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家人在新马泰社会的概况
1.新加坡
华侨旅居新加坡已有200多年历史。华族占新加坡全国人口的76.4%,约有195万多人,在华族中,客家人约50万,占华族总数的25.6%。他们在新加坡多经营药材业、当铺业、玩具业、成衣业,对五金、皮革、旅游、机械、建筑等行业也有经营。尤为突出的是客籍华人在该国政治地位很高,从首领到政府机关的官员,客籍华人占了重要位置,其业绩载入了新加坡的史册。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是一家人,因各种因素,导致各自独立门户,但民间组织的私交还是互相来往交流,联系密切。居新加坡的广西客籍同乡大多数是由马来西亚迁来,或到新加坡升学深造后留下来成家立业,继而成为公民的。居新加坡的广西客籍同乡从事各行各业,有成就者不少,海外广西客籍同乡会的组织以新加坡三和会馆居首位。它创立于1883年,迄今已128多年,是一间跨省级的组织,是由广西和广东的廉州和高州三属人士之先贤创办,故称“桂廉高三和会馆”。在1992年为了配合地理版图和实际境况,更名为“广西暨高州会馆”。据不完全统计,居新加坡的广西客籍同乡过万人,但很多年轻的一代对故乡观念淡薄,对故乡地理也不了解,连自己的祖籍也分不清是广西还是广东的了。因广西客籍人士多数是讲白话,与粤语相近,他们就认是广府人,有些则说自己是新加坡人。
2.马来西亚
客家人侨居马来西亚也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约有450多万,其中客家人约有100万,占华侨华人总数的22%。他们大多侨居在吉隆坡、马六甲、怡保、芙蓉等地。早期客家人多经营锡矿、橡胶业、服务业、建筑业、小商业等。当代客籍华人多受当地文化教育(中文教育受限制),素质较高,大都从事医生、教师、律师及国家公务员等职。马来西亚的客家人至今仍然保存着较完整的中华汉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尤其教育事业受到重视,由民间集资的独立中学有六十多间,从小学到中学从未断层。
据不完全统计,全马来西亚约有五、六十万广西客籍同乡,分布在马来西亚各州城市乡镇,共设有41间同乡会或会馆和总会组织,最高领导是马来西亚广西总会,其办事处设在首都吉隆坡市。居马来西亚广西客籍同乡许多是橡胶园、可可园、棕榈园的园主,也有不少已迈向工商和其他行业,有的还参与政治,实属人才济济,在华社广西客籍团体已占一重要席位。
3.泰国
中国移民大量流入泰国,可追溯自泰王朝(500年前)及至曼谷王朝时期。在泰国的华侨、华人约有500万,其中客家人约有60万,占华侨华人总数的12%。早期侨居泰国的客家人,多经营制衣业、药材业、金融业、小商业、建筑业等。
广西客籍早期由马来西亚移居泰国南部勿洞的同乡,均在此成家立业,多数成为橡胶小园主。至第二代或第三代,他们受到高深教育后就前往曼谷、北部清远和合艾各地城市发展各行各业。乡会组织在勿洞有两间广西客籍团体,早期有八桂堂,后期有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另泰京曼谷有泰国广西会馆,合艾有泰南广西会馆。据不完全统计,全泰国的广西客籍同乡有数万之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