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110周年之际,内地市场以平均每天超过1亿票房的速度稳健攀升,银幕数已经突破3.1万块,年度总票房440.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单片新高也达到24.39亿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已经铆足了劲赶超北美市场,为期不远。虽然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依然还存在诸多亟须改进及加强的方面。比如,虽然每年产量有六七百部,但进入市场的仅有三百部左右,高票房有不少影片,但叫座又叫好的却很少,有大量的影片血本无归。内地市场眼下尚未完全对好莱坞影片放开,虽然于2012年增加了14部特种影片的输入,但好莱坞对内地市场的更大觊觎从未停息,比如批片数量已经谋取增加直至不受限制。国产电影必然面临更大的竞争。
故而中国电影处在了新的节点,中国电影在票房之外需要一个新的飞跃。从电影的管理层面上讲,制定于1996年的《电影管理条例》虽然经过修订,但如今的产业态势与规模显然需要更为合理的法规管理,于是《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而从电影的内容层面和制作层面上讲,国产电影应该寻求新产业生态环境下更高层次的跃进,在内容方面需要有更为扎实的故事和丰富多样的类型叙事,制作层面需要提升技术工业标准,尤其是那些借助特效助力视听的大制作。中国电影需要谋求整体素质上更高的台阶,需要继续整合各方力量为我所用。此前的十余年,中国电影成功地完成了几个方面的内整合,在此基础上需要向外看,需要视野更为开阔的一次外整合,一次立足于亚洲的外整合,而亚洲大片便是其中的着力点。所谓亚洲大片,是指有亚洲多国(不限于亚洲)的资本合作,有亚洲多国的主创阵容,优势互补,以亚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具备或接近高概念性质的商业大片。
由进口大片到国产大片(中国大片、华语大片),中国电影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当下,中国电影需要从国产大片到亚洲大片的另一次华丽转身。亚洲大片是中国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溢出,亚洲各国合拍互动的必然产物;亚洲大片是中国电影经过内整合,以及基于亚洲外整合之后的必然结果。此前和当下,内地已经产生了亚洲大片性质的影片,但这种制片概念意识不明确且不成规模,当中国内地市场发展到1000亿元规模时,亚洲大片必将是中国电影制片阵容的重要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