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努比的故事》:美国式的乐观主义
英 文 名:SNOOPY
中 文 名:史努比(又译史诺比、史洛比、史奴比)
原 著: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M.Schulz)
导 演:比尔·梅兰德兹
制 作:李·门德尔松、比尔·梅兰德兹
主要角色:查理·布朗、史努比、莱纳斯、帕蒂、露茜、史洛德
发行年份:2003年
集 数:52集
荣 誉:获美国艾美奖和皮博迪奖
相关资料
史努比是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的漫画作品《花生漫画》中主人公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养的一只黑白花的小猎兔犬,品种为米格鲁犬。这部漫画最初在1950年10月2日开始发行,到2000年2月13日停止发行。这部漫画在超过2600份报纸上刊登,更在75个不同国家中有3亿5000万读者,被翻译成21种不同的语言。著名电视制作人李·门德尔松和动画师比尔·梅兰德兹共同策划,推出了动画版《史努比的故事》,梅兰德兹还为史努比配音。虽说是配音,但史努比毕竟是条狗,一辈子没说过人话,所以,梅兰德兹也只是替史努比发些没人听得懂的声音。
内容介绍
《史努比的故事》以诙谐、幽默、稚趣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了发生在史努比这只小狗与它的主人查理·布朗之间以及史洛德、露茜、莱纳斯、莎莉之间种种有趣、精彩的小故事。他们总是很隆重地过着每个节日,例如圣诞节、万圣节、植树节,他们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比赛,虽然每次的结局都让他们很失望,但他们仍然不断地去尝试。他们敢于冒险,一起去开拓美洲大陆的荒地,随行的大多数人没有坚韧的毅力,难以完成这艰苦的旅程。他们抵达后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并开始建立他们的新社会。
作品分析
本片是一部漫画式的动画作品,夸张的漫画语言在动画形象塑造中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参照形式,根据漫画作品的类型、主题和内容,创造了一种适合这部漫画作品的动画美术风格。基于漫画的特点,内容随意取材,每个故事都是短小而精悍,秉承了漫画中机智的诙谐、只可意会的滑稽。全片以表现生活为主,在普通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和挖掘一般人未能觉察到的笑料宝藏,并使观赏者分享这种愉悦的快感,从中得到启迪或教益。为了与故事内容相符,在绘画风格上,本片采用了儿童偏爱的简笔画形式,力求在一个动画思维的整体统辖之下,将漫画进行再创造。
1.角色分析:简笔画式的鲜活人物
在角色造型上,为了忠于原作,大体上按照漫画的原型设计,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鲜活人物,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融入改编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并充分考虑动画艺术创作的表现能力和限度,以单线平涂的方式来处理,颇有儿童简笔画的风味。影片所涉及的角色不多,总体来看,外形都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单线勾勒的轮廓,头身比例基本一致,四肢短小,五官也没有精致的刻画,眼睛由两个黑点来表现,而鼻子和嘴就用弧线代替,人物的表情都是通过这些线条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另外,为了让观众分辨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又具有各自的特征,例如查理·布朗,光溜溜的脑袋上长着用线圈来表示的卷发,莱纳斯的头发则是许多根短线条,显出简笔画的随意性,女孩们的头发就用色块来表现。
另一个重要角色史努比,在设计上既结合了狗的特征,又将狗的造型加以夸张,将其卡通化,最有特点的就是那比身子还要大的鼻子。在影片中,史努比的造型可以说是最为多样的,它会戴着墨镜,躺在太阳伞下悠闲地喝着饮料,会穿着滑雪服在雪地里滑雪,更会穿着时髦的外衣在迪厅跳舞。
每个角色也都具有他们自身典型的性格,主人公查理·布朗做任何事总是屡战屡败,但他对此毫无怨言,始终乐观大度、忠诚善良,对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是一个最具人性的角色。莱纳斯则总是拖着那条蓝色的“安全毯子”出现,因为他缺乏安全感。而露茜更像是精打细算的自私小老板。这些可爱的人物共同传达着“输了再来”的人生观与对窘况一笑置之的态度,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强有力的支撑。史努比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如果说查理·布朗是现实生活中失败者的代表,那么史努比则代表着反传统和理想主义,它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只狗,也从不屑于做平凡的小事,那个硕大无比的脑袋里装满了我们在俗世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作家、飞行员、律师及光彩夺目的大英雄,那个如积木般的狗屋让它的思维飞翔在广阔的天地中,它引领着我们,向着那个高远而又灿烂的梦境升华。不管何时何地,这只小狗身上时刻都体现出美国人热爱幻想、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在此沿袭了美国动画的一贯作风,将动物完全拟人化或神化,使它们拥有和人类一样的个性(甚至是超人类的)。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角色所具备的奋斗和梦想的精神,也正是成长中的少年最向往具有的品质。这恐怕就是该故事备受世人欢迎的原因,它将真实社会和个人生活体验浓缩在每个角色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幽默的人生哲理,并且成了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2.场景分析:简约主义的儿童画
本片的每一个场面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儿童画,场景的布局并没去追求真实的空间环境,而完全是平面化的形式,仿佛就是孩子手中的简笔画在荧幕上的再现,镜头也就是左右上下地移动,或是利用放大和缩小来表现由远及近。在色彩的运用上,为了抓住小观众们的眼球,运用红、黄、蓝、绿这些对比鲜明的大色块来填满整个场景,当单个人物出现时,为突出主体,背景色会根据人物本身的颜色而发生变化。其中涉及的场所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无外乎家、学校、郊外,在表现郊外的场景时,都是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可以说是儿童们画画时经常出现的场景,使儿童对其更感亲切。为了突出色彩的鲜明,在创作手法上利用水彩笔鲜亮的特点,来绘制整个场景。
此外,为了迎合儿童天真单纯的心理,本片处处体现出一种简约主义的设计。从20世纪起,简约主义就在西方的现代风格中大行其道,简约主义提倡摈弃华丽、繁复与浮夸风格,主张剔除琐碎或多余的装饰,以简单、朴素、实用为原则,切合实际需要和反映个性。其实简约又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文化提炼,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筛选出来的精华,是一种高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这种简约设计能让儿童们在每个画面中最快捷、最直观地欣赏到表现主体。例如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来表现每一个场所,在表现史努比的小窝的场景中,一块绿色的草地上有一座小房子,史努比每天躺在屋顶上,没有任何细节的雕琢,很容易就表达出了画面内容。表现教室也只是用两三张座位加上背景墙的装饰,以及老师的画外音。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场景的简约决不是单调和虚无,正如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简洁明快、大方得体”不等同于单调乏味一样。因此,影片场景所蕴含的简约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蕴藏于简单之中,它蕴涵着无限美妙的想象空间,正体现了儿童们简洁、纯净的心灵世界。
3.文化分析:美国式的乐观主义
纵观整部作品,我们在幽默搞笑的气氛中能够深深体会到美国式的乐观主义。这个国家正是在乐观主义的推动下,逐渐走向超级大国的地位。影片将美国式的乐观主义以这种艺术化的方式展现给人们,思想观念上美国人的乐观主义表现在对眼前困难的蔑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有着远大的梦想,永不放弃,即使目前困难重重,但仍坚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不管未来多么坎坷,他们都决心尽其所能走好自己的路。他们敢于探索,总是乐于接受新的事物,以求带给自身新鲜和刺激。片中查理·布朗尝尽了失败的滋味,在《查理·布朗的球星们》中,查理·布朗的球队总是输,队员们都失去了信心,查理·布朗想方设法鼓励大家继续打球,为了球队他拒绝了汉纳斯提出的条件,他在球场上奋力拼搏要给大家弄新队服,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系列故事都是讲查理·布朗参加一些比赛和活动,但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却从不放弃,不断地去尝试。在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他的这种精神适用于所有美国人,因为历史上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是以某种开拓形式开始其新生活的。
另一个故事《拓荒者》讲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22年后,一批人出发前往美洲新大陆,这次旅程惊险刺激,沿途遇上大风暴,乘坐这艘小船横渡北大西洋是非常危险的。他们终于来到了新大陆,登陆以后,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并开始建立他们的新社会。在此故事与美国历史相结合,因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历史上欧洲殖民者给美洲的土著人带来了灾难,但另一方面,美国人的祖先在新大陆的开发中渗透着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首批新大陆的定居者,虽然其宗教和社会地位相异,但无疑都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没有乐观主义做后盾,乘坐一叶小舟,航行万里,横穿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奔向一无所知的新大陆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那个时代也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在赴美洲探求新生活时,乐观主义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如果心中没有乐观主义的支持和对新大陆新生活的憧憬,任何人都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一片未知的天地。
看着这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我们会沉浸在史努比和孩子们那欢乐美好的世界中,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真年代,而欢笑过后,带给我们的或许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对人性的探索。
(向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