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时间:2024-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调适罗元兰近年来,因社会转型、职场竞争加剧以及对来自社会公众、媒体监督的不适,许多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和有效管理压力。以上几个方面都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压力。现在领导干部压力很大,且没有出口。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罗元兰

近年来,因社会转型、职场竞争加剧以及对来自社会公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监督的不适,许多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调试不当,则会导致不良情绪反应,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家庭幸福,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和有效管理压力。

一、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压力

物理学范畴的压力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心理学范畴的压力,也称为压力感,是指人对客观压力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是一种应激反应。所谓应激反应,就是紧张反应,非特定性反应,非常规反应。由此可见,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体验过程。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压力对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是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到极致;二是能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如:情绪适度唤起、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等;三是主动性提高;四是能够获得成功应对后的经验与自信。另一方面,如果压力过大而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则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二、领导干部压力的来源

领导干部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灾难性事件等。

(一)工作压力

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1)角色期待。领导者个人在组织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周围的人对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自身的能力、水平、经验等与这些“期望和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则会给领导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出现角色冲突,或者角色模糊,或者是无法参与决策等,都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很大的压力。(2)工作本身。如工作任务重、工作责任大、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紧迫等都会给领导干部带来一定的压力。(3)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如果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有矛盾,会感到有压力。如果和上级领导之间有矛盾,压力会特别大。领导干部在官场发展,讲究“人脉”,就是说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上下、左右关系都要处理好,稍有不慎,都会出问题。(4)职业发展与成就。如职务晋升不顺,或者晋升迟缓。在官场,领导干部升迁难,不升迁也难。升迁,要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压力大。不升迁,心理压力也很大。当周围和自己年龄、阅历相当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自己却原地踏步,就会感到心理压力特别大。此外,对职业缺乏安全感,个人抱负受挫,成就感低,自己的专长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尽相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都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压力。(5)社会监督和问责。面对社会监督,尤其是网络监督,一些领导干部不适应,感到压力很大。

(二)生活压力源

领导干部生活中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夫妻关系紧张。在日益激烈的官场竞争环境下,领导干部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应酬中,夫妻之间交流少,相互不理解,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感情危机、分居、离婚等,给领导干部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2)父母多病。如果父母年纪大,身体不好,经常生病,需要照顾,这就会加大领导干部的压力。(3)家庭经济负担重。因买房、买车、投资等负债,或者家庭成员有失业的,经济负担重,会使领导干部感到压力很大。(4)孩子教育就业等问题。由于领导干部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不够,使一些领导干部在内心里有一种愧疚感。尤其是当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如孩子不好好学习、不听话、离家出走;或者是孩子就业遇到困难以及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担忧等,都会给领导干部造成很大的压力。

(三)社会环境压力源

领导干部也是社会的一员,自然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如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低、经济实力弱、住房紧张、生存环境差、社会支持弱化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如观念多元化带来的不安全感;社会不公带来的不公平感;社会歧视影响人的归属感等,都会给领导干部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灾难性事件

战争地震、车祸、空难、遭绑架、被强暴等都属于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也称为创伤性事件,给人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会给人带来破坏性压力,带来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警觉性增高,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易怒,社会交往减少等。

以上几个方面都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和释放,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

三、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危害

(一)压力过度导致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

压力过度,会使人的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跳增快、呼吸增快、血压增高、血糖增高、心慌、血管收缩、发冷、出汗、胃肠功能紊乱、溃疡、尿频等。压力过度还会导致认知和情绪的改变。在认知方面表现为不专心、注意范围缩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明显降低;反应迟钝、思维混乱,出现错觉。在情绪方面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愤怒。此外压力过度会导致行为的改变,如吸烟、酗酒、滥用毒品失眠;社会交往减少;甚至自杀等。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频发,自杀官员的级别从科级到省部级,每个层级都有。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年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杀。2010年官员自杀事件频频出现,2011年官员自杀事件更是不断。

(二)压力过度会引起疾病

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工作,但压力过度,会引起疾病。现在领导干部压力很大,且没有出口。在工作上,心里有想法,对领导、同事不能讲。在单位只能讲正确的话,不能讲真话,也不能讲假话。回到家,也不想讲,时间长了,身心都会出问题,甚至自杀。

临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溃疡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过大。溃疡病患者往往是努力拼命工作,但总是担心自己的工作不完美,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经常感到无助等。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压力过大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是优秀的人,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因此有人把抑郁症称为天才得的病。

可见压力过度,会导致身心疾病,从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待压力的最佳办法是避免或尽快减轻压力。

四、领导干部应对压力的方法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我们都会想办法来排解和减轻,但有些方法是积极的、健康的,如运动听音乐旅行、观赏花草等;有些方法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如吸烟、酗酒,吸毒等,这些消极的方法非但不能减轻压力,还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面对压力时,应选择积极的、健康的、自己感兴趣的减压方法来排解和减轻压力。下面的方法将有助于领导干部避免和减轻压力。

(一)适当的情绪宣泄

情绪宣泄是指在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方式,把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宣泄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压力。情绪宣泄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1)日记宣泄。通过书写压力日记,以释放不良情绪。写作内容应是个体对压力的生理、心理的体验。(2)大哭呐喊宣泄。大哭一场,或者大声呐喊,以宣泄不良情绪。(3)倾诉宣泄。感到很压抑时,找个人谈谈,把心中的不快表达出来。我们遇到的压力,常常是由于我们把感情封闭起来不向别人诉说而产生的。一定要找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诉说,这个人不会因为你说的话而给你扣帽子,也不会把你的话拿来做不利于你的事情。(4)活动宣泄。通过参加文体活动,或者到宣泄室释放不良情绪。此外听音乐、阅读、赏花、旅行、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摔打废弃物,捏气球等,都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二)认知重构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以避免或减轻压力。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主要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个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应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只要我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你必须处处做得最好”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个体绝对化的要求与客观事情的发展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二是以偏概全。即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情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就好象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如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求全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对等情绪。三是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指对事物的可能后果做出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信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事情发生。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至极。如果坚持这种不合理观念,当个体认为遇到了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的负面情绪之中。

认知重构,是指通过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从根本上讲,压力应对的核心是一个认知过程,个体认知的转变是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当自己因某件事情感到压力很大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不要和大的背景去抗争,去较量,做无谓牺牲。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态度,使自己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轻压力。比如,我们常说的“想通了,就不生气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等,都能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少外界对个人情绪的影响。领导干部的压力应对,应以认知转变为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对外界影响的抵御能力。

(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什么是暗示?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等,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受暗示者是被动的。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所谓自我暗示,是指暗示信息来自自身内部,即自己对自己发出刺激信息,影响自己对某事物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自我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着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是消极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否定性的思维模式,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如应该说“我现在是幸福的!”而不说“我将来会得到幸福!”每件事物都是先被人想到,然后才能在客观现实中显现。二是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暗示。肯定我们需要的,如“我越来越能干”,这样做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最积极的思想形象。三是语句越简短越有效。如“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最棒的!”四是选择对自己感到合适的肯定。如“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等。总之,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要求我们所进行的肯定应该是使自己觉得积极、扩张、自在,或是支撑性的。

(四)合理运动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比如打球、游泳、散步、快走、跑步静坐、玩飞标、爬山、骑车、太极拳等,能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外,还可以转移对压力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运动减压,应把握四点:一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二是运动的时间适当,1天1小时左右。三是运动的强度适中。强度过大,人容易疲劳;过小,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四是运动要有节奏、不中断。

此外,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充足的睡眠,身心放松等都有助于释放和减轻压力。

总之,领导干部应不断调适自己的压力,将自身的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把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成效。

(作者单位:十堰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