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方公园》动画片分析:美国非主流电视动画的惊世之作

《南方公园》动画片分析:美国非主流电视动画的惊世之作

时间:2024-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方公园》:美国非主流电视动画的惊世之作英 文 名:South Park中 文 名:南方公园/衰仔乐园/南方四贱客导  演:特雷·帕克、马特·斯通编  剧:特雷·帕克、马特·斯通、帕姆·布雷迪配音演员:特雷·帕克、马特·斯通、艾普瑞儿·斯图尔特、莫娜·马歇尔等季  数:13季每集长度:大约22分钟首播频道:美国喜剧中心上映日期:1997年8月13日荣 誉:共7次获艾美奖最佳动画片提名,其中2次最终获奖。

《南方公园》:美国非主流电视动画的惊世之作

英 文 名:South Park

中 文 名:南方公园/衰仔乐园/南方四贱客

导  演:特雷·帕克(Trey Parker)、马特·斯通(Matt Stone)

编  剧:特雷·帕克、马特·斯通、帕姆·布雷迪(Pam Brady)

配音演员:特雷·帕克、马特·斯通、艾普瑞儿·斯图尔特、莫娜·马歇尔

季  数:13季

每集长度:大约22分钟

首播频道:美国喜剧中心(Comedy Central)

上映日期:1997年8月13日

荣 誉:共7次获艾美奖最佳动画片提名(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其中2次最终获奖。获奖的剧集是2005年的《永远的好朋友》和2006年的《要爱,不要魔兽世界》

    2006年4月5日获得Peabody Award

    2007年被《时代》周刊评为“有史以来100部最佳电视节目”之一

img199

相关资料

特雷·帕克1969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他是《南方公园》的创始人之一。高中毕业后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在那里认识了马特·斯通。两人志同道合,开始了影片的制作工作。1996年两人制作了电影《食人魔:歌舞版》(Cannibal!The Musical),这部影片引起了电视界一个经理的注意,他委托二人制作一部圣诞短片,于是风靡全球的《南方公园》诞生了。特雷在这部动画片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优秀的制作能力,奠定了他在影视圈中导演、表演以及剧本等领域的地位。

img200

马特·斯通1971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德州休斯敦。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犹太人。由于种族的原因他信仰犹太教,但作为不可知论者他怀疑教会的教条。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同时拥有数学学士和电影学士的文凭,成为学校建校以来第一个同时拥有这两种学历的人。1997年,他和大学同学特雷·帕克的作品《南方公园》首播,据说马特·斯通是剧中卡通角色“凯尔”的原型,他们都是犹太人并且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斯通除了擅长配音、剧本编写、表演、导演以及动画之外,还是一名乐手,马特·斯通参加的乐队名为DVDA,在乐队中斯通担任贝司手和鼓手。特雷·帕克也是这个乐队的成员,乐队的歌曾经在《南方公园》中做过背景音乐。

img201

两人主要作品列表

《食人魔:歌舞版》(Cannibal!The Musical,1996)

《哈啦神父High上天》(Orgazmo,1997)

《南方公园》(South Park,1997~2007)

《咱们的小布什》(That‘s My Bush,2001)

《美国战队:世界警察》(Team America:World Police,2004)

制作过程中的逸闻趣事

由于剧集内容常常带有煽动性、攻击性,甚至成人指向的内容,节目迅速引起了来自各方的抗议。周边商品(特别是主题文化衫)被一些公立学校、儿童看护中心,还有其他的公共机构所禁止。

在It Hits the Fan这集中,《南方公园》总共使用了162次“shit”这个字眼,完全没有消音,打破了说脏话的纪录。在这22分钟长的一集里,平均每8秒钟就出现一次“shit”,甚至还为整集专门设置了一个脏话计数器用以显示目前说过的“shit”次数。加里森老师在一支歌里唱道,“你好啊,臭玻璃臭玻璃,臭玻璃臭玻璃,你~好~啊~”这旋律重复了四遍,侧面例证了他们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出了这么多的“shit”。这一集其实是针对较早前播出的《纽约重案组》最新一集的讽刺。在该剧中,其中的一个主角不断地在使用“shit happens”这样的词句,当时引起了美国公众持续数周的争议。正因为不断地使用这样的脏话,《纽约重案组》才能被称作是“条子”剧。

内容介绍

本剧的故事围绕四个疯头疯脑的小学生展开,而“南方公园”就是四位主角居住的小镇。人气最高的卡特曼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小鬼,从小娇生惯养,有十分鲜明的种族歧视观点。他总是不断地想出馊主意让同伴陷入麻烦,绝大部分情况下属于反面角色。凯尔和斯坦个性类似,常常揭发并且阻止卡特曼的恶作剧。肯尼身上似乎有某种诅咒,总是不断地在剧中死亡,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复活。镇上的其他居民也是些形形色色的怪人,比如同性恋老师和他的同性男友,对女人有一整套见解的学校厨师,甚至还有耶稣……

作品分析

《南方公园》这部动画系列片是一档意识形态鲜明的电视节目,给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提供了相对开放式的回答。但是,《南方公园》的基本立场是不分左、中、右,态度不分温和、激进、顽固,一概打倒。并且,以最漠视道德和最具嘲讽性的“成人”动画系列示人,对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片中从头到尾充斥着脏话、暴力、下流和恶心的笑话,企图颠覆一切价值的“绝对政治不正确”。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极端与戏谑之举呢?还有什么可以成为导演所珍视的价值呢?这不仅仅只是一点幽默感和“把笑话当笑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导演借助于孩子来阐释对于社会污秽与罪恶的讽刺,或许这是无厘头的,恶搞的,甚至是变态的。

究其原因,这一切皆来源于美国社会与文化的现状。

1.对美国的多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影射

从本片内容的某些方面看,或许可以看做是一场“文化战争”,主要用“文化歧视”、“文化不满”和“文化抱怨”这三个概念来关注美国价值观是否式微。这场“文化战争”折射出美国社会各种族间、各宗教信仰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进而拓展到性别歧视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等衍生问题。《南方公园》几乎尽其所能讽刺了美国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诸如少数族裔的权利、女权等概念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影片中的人物大搞种族歧视:卡特曼始终骂凯尔是“Jew”;将军让黑人士兵排在整个部队之前充当人盾。片中人物的性别歧视,没有同情心等等,都映射了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img202

2.对宗教进行了“恶搞”和“亵渎”

在美国,基督教是渗透至社会每个角落的宗教,具有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它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主流媒体上是绝对见不到听不到任何质疑上帝存在的文章和声音的。而在整个《南方公园》中,上帝被用各式脏话辱骂多次,并且上帝在《南方公园》里被塑造成一只又脏又丑的鼠怪;摩西显形时显出一副邪教徒的诡异样;耶稣在南方公园镇上主持一个没什么人看的脱口秀节目等等。这足以让任何虔诚的基督徒在影院中发狂。更过之的是,影片把撒旦塑造成了同性恋者。如此设置,刺痛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神经,以致成为了影响美国社会的群体事件。

img203

3.具有非常“疯狂”和“大胆”的政治批判性

img204

该片中,对政治及领袖类人物进行了恶搞、讽刺,甚至是攻击,几度对布什家族、克林顿、奥巴马、戈尔等进行恶搞,还波及了英国女王和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这如同扔出了一连串炸弹,弄得抗议声不断。虽然如此,但是对于美国社会为什么会容许触及该类话题,其实是有深层原因的:一、美国每一个公民拥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表达权,可以在总统府白宫外面拉起横幅,手持标语表达不满和抗议,不用担心被送去劳教所和精神病院;二、干预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为大多数美国人提供饭碗的并非美国政府而是美国的企业,因此,美国人可以破口大骂总统,却不敢对其企业的顶头上司有微词。所以才有《南方公园》那样看起来胆大妄为的惊人之举。

4.对美国人的“傲慢”与“偏见”进行了赤裸裸的揭露

在该片中,导演对于所要描绘的角色往往带有偏见,正如特雷·帕克所说:“看扁一切就是我们的立场。”进而,我们在《南方公园》中看到人物之间的态度往往也是带有偏见的,比如卡特曼就极度歧视同性恋和异族人。难道该片是想凭借黑色幽默产生“笑”果?还是本来就存在这种歧视,顺带挖苦讽刺?其实,根源在于美国人的傲慢与偏见,他们往往缺乏同世界沟通的耐心。傲慢的美国文化就是美国人允许自嘲——自我批评,反战、反布什、反政府都没问题;也允许他嘲——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不遗余力地批评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还逼得你“虚心接受”,但是记住,你是万不可以嘲笑他的,尤其是他的致命弱点。而本片导演却肆无忌惮地用最笨拙的线条和最简单的色彩嘲讽了美国人的致命弱点,并且构筑了一个刻薄、无耻、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童话世界。

img205

img206

img207

5.《南方公园》是美国自由主义的极端体现

卡通原本代表童真与纯洁,在《南方公园》中却变成了充斥着教唆性粗口和夸张暴力甚至色情暗示的叛逆催化剂,淫笑着挖主流和偶像的墙脚,调弄年轻人分泌过剩的荷尔蒙,同时又极大程度地迎合了当代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窥淫心理,让恨它的人切齿、爱它的人上瘾。深究其内因,根本在于美国自由主义的极端表现。美国自由主义主张“个体自由”,“信仰平等”,“寻求解放”,走的是单纯追求物质满足的“美国道路”。它是自由的生活方式形成的,“稳定而教条化”,美国诸多文化现象的根源“潜藏”于此。《南方公园》这类的卡通流行文化似乎是把美国自由主义进行了另类的阐释。特雷·帕克和马特·斯通可以看做是当代美国自由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而且,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美国极端自由主义的标志,这种自由似乎完全处于“卡通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在片中细究,会发现诸如“反审查制度”、“反政治绝对正确性”、“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反宗教”、“反国家”等观点的宣泄。这或许是导演极端自由主义刻意的直白,又或许是留给观众的某些深层的思考,值得细品。

img208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南方公园》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理解和不一样的感受,完完全全体现出了非主流的文化特征。它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把人类社会最丑陋的方方面面“血淋淋”地暴露了出来。我们在观看之余或许会感到匪夷所思,但它的直接性、深刻性、另类性让我们却为之“痛快”。或许,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该片在娱乐之余,试图传达这样一种理念:我们需要诚实地正视社会的各类问题,针砭时弊,犹如小孩子般的纯真和直白;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南方公园》所谓“亵渎”的宽容,对于《南方公园》这样的影片的宽容,或许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蒋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