虫鸣,波尼走路发出的声音等。非剧情音乐指的是为了赋予影片足够的表现力时所加入的额外配乐。两者的搭配应相辅相成,主次分明。在本场景中,同片头悠扬平和的音乐不同,此时选用的是充满西亚异域风格,紧张又略带一点幽默的背景音乐。这恰好与快节奏感的画面形成配合。而在飞蛾被丢入烤箱后,背景音戛然而止,非剧情音乐消失,只留下虫鸣声不断。凭借着音乐对剧情的推动,波尼的性格特点被进一步突出化。在配乐的帮助下,这段场景的捕捉显得生活化且富于真实性,在内容上更深一层次,向观众展示了波尼的内心,同时将全片的矛盾推到了最高点。

精彩场景3:幻境中波尼的飞翔

长出翅膀的老波尼随着众多飞蛾一起,在静谧而柔和的蓝光中自由展翅飞舞。相信任何一个看过本片的人都会对这个场景留下深深的印象。温馨的光线,柔和的音乐,以及无数舞动的翅膀,以上这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虽然画面中所含元素不多,但却如同天籁一般,直达观众的心灵。本片在大部分时候所采用的写实描写,在此处忽然笔锋一转,变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这种手法,波尼告别了她身体上的不适,最终驾驭着自己的翅膀开始飞向光明。这个场景将波尼身上所展现出的温馨情绪,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的心情感到宽慰,心境得以升华。充满画面的奇异、柔和而舒缓的蓝光透出无限的张力。借用法国电影评论家马塞尔·马尔丹的一句话来形容:“我本能地感觉到的时间明显地长于实际时间。”这种感觉,使得短片显得更为充实。而这个纯净的蓝色画面,不仅和片头良好地呼应,更是将整部片子的主题推到了高潮。通篇来看,片子大部分都是在将故事平和地娓娓道来,而在此处本片的主旨才突然得以揭晓,所要传达的感情如潮水般涌出,带来了极为震撼的冲击力,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

文化分析:困顿心灵的一缕暖意

美利坚是一个独立性强,多种文化交融,英雄主义盛行的民族,这些鲜明的特点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在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也多有体现。从气势恢宏的战争片,到浪漫唯美的爱情片,其中个人的形象多被典型化、突出化,以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身影。即使是动画作品也不例外,如《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这是同美国社会推崇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img218

然而在近十几年中,伴随科技与经济的繁荣,这种奋斗精神下所掩盖的疲惫、失落感也愈发明显。在后工业社会深入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交流为林立的楼宇所阻断,昔日的拜访为短暂的电话所取代,孤独感、幽闭感不断加重,人们对情感的渴求愈发强烈。于是,在IT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时,1999年的奥斯卡影片却大多显得十分温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讲述了生命和爱的意义的《波尼》能取得成功,便不显得意外。作为一部动画短片,它放弃了娱乐性而着重体现艺术性,通过画面和音乐的心理暗示方式,带给观众以熟悉感、温馨感,对心灵的迷茫提出了一种解答。总之,《波尼》的成功,是对社会的心理需求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梁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