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周 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创新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主题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领导干部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推动创新,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有效的管理,促进事业的发展。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东西,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所谓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通过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运用各类知识发现、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集领导干部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等诸多单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系统,内涵丰富又复杂。
每个人的创新能力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细胞平时只有10%是经常用到的,而剩下的90%经常处于空闲状态。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闲细胞的功能,学习创新知识,掌握创新技能,开展创新活动,创新能力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一旦被激活,它将释放出无比强大的能量,使领导干部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挥。
在新世纪和新时代,开拓创新能力已成为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才能带头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和推动创新,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一、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即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动力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
当前仍有不少的领导干部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墨守成规,不想创新;消极畏难,不肯创新;只说不做,空喊创新;生怕失败,回避创新;盲目蛮干,歪曲创新等。凡此种种,都是制约创新的因素。不消除这些思想障碍和阻力,势必影响新的推进,影响事业的发展,也势必会使一些领导干部在开拓创新中落伍、掉队和被淘汰。因此,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二、领导干部要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的现实社会影响深远,对个人的思想行为也作用深刻。但习惯、经验形成定势,对于领导干部进行创新性工作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譬如传统儒家文化追求“中庸”的理念,对现代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使一部分人萎缩不前,安于现状,畏惧创新。要提升领导创新能力,必须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
领导干部工作创新,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怕”字当头。一怕出风头,遭非议;二怕挨批评,自找没趣;三怕失败,丢了“乌纱帽”;四怕家庭不支持,“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思想解放、理念超前,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主导世界的勇气,这是创新的动力之泉。
三、领导干部要训练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行动之前,以深思为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人应努力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人的思维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习惯性思维即模仿相比,创新思维对一个领导干部而言,则更为重要。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事物有独到深刻的见解,能够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思维是创新领导能力的基本要素。创新思维是多维观察思考引发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立体结构”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时,思维向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放射,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办法;逆向思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思考方法,即对待问题不满足于是什么,而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提出质疑;联想思维,这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由此及彼,培养创造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是思考的深化,是衡量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标志之一。
四、领导干部要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领导干部要积累知识,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可能有创新。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掌握了多种技能,才能厚积薄发,见微知著,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的精神支柱,那么知识则是创新的智慧大厦,不存在离开知识的创新能力。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人会有什么创新,只有博学才能找到创新的智慧源泉。因此,新世纪的领导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这样遇到问题需要决策时,才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思维空间,稳妥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高超的谋略。
五、领导干部要善于在实践中创新
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认为:“人们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识的结果要用实践来检验,领导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工作的成败,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领导创新活动还必须以实践为原则,通过实践来检验。
实践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创新的现实平台,也是创新的最终目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定会产生许多新矛盾、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一切为广大领导干部增长创造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实践,要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实践的方法上,要重视实践的指向性,在一定时期里只能确定一个战略目标,切忌朝三暮四,四面出击;应坚持实践的广泛性,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有意识地从多侧面、多领域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各项创造才能;要注重实践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创造才能,只能在各个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上锻炼和培养等。
六、领导干部创新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也是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领导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高度统一,才能直面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效益。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国情、省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领导干部创新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好的东西一定要继承下来,这样才能前进。同时,创新也是继承基础上的扬弃,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进。
二是借鉴他人经验与结合本地实际的关系。借鉴他人新鲜经验为我所用,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做法,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有条件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他人的经验,要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三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建立在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前提上的。离开实事求是谈解放思想,是不切实际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很多,有的人脱离实际,不求真务实,搞一些政绩工程,最终损害了群众利益。
八、营造良好的领导干部创新外部环境
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领导者勇于创新、乐于创新、争相创新。领导者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失败,甚至会犯错误,社会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成功的探索可以接近真理,失败的探索也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很长的国家,消极的历史文化影响尤为深刻,传统压制了创造。在这种环境下,创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机制尤为重要。
要形成鼓励创新、支持“敢为天下先”的用人导向,要正确区分领导者创新过程中的方法错误和动机错误,要切实保护好以群众利益为重的领导者创新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自身,也应该自觉主动地营造创新的环境,破除一切不正确的观念,善于创造一个新的环境,塑造一种新的精神,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力,从而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是现代领导者的必备能力,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我们在着眼未来发展和长远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加强领导的创新能力建设,这对增强整个民族的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努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勇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开阔视野,着眼新的实际,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以保证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