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莱坞大片的主要特点及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好莱坞大片的主要特点及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4-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好莱坞大片一、好莱坞大片的特点好莱坞大片是指在制作上极其昂贵又十分冗长,在票房上要求巨额票房回报的影片。好莱坞大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大投资。好莱坞大片首先体现在巨额的制作经费上。好莱坞大片里的男女明星的片酬大多在1000万美元以上。影片所具有的艺术特色:1.将灾难片与爱情片合二为一卡梅隆一反过去同类题材影片的浓重的灾难色彩,添加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礼赞。

第一节 好莱坞大片

一、好莱坞大片的特点

好莱坞大片(blockbuster)是指在制作上极其昂贵又十分冗长,在票房上要求巨额票房回报的影片。它是一种超越普通经典类型的综合类型片。大片指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最大限度地符合了商业电影赢利的终极目的和好莱坞制片商追求最大利润的经营本能。20世纪80年代末,电影高科技(特技、模型和电脑动画等)开始大量进入电影制作领域,这大大拓展了电影制作的可能性,电影制作者的想象力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90年代,好莱坞大片又掀起高潮,不管是从制作规模、影响力度还是时间跨度都远远超越了50—60年代的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将科学幻想、技术创新、灾难动作和旷世奇情等推向极致,在面向未来的主旋律精神之下,又融入了历史、地域、感性和理念等多种诉求,形成最广泛的观众接受范畴

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大片包括《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未来水世界》(Water World,1995)、《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碟中谍》、《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骇客帝国》(The Matrix,1999)、《珍珠港》(The Peal Harbor,2000)、《哈利·波特》(Harry Porter)系列、《指环王》系列(The Lord of the Rings,2003)、《金刚》(King Kong,2005),等等。

好莱坞大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大投资。好莱坞大片首先体现在巨额的制作经费上。如《泰坦尼克号》的制作费用就高达2.5亿美元,而其全球收入则超过20亿美元。(2)大明星。好莱坞大片里的男女明星的片酬大多在1000万美元以上。如施瓦辛格主演《终结者Ⅲ:机器的兴起》(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2003)的片酬高达3000万美元。(3)类型的综合。现代电影的发展使得好莱坞完全超越了传统类型片的窠臼。当好莱坞不再满足单一类型的商业价值时,综合类型的发展道路就成为必然。比如,《泰坦尼克号》就是集灾难、爱情等商业元素于一体的好莱坞大片;《骇客帝国》将科幻、动作等结合在一起;《指环王》则是史诗、神话、传奇、动作和科幻等类型的融合。(4)从影片的叙事内容来看,好莱坞大片弱化故事内容和情节设置,简化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浅化主题思想和理性诉求。不管是貌似深奥的《骇客帝国》,还是假装深沉的《拯救大兵瑞恩》,都无法避免影片叙事的逻辑断层、情感软肋与浅俗的道德说教。《拯救大兵瑞恩》开场部分长达半小时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战,除展现战争之残酷和卖弄视听刺激外,对于整部影片的立意和叙事推进并无直接意义。《星战前传》将《星球大战》中原有的人性情感和人文诉求削减到了最低程度,使整部影片沦为大银幕形式的电子游戏。以当代高科技为主导的豪华制作规模、壮观的场景、华美的画面和奢华的运动等,使影片进一步远离叙事体,而越来越像一场高画质和高保真的超级声光秀。好莱坞大片将电影特有的意味深长的故事性演变成为注重视听声画组合的视听奇观,将知性与感性融合的电影经验转换为纯粹的感官刺激。如《独立日》和《星战前传》的视听效果就达到令人目眩和耳鸣的地步。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优秀导演及其影片

(一)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与《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讲述富家少女露丝与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在“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相爱了。不久,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自己却在冰冷的海水中被冻死的爱情故事。

影片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1.将灾难片与爱情片合二为一

卡梅隆一反过去同类题材影片的浓重的灾难色彩,添加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礼赞。在对爱情的演绎上,导演特别注意反复曲折的技巧,使杰克与露丝的爱情越发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充分体现了五种性质:

img55

《泰坦尼克号》

(1)机遇性。机遇是爱情的桥梁。在处理男女主人公相遇时,卡梅隆充分重视机遇性,杰克的赢牌、挽救想自杀的露丝都是机缘巧合。

(2)纠葛性。纠葛愈复杂,爱情戏愈能牵动人心。露丝已名花有主,杰克有心难求,一个是富家千金,一个是潦倒穷汉,财富、地位的极度悬殊几乎使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毫无希望。然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可能。尽管露丝的未婚夫卡尔是为富不仁的小人、满身铜臭的商贾,但他是爱露丝的,所以不断争风吃醋。在下救生艇时,他竭力让露丝上船,还把自己的大衣裹在露丝身上。即使到了最困顿的时刻,他还苦心四处寻觅所爱。这样,导演将卡尔与杰克对露丝的争夺演绎得合情合理,有声有色,跌宕起伏。

(3)浪漫性。杰克将露丝抱在船头,迎着夕阳和海风,露丝闭着双眼在船头飞翔,那是何等的优美和浪漫。在露丝寝室,杰克为她作画,裸体美人,姣好的面容,舒展的肢体语言,散发出强烈的青春气息,荡漾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还有三等舱大厅中的劲歌狂舞,在锅炉旁底舱的汽车上的激情燃烧……多么热烈,多么浪漫!这一切如火如荼,如诗如画,它将青年人炽热的情感,沸腾的青春热血,宣泄无余,真实感人。

(4)易变性。爱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杰克的单相思,起初只是一厢情愿,露丝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了他。“救美”只带来露丝对杰克的感激和初步的好感。在利益的驱动下,露丝也曾考虑过悬崖勒马,收起云情雨意。但她终究忍受不住真情的诱惑,又重新走近杰克。在卡尔等人的追查下,成功逃脱的露丝与杰克彻底地堕入爱河。影片到此尚未完全建构起露丝对杰克的真爱,因为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金钱、地位、名誉之山还在。杰克对露丝的爱一往情深,露丝对杰克的爱却容易波动。直到豪船将沉,露丝弃艇返船,不畏艰险,涉水到快要淹没的船舱里去营救杰克。这时,爱情的主题突变,变成了着力展现露丝对杰克的挚爱。

(5)冲突性。杰克的资产和社会地位虽然不如卡尔,但杰克见义勇为的品质、英俊的面庞和超凡的艺术才华,博得了露丝的芳心。影片结尾是主题的升华和爱情的最高境界。卡梅隆将这样令人击节嗟叹的爱情戏与令人胆破心寒的灾难戏互相渗透,所以影片才得以如此成功。

2.细节的妥善运用

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可谓精心构思,小处着墨,如“海洋之心”钻石贯穿前后84年。钻石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影片开始,打捞船便是冲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而来。杰克为露丝画画时,露丝戴在脖子上的便是“海洋之心”。卡尔诬蔑杰克偷盗的也是“海洋之心”。卡尔将宝石放进自己的大衣口袋。在沉船的危急关头,卡尔将露丝送走,由于夜风带来的刺骨寒意,卡尔将自己身披的大衣裹在露丝的身上,无意间“海洋之心”天随人意地又回到露丝的身上。片尾,老露丝感叹“生命是无价之宝,享受每一天”,她手一松,“海洋之心”坠入海底。“海洋之心”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

3.导演的镜头技巧

导演艺术,不仅体现在对主题、题材的宏观把握,更表现在如何运用镜头来展现故事,刻画人物。在本片中,卡梅隆以艺术家的直觉和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把“泰坦尼克号”的辉煌、沉没、发掘几大时空贯通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银幕奇观。

例如影片开始的一段:

镜1.大全景。镜头从右向左摇,“泰坦尼克号”出港,万人挥手告别的场景,画面处理成老照片感,表现出历史的沧桑,乐队的号声、鼓点声、主题曲响起。

镜2.全景。镜头从岸上的一名摄影师开始,由左向右横移。

镜3.全景。镜头从上层船舱摇往下层船舱。

镜4.中景。人们倚着船栏杆呼喊挥手。

镜5.大全景。画面由黄色变成蓝色,大海波光粼粼,出现片名“泰坦尼克号”。

镜6.镜头由全景向前移至特写,然后俯拍潜水器远去。画面由大海化为蓝色光团,渐渐的,光团中出现两点亮光,渐变成六七支光柱。两只潜水器远去,又成蓝色光团。悠远的歌声动人心弦,机器的轰鸣声愈来愈响。

镜7.全景。两只潜水器贴海底而行。

镜8.特写。彩色屏幕显示搜索结果。

镜9.近景。大海里锈垢斑斑、污泥遍布的沉船船头。

镜10.特写。一个人在潜水器里侧头观望。

镜11.特写。前移,沉船的船头,游走的鱼群。

镜12.特写。一个人在潜水器里侧头观望。

……

卡梅隆擅长拍摄科幻片,因此《泰坦尼克号》的开篇处理得异常壮观。导演将视点首先聚焦在码头告别的人群、巨轮以及兴奋不已的乘客身上。卡梅隆很善于拍场面戏,气魄宏大。不仅是码头告别的场景,其他如上流社会的宴会,三等舱的歌舞晚会,轮船的断裂,千人跳海的场面,莫不让人瞠目。

影片的镜头切换十分圆熟,如行云流水。比如,当老露丝说画中人正是自己时,接着,直升机入画。时空转换简洁明晰。随后,老露丝情绪激动,眼珠浑浊,镜头一移,锈斑陈迹隐去,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起航的场面顿时出现在观众面前。

《泰坦尼克号》能够将老题材拍出新意,与卡梅隆高超的导演语言密不可分,其艺术成就在同类题材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二)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与《阿甘正传》

罗伯特·泽米基斯195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早年主要以创作电影剧本为主。在他的剧本《1941年》被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之后,泽米基斯和斯皮尔伯格展开了长期的合作,《回到未来》系列是他们两人合作成功的典范作品。1994年,由泽米基斯执导的影片《阿甘正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阿甘热”。影片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地共获得了近3.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电影史上排行第四位的卖座影片。泽米基斯在与斯皮尔伯格的长期合作中,从后者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其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泽米基斯不仅能设计出极其优美的特技画面,而且他把特技效果与影片内容融合得天衣无缝,将特技融入剧情,这才是真正的难度所在。

在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给予概括式展现。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讽刺性,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

img56

《阿甘正传》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他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泽米基斯对主要人物出场的处理:

1.阿甘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从天而降的羽毛飘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上。羽毛飞翔是一个电脑特技合成的长镜头,重在写意。

2.珍妮

阿甘与珍妮是在公共汽车上认识的。导演没有在阿甘一上车便给珍妮一个镜头,而是小阿甘在被众人拒绝与之同座无可奈何时,珍妮主动伸出援手。镜头先是表现小阿甘的面部近景镜头,尔后出现珍妮的画外音,小阿甘回过头,镜头摇向珍妮。珍妮的出场处理得富于戏剧性。

电影《阿甘正传》的视听元素总结:

1.色彩

色彩出现在电影中有两种情况:色调和局部色相。《阿甘正传》的色调是比较明朗的,因为它宣扬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美国精神。局部色相主要是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比如,阿甘跑步时总戴着一顶红色小帽。红色比较醒目,同时阿甘又奔跑着,在画面中是一种活跃元素。红色也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象征。

2.运动

阿甘的运动方式是“奔跑”,从小跑到大,跑成战争英雄,跑成百万富翁。相应的,摄影机也随之运动,出于画面构图的考虑,也有情绪的考虑。

3.剪辑

《阿甘正传》的剪辑,集中地体现了“好莱坞”电影剪辑的主要特征和优点,镜头之间的衔接干净、明快,且有一定的章法;剪辑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并能产生较强的冲击力。《阿甘正传》是时空交错式结构。这种结构更需要出色的镜头衔接来完成不同时空的转换。剪辑,在剧本创作阶段和实际拍摄阶段就必须考虑。《阿甘正传》的转场处理别具特色:(1)从成年阿甘到小阿甘,导演采用的是相同的面部表情,在镜头运动方式上是由推到拉。(2)从小阿甘到成年阿甘,采用的是成年阿甘与珍妮背面入画,石头向阿甘扔来,阿甘转身。这样处理,给观众一定的心理缓冲时间,避免切得太硬。(3)阿甘退役回家,前一场是阿甘推门出去,下一场是阿甘的妈妈推门迎接儿子回来。(4)由想自杀的珍妮转到思念珍妮的阿甘,通过月亮转场,衔接自然。影片想要表达一种思念牵挂的情绪,段落之间的镜头转场为保持自然连贯性而采用了月亮这一媒介。

4.音响与音乐

《阿甘正传》的音响层次丰富,效果逼真。现代好莱坞电影非常追求电影音响环境的逼真与丰富。因为,音响是表现戏剧冲突、增强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阿甘正传》与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采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来表现人物、烘托氛围。

本片中另一个光彩夺目之处便是汤姆·汉克斯(Tom Hanks)的表演。如当阿甘明白小阿甘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那种高兴、惊讶、担心、想要却不敢接受的感觉被汤姆·汉克斯表现得淋漓尽致。汤姆·汉克斯凭借在本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三)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与《指环王》三部曲

彼得·杰克逊是20世纪80—90年代新西兰电影界颇有声望的导演。随着他编导的《群尸玩过界》(Braindead,1992)、《罪孽天使》(Heavenly Creatures,1994)等影片受到世人的肯定,他也成了为数不多的赢得主流媒体尊重的恐怖片导演之一。他的早期作品以恐怖成分居多,但也不乏幽默搞笑,他擅长使用电脑特技呈现出奇特的视觉效果。《指环王》的推出,令世人震叹,使这位魔幻导演的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指环王》三部曲:《护戒使者》(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双塔奇谋》(The Two Towers)、《王者归来》(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英国现代幻想小说泰斗J.R.R.托尔金(J.R.R.Tolkein)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魔幻小说。影片描述了发生在史前虚拟的中土世界(Middle Earth)史诗般的善恶交锋、超凡的英雄、神奇的物种和强大的黑暗势力。故事范围庞大,人物情节造型复杂。

img57

《指环王》

为了保持三部曲的一致性,影片采用了先进的View Station群组视频通信系统来调度150多个不同场景的拍摄。新线公司投入前期预算2.7亿美元,保证主创人员的前后统一。杰克逊也因此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位同时执导三部大制作影片的导演,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首次连续三集电影同时开拍的纪录。影片在景色秀美的新西兰拍摄,一向以视觉表现见长的导演杰克逊,凭借其大胆的幻想风格和敏锐感觉,并结合了全新的电脑科技特效,将托尔金的那个充满神秘梦幻色彩的史前中土世界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拍出了影史上从未有过的视觉奇观。这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部影片,深得影迷好评,媒体一致称赞杰克逊“拍出了真感情、真色彩”。

《指环王》最令人倾倒的成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亦幻亦奇的神话世界。伟大的托尔金创作了“世纪小说”《指环王》,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与人类并行存在的“中土世界”,他的奇思异想是《指环王》诞生的根基。然而,导演彼得·杰克逊完成了一项更伟大的工作,在新西兰壮丽的自然风光中,他充分发挥了电影镜头的神奇作用,向观众展现出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绚丽世界。在《指环王》中,哈比族人居住的田园风光,绚丽辉煌的焰火晚会,秀丽峡谷中具有中国画意境的精灵王国,以及末日山脉之前的守护神等,都令人叹为观止。当美丽宽阔的大自然全景展现在你眼前,你会觉得整个心胸随之敞开,你能感觉到风的轻拂,云的飘动。而在金戈铁马的战争中,飞溅的鲜血,空中交织的箭雨,冷兵器碰撞的金属声,士兵泛着冷光的铁甲……那种战争的真实感令人惊心动魄。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激动人心的精彩场面中,《指环王》并没有无限制地滥用特技,在好莱坞登峰造极的视觉特效充斥大银幕的潮流中,它回归了电影的本位。更多的时候,它是在讲一个中土的故事,充满仙境、传奇、迷幻与神话色彩的动人故事,而且讲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影片中“最不起眼的侏儒”弗罗多——“虽然胆小却心无杂念”的年轻人,不受魔戒的诱惑,踏上了毁灭这枚戒指的漫漫征程。正如森林女王所说的:“即使是最渺小的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观者的心灵。与此同时,影片也赞美了诚挚友谊和个人勇气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最具毁坏力的黑暗势力也无能为力。

电影《指环王》拥有原著鲜明而厚重的人文底蕴,指环会让拥有者改变自身的心智,让他们为了欲望的快感而愈堕落愈快乐进而迷失本性。这种宏大背景下的警世寓意,也使得影片不再只是娱乐大众的影像集合,开始具有史诗的意味了。小小指环,大大乾坤,对历史和人类自身命运的艰难拷问就浓缩在这不足方寸之间。《指环王》凭借其营造的魔幻梦境,以及对人性的卑劣和弱点的揭示,它已成为21世纪初经典的电影,并具有《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迈克尔·贝(MichaeI Bay)与《珍珠港》

迈克尔·贝,美国导演,年轻气盛,喜欢玩大制作、大爆炸,视听刺激一流,作品不多,但均为票房重磅炸弹。作为一位年轻的导演,迈克尔·贝是拍MTV和广告起家的。

在《珍珠港》之前,迈克尔·贝的三部影片《绝地战警》(Bad Boys,1995)、《石破天惊》(The Rock,1996)和《世界末日》(Armageddon,1998)在全球总共取得超过十亿美元的票房,因此制片公司才会放心让他执导预算接近1.5亿美元的大片《珍珠港》。而能够在银幕上展现自己的精心设计也是迈克尔·贝的理想。“编剧把他所想到的写在剧本里,我就能在大银幕上把它表现出来。我喜欢拍大制作的影片。”

对于《珍珠港》,迈克尔·贝认为“这是一部比较严肃的电影,我之前的电影,像《绝地战警》,剧本其实很糟糕,但是剧中演员的明星魅力却很有味道;《石破天惊》是一次很有趣的经历;《世界末日》则像是一个童话。作为导演,我希望每次拍片都能有进步。而‘珍珠港事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所以我决定用严肃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影片里有一段缠绵的三人恋爱故事,“这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内容”,迈克尔·贝介绍说,“故事发生在战争的背景下,对危险和生命的巨大感触将会使这个爱情故事具有史诗性,这一点对我特别吸引,很少有电影会有这样的分量的。”《珍珠港》的编剧在探讨剧本时,他和迈克尔·贝曾一起走访了很多“珍珠港事件”中的幸存者,而这些历史幸存者的许多宝贵经历都会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迈克尔·贝知道没有电影能“百分百地还原历史面目”,处理“珍珠港事件”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没有缜密的组合取舍是不可想象的,而完全照搬史实也会很可怕:“那样的话,可能这部电影会长达48个小时”。当然历史的真实一定是必须的,为此,迈克尔·贝和制片人杰里·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设法弄到尽可能多的“二战”古董飞机和舰船,还把剧组送到亚里桑那州的军营(当时这支部队有半数人死在珍珠港)去体验生活,请了历史学家,此外还专门雇佣了一支真正的军队!另外,《珍珠港》官方网站上贴出了大量“二战”时士兵的用品照片,剧组的认真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手握过亿美元的资金,但迈克尔·贝和制片人知道他们依然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迈克尔·贝知道营造出有史以来最大、最震撼的场面将是他的目标。在实拍大爆炸场面时,现场有30位特技人、90位演员、9架飞机以及数不清的雷管炸药,迈克尔·贝布置了12架潘纳维辛摄影机(Panavision)从各个角度拍摄,并且还亲自操作其中一部机器,务求做到尽善尽美。“当爆炸开始,我就知道这绝对是我一生中亲眼所见的最大爆炸景象。”迈克尔·贝如是说。

迈克尔·贝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觉风格的动作片导演。铺天盖地的爆炸、激烈的追逐场景以及快速凌厉的剪辑,这就是他的风格。迈克尔·贝运用了许多大全景表现战场状态,同时,镜头随飞机运动而行,而地面则用中近景反映美军的被袭。在具体的炸法上,影片也力求绝不雷同,有鱼雷炸舰艇内仓,击落的战机坠毁在舰艇的甲板上,人被炸得飞起来,机枪扫射中弹,地面的飞机、汽车炸飞天,空战,等等。

(五)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与《骇客帝国》系列

沃卓斯基兄弟出生于芝加哥,他们经常就现实的真实感觉进行思考,并尝试着对一些观念进行变革,提出独创性的见解。

1996年,沃卓斯基兄弟亲自担当编剧和导演,推出了现代风格惊悚片《大胆的爱,小心的偷》(Bound),影片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与影迷的追捧。继该片的成功之后,沃卓斯基兄弟决定重新拾起几年前他们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剧本。他们将网络时代对于现实和神话理念的一些探讨融入哲学思考,推出了一部概念化很强的动作片剧本,其中大量运用现代特效技巧,并加入令人眩晕的特技动作,形成了一部动感十足的美妙动作片——《骇客帝国》。

最终,沃卓斯基兄弟倾全力打造的这部影片,以其神秘和神话般的高智商色彩,港派打斗风格以及备受追捧的视觉效果,在票房上一举打破纪录,让影迷们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不久,沃卓斯基兄弟又着手推出《骇客帝国》的两部续集,完成关于人类在一个险恶无处不在、一切又是那么深不可测的阴谋中恢复神智的三部曲。

img58

《骇客帝国》

沃卓斯基兄弟俩在银幕上以独特的手法,对现代科幻动作片的拍摄理念、视觉效果进行了大胆改革。虽然他们的影片格调和艺术表现手法并非原创,但二人在动作片和科幻片中融入了十分概念化、几近神话般的叙述手法,展现了兄弟俩非凡的珠联璧合的才能。极富创新效果的视觉设计,中国功夫、西方枪械的轮番出场,电脑CG特技的精巧使用,男女演员超酷的外形设计,高速公路上的疯狂飙车,半明半昧的超现实思维,网络的万能,宗教的隐语,黑色的墨镜与风衣,绿色的数码流幕……这些元素构成了《骇客帝国》。

看点之一:飞车。

《骇客帝国Ⅱ: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2003)中崔妮蒂带着开锁人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这场追车戏耗费了6500万美元,牵涉到300多辆各种类型的机动车。剧组和凯迪拉克汽车厂在正式拍摄前一年左右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他们用三维模型来确定每一部高速运行的机动车的轨迹以及在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最终,通过“视觉预览”系统,特效和特技小组将每一部车在此场景中所应具备的速度误差精确到了每小时一英里。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路段,戏中的高速公路是剧组专门铺设出来的。

看点之二:群战。

影片中对于一百多个史密斯与尼奥群战这场戏的处理,在复杂的动作设计中,机位、景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主要注意如何分切镜头。

镜1.近景。平斜角度,两个史密斯抓住尼奥的肩。

镜2.中景。平斜角度,尼奥摆腿时切,并且镜头随尼奥的动作而调整构图。

镜3.全景。轴线上。

镜4.近景。平斜角度,从全景切到了局部史密斯打向尼奥一摆拳。

镜5.全景。90度俯角,多个史密斯向尼奥进攻。

镜6.中景。轴线上。

镜7.中景。轴线上另一方,尼奥一脚踢飞两个史密斯,并且镜头向

前进。

通过以上几个镜头,可知复杂动作场面是全、近两极镜头混合使用,并且分切镜头多在招式、动作结束后。同时,中近景较多,在打斗中镜头也会随打斗者运动,轴线变化频繁。另外,合理调度打斗人员,使人感觉尼奥受到的攻击来自四面八方,而一百多个史密斯也不会仅是作为背景。《骇客帝国》在传统好莱坞动作片的枪战场面的基础上,大量加入了中国功夫。世界第一武指袁和平在该片中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

看点之三:哲学。

《骇客帝国》的制片人曾说:“在《骇客帝国》里,所有的世界都充满了矛盾,如果你仅仅把它当做一部有着难以置信的打斗场景和无数令人叫绝的枪战、飞车的动作电影来看,那么就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影片的精髓。因为就内在的思想而言,影片阐述了什么是‘真实’的这一哲学观点,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其实,作为一部以娱乐为主的商业电影,哲学并没有太多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