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构筑干部能力体系,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科学构筑干部能力体系,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总书记的郑重告诫必须牢记在心,常怀“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切记能力不足之险,务必注重加强能力建设,及时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

科学构筑干部能力体系,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王光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执政兴国面临“四大危险”,其中“能力不足的危险”列在第二位,这足以表明“能力不足”已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短板”和“软肋”。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总书记的郑重告诫必须牢记在心,常怀“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切记能力不足之险,务必注重加强能力建设,及时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

一、客观分析“能力不足”的现实,充分认识化解能力风险的紧迫性

能力不足是什么呢?就是“本领恐慌”。这是毛泽东在1939年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问题提出来的观点。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如今,“本领恐慌”依然是现实的挑战。当前改革和建设的形势复杂而多变,对于执政党来说,面前摆着许多未知领域。“本领恐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时期。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因此,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尽管我们应当对实现发展目标抱有充足信心,保持乐观态度,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用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创新的而不是陈旧的方式方法去推动、促进和保障。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作风必须适应、符合这种客观要求。而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能力、作风同这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相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目标不够长远,发展目的比较功利,发展思维僵化、呆板甚至保守、陈旧,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痕迹,工作方式更多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不是致力改善经济环境。二是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观念不强,决策不考虑群众是否拥护,推进不考虑群众能否承受,效果不考虑群众是否满意。少数领导和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客观上不仅没有团结、凝聚群众反而分化、排斥了群众,不仅没有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而使群众反对和反感。三是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复杂的社情民情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应变能力,更难以采取有效的办法予以化解。四是缺乏依法行政的能力。看不到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对行政程序不重视、不执行,对法律法规不熟悉、不尊重,习惯于按传统方式办事,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缺乏自律能力。部分干部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比位子、比待遇、比享受;少数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个别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道德防线后退;有的干部不讲正气,不讲原则,搞团伙,闹不团结,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六是缺乏开拓创新能力。部分干部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干事唯上唯书,处事四平八稳,办事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信息、新理念、新事物,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面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各种现实问题的需要,大力加强各级干部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正确把握当前干部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构筑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干部能力体系

领导干部需要的能力是由各种能力组成的系统体系。当前,提高各级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是新时期干部能力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提高学习借鉴的本领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领导者能力的提高,是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唯有如此,领导本领的提高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学会生存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现代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程。首先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党对于理论学习一贯高度重视,把学习看作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永恒主题。当前,党的各级领导要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为主要特点的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研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研究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运行规律,正确处理各方面群体和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多样化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规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科技知识与现代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随时调节领导者的行为,提高领导水平。要向不同类型的领导者学习,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领导者,博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善于借鉴他山之石。

(二)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量的社会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相当多是由职工下岗、收入分配、农民负担、征地拆迁、拖欠工资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索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与特点,努力探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防范、应对、化解各类矛盾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科学分析各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发展变化,充分掌握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分化与组合的条件、原因以及他们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以便制定协调各类矛盾的有效对策;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完善信访体制和机制,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群众之间具体利益和意见不尽相同,需要一个能够及时、畅通、准确地相互沟通的渠道。建立一种有效的协商对话制度,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者才能够及时的、直接将自己的意见反映上去。实行平等和伙伴式的协商对话,才能够减少各种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反映各类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社会协商对话内容涵盖生产生活、社会治安、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执政的社会基础在基层,党群关系最紧张的在基层。因此,社会协商对话重点在基层。社会协商对话要求有关部门领导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解释政策,与群众面对面交换意见,以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缓解冲突。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不断提高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本领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必须不断提高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能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要在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同时,注意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等形式,做好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之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

(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本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首先要知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其次要学会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先对照有关法律规定。决策和重大决定都要尽量事先进行合法性论证,防止出现与法律不一致的内容,真正做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政府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最后要转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仅要在经济工作中依法办事,还要坚持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把依法行政的重心转向人民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上来。

(五)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前进。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切实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具体事情做起,竭尽全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真心实意与群众做朋友,扎扎实实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深入探索干部能力建设的途径,努力提高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能关起门来修身养性,要到实践中去锻炼、认识、提高。

(一)到基层锻炼

基层工作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要管,又要说,大事要管,小事要办,锻炼多种才能。到基层工作,接触面广,见效周期短,时间快,回旋余地小。到基层实践,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政策水平和工作熟练程度。要把基层工作实践作为“主战场”,把农村和社区作为最主要的干部培养基地。将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压上担子,培养锤炼。

(二)到艰苦环境中磨练

逆境出人才。选派干部到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挂职锻炼,通过磨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获得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如选派干部到一些贫困偏远村、亏困企业去任职,让他们带着问题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发展中寻找答案,负重前进,在磕磕绊绊、摔摔打打中不断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三)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历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所表现出来的斗争越来越尖锐,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表现的形式经常是面对面,有时甚至激化。如何在前进当中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干部的基本功。同时,干部也只有置身于复杂的矛盾当中,才能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逐渐成熟起来,担当重任。

(四)到重大突发事件中锤炼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等特征,干部必须具备沉着冷静、果断决策等综合能力。干部到重大突发事件中去解决问题,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敏捷而果敢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群众评价干部,总是要把干部怎样说和怎样做结合起来,既评判领导本领,也评判领导动机,还评判领导手段,更评判领导结果。不仅要看眼前取得的发展成果,又要看干部抓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的力度是不是具备充足的发展后劲。总之,要用是否“造福百姓、惠及社会”来考量,用是否“为官一任、发展一方”分辨领导成效的虚实性,用是否“遵循规律、脚踏实地”识别领导能力的可靠度,用是否“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检验领导水平的含金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十堰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