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析
崔光胜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中高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8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因此,统筹推进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是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一、党政领导人才的主要特征
(一)阶级性和服务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才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色彩,这种特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党政领导人才代表的是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其存在的本源和基础是为人民服务。党政领导人才在工作中应体现为一种实质性的服务行政,这种服务行政将要超越的是任何停留在形式上追求公共性的做法,它在服务精神的引导下开展行政活动,通过对自身的管理而服务他者,通过服务而营造起一个合作治理的局面。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党政领导人才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领导能力。一方面,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党政领导领导人才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其随着领导生态的变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党政领导人才领导能力的提升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它不会随着领导者职位的晋升而自发地提高和改善,而是从公共管理的实践中锻炼培养和发掘出来的。
(三)层次性与辐射性
对比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在不同层次的岗位上,党政领导人才的领导能力表现出层次性。层次性为各行政主体提供了可资借鉴、相互切磋的材料,也为行政主体之间的开放性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党政领导人才的领导能力在领导生态中呈放射性发散,使被领导群体和组织乃至社会公众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辐射性具体表现为对外的发散力和对内的凝聚力。党政领导人才以榜样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为基础产生感召力。在实际工作中,党政领导人才优秀的品德、超群的才能、渊博的知识、纯洁的感情、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形象、完善的人格,可以起到榜样、楷模和导航作用。
二、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中枢力量,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能。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影响力,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政领导人才只有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就要不断提高其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的能力。
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带来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使我们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勇立潮头。
三、当前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率领人才结构性欠缺
在党政率领人才队伍中,存在学历水平分歧、自我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懂经济、善打点、具备较强的把握全局能力的复合型率领人才数目不足;经济类、法律类人才相对欠缺。综合经济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各类人才需要下大力培育和引进。
(二)培育机制不够健全
在党政率领人才的培育环节上,尚未真正形成一整套方针和科学有用的培育机制。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党政领导人才查核系统和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运用物质激励、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人才选用观念落后
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求美的观念。干部人事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优异年青干部的培育和选拔任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党政人才“流不动、引不进”的现象依然存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
四、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把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生力军。统筹推进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行政领导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说,行政领导体制是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基础。科学的行政领导体制,有助于发现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而体制僵化,结构失调,功能弱化,则将导致人才闲置、浪费和内耗、流失等现象。深化行政领导体制的改革,应当将党政领导人才当作行政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按照精干、务实、高效等原则,着力解决好党政领导者的选拔、任用、调配、考评与激励等问题,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因人设职等弊端。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变目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人选范围、决策权力过大、程序和方法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等状况。在用人标准、程序、方法和权力上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对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行为要严厉查处,强化领导干部推荐选拔责任制。
要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经验,经过充分论证,及时形成政策和制度。目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很多改革试点经验,如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限制领导职数、减少副职兼职、试行“公推公选”、党委常委全委票决制、实行任前公示、严格任期管理等。其中有的做法已经上升为执政党党管干部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吸收到《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之中。
(二)完善党政领导人才培训体系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认真研究行政管理科学定律,总结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探索和创新党政领导人才培训体系。既要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培养适应现代行政管理领域中各级各类领导工作要求的通用型党政领导人才,也要根据不同领域、地区和部门的工作的具体要求,构建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的专业性的党政领导人才素质培训体系。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校、行政学院的领导干部继续教育体系,高等院校的公共管理(MPA)研究生教育也在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和有关国家合作的公共管理高级领导人培训计划也在实施之中。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党政领导人才开发方面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中收集资料,建设案例库和社会实践基地,注重科学决策、统一规划、改革创新、信息利用和处理能力方面的开发培训。
(三)加强党政领导人才能力建设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大力加强党政领导人才的能力建设,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二是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处理矛盾的能力;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一大批科学决策的高手、驾驭全局的强手、处理矛盾的能手、依法办事的里手、开拓创新的好手。
党政机关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特点容易使党政领导人才忽视创新、不敢创新,这是制约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使党政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为重点,不断培植党政人才队伍
严格按照《党政率领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前提、规范和纪律选拔任用率领干部。周全奉行党政率领干部告退轨制、党政率领干部职务任期制,进一步成立和完美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成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五)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党政领导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公共管理的实践中锻炼培养和发现选拔出来的,现代公共管理的趋势要求党政领导人才务须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是党政领导人才素质能力开发的源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和适宜的,也是开明先见之举。比如,政府部门有关公共决策实行行政听证程序,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通过聘请政府咨询员、建立专家库、顾问组等形式,组成党政领导的智囊团;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参与政府规划项目的研究;通过电子政务、热线电话、开门接访、人民建议征集等渠道收集社情民意;通过聘请政府工作监督员、评议员,开展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活动,对行政效能和政风政绩进行群众民主评议等。
(六)注重考核功效的运用,重用实绩突出的党政率领人才
对于群众威信高、能力出众、实绩突出的党政率领人才给以奖励,予以重用。对于群众评定实绩较差的干部应予以诫警,限期整改。对于不胜任现职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予以降职。通过设置奖金、津贴等措施提高党政领导人才的待遇,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党政领导人才成长机制的形成。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