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整合之后,中国电影要完成亚洲区域的外整合,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里有超过全球四分之一强的票房市场,且中国电影在这片区域也更容易“走出去”,因此应该去研究探索,为外整合建立一个可至达成的中长期目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步提出互利多方的举措。当下最可行的方式,便是与相应的国家合作拍摄主打亚洲区域的亚洲大片。中国电影经过十多年的内整合,从《英雄》开始拍摄国产大片,已经有能力以全球第二大市场为依托,整合亚洲区域力量,拍摄包容多国资本、跨国阵容、先进技术的具备或近乎高概念的亚洲大片,去谋求其可以实现的途径。眼下,华语电影的拍摄生产已经拓展到了印度和韩国,以及东南亚,更何况中国已经与印度、韩国签署了合拍协议。当然,打造亚洲大片应该不止于这四国,如果能从国家层面推动战略组合当然更好,如果政策层面难于迅速推出多边方案,那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从国产大片发展到亚洲大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要求,从资本构成到团队运作及市场营销都已经成熟且需要扩容所致,其实美国电影能在全球攻城略地,除了好莱坞自己的制作外,很多电影也是联合本土公司制作的,尤其是在欧洲。在亚洲,虽然此前这种亚洲大片性质的制作也存在,但数量不多,且没有成为一种自发的成规模的阵容。亚洲大片从市场拓展、制片组成、内容要素、叙事可能、文化兼容等方面,相比国产大片而言都有质的飞跃。
(一)亚洲大片的市场拓展:以中国为腹地,辐射东南亚,延伸周边
合拍容易,市场整合不易,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不仅需要资本,也需要人才,更需要拓展市场的多边协调,需要长期经营。鉴于各自的体量规模,亚洲大片的基础市场首先是中国内地,其次是香港和台湾地区,之后是东南亚和东亚。然后在外整合的过程中,与相应的国家合作,逐渐把其本土市场纳入囊中。东南亚是中国电影在亚洲的主要目标区域,因为这里是华裔的聚集之地。海外华人的最大分布地区是亚洲,约占全球华人的87%,而华人重心又在东南亚,2008年,此地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4500万的73%。[23]在这片地区,即便本土的族裔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与中国有共通的东方习俗和美学传统。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期间,东南亚等地一直是香港电影重要的票仓。“其实当年香港电影版图并不小,只是后来因为朝鲜战争、冷战、台海危机等因素,香港电影与内地少了以往的密切往来,中国台湾、东南亚以及北美华埠等就成为香港电影传统版图。然后是香港经济起飞,香港也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从而打开日本、韩国等东亚市场,更让台湾成为港片天下,这时的香港电影便达至几近目空一切的地步。”[24]CEPA之后,香港影人纷纷北上,经过内外力量的整合,亚洲大片自然应该把东南亚等地市场重新恢复并做大。
华语电影在亚洲的辐射一直是往东南和向东发展,但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亚洲大片往西部和西南方向的发展也应是题中之意。因为我们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有新疆电影可供开发为向西发展的制片基地。
(二)亚洲大片的制片组成:跨国资本构成,跨国演员阵容
亚洲大片,首先应该是中国和亚洲国家的资本合作,但区域内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制片力量都可以加入。因为互以对方为目标市场,资本的投入能让双方的公司倾全力运作本土市场。因为要以各自本土市场为目标,所以主创需要各国电影人参与,尤其在演员方面必须是跨国阵容。此前的《神话》便可以作为亚洲大片来运作,空间涉及印度、朝鲜、中国,穿越古今,演员除成龙、梁家辉外,还有印度的玛丽卡·沙拉瓦特、韩国的金喜善。《赤壁》更是亚洲大片的典型代表,出品公司除了众多内地和香港公司外,还有日、韩公司,演员阵容里有日本中村狮同。虽然,《赤壁》的发行不局限在亚洲,远销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但它的主要收益明显还是在亚洲,《赤壁》(上)亚洲总票房共有116126670美元,除去内地票房,还比全球其他地区总和高出64199046美元(见表3),足见到西方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亚洲更应是我们的市场基础。
表3 《赤壁上》全球票房情况(单位:美元)[25]
(续表)
(三)亚洲大片的内容要素:寻找共鸣的题材构成
亚洲大片要以共通的亚洲文化和哲学为背景,从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里寻找选题,比如佛教故事,比如传播甚广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可以有跨地区共同想象的影像文本,这类故事能勾连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是爱情片、喜剧片,尤其是以警匪片为代表。此前韩国的《盗贼同盟》是现实题材亚洲大片的典型代表,故事的空间从韩国到香港,演员除了韩国的当红明星外,还有中国的任达华。但这部影片还是以韩国公司运作为主,如果和内地合拍,加入内地明星,肯定能够取得比现在更高的票房。
最近几年,以香港电影人为主力运作的警匪片,都是具备亚洲大片性质的代表,从《逆战》《扫毒》《澳门风云2》到《赤道》《杀破狼2》。这些影片故事的发生地都已经跨越了大华语圈,从中东到东南亚,故事的空间明显拓展很大。但显然,这些影片基本都是中国公司运作,如果按亚洲大片的思路运作,应该寻求相应国家电影公司的合作,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更可以求得更大的票房空间。尤其是《杀破狼2》,除了中国演员阵容外,更找来了泰国著名的拳手托尼·贾,其角色也积极正面的,当地观众应该会对这部影片有很大的认同,如果和泰国的电影公司合作摄制亚洲大片,影片的收益或许会更大。
(四)亚洲大片的叙事拓展:扩大国产片的叙事空间
从叙事层面来讲,亚洲大片为电影人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内地叫好叫座的影片较少,关键原因便是剧作的疲软。而拥有整个亚洲腹地,故事的想象空间明显拓宽。曾创下中国票房纪录的《泰囧》便是把故事的空间从内地拓展到了泰国。亚洲的腹地这么大,每个国家和地区相对于别国,都是充满魅力的异域空间。
更重要的是,亚洲大片为电影人规避了很多禁忌。内地和香港电影整合之后,内地影人也可拍在香港发生的故事,讲述无法在内地发生的桥段。而亚洲大片更是把电影的叙事空间拓至更广,一些贩毒、黑社会、地方武装火并、恶警察,甚至极度违背人伦的人体器官买卖等桥段都可以在故事中出现,因为发生地是在海外(《杀破狼2》)。而语言的不通,也可以为影片的叙事提供更多的拐杖。就像印度影片《钦奈快车》(ChennaiExpress)一样,因为印度多种语言的存在,语言的障碍成为推进影片叙事的动力。在《杀破狼2》中,中文和泰语的障碍也成为影片叙事的关键支点。
(五)亚洲大片的文化兼容:立足“文化间性”进行类型片叙事
亚洲大片因为是多国演员参演,所以虽然还是国产的华语大片,但又突破了华语片这个概念。有学者指出,华语片不能完全代表大华语圈拍摄的电影,比如少数民族语言的影片,还有外籍电影人创作的中国电影,存在概念上的含混性。亚洲大片则解决了这一概念弊端,是亚洲多国及地区的合拍产品,电影中的人物已经不仅说中文,更说亚洲各国的语言。虽然各国之间的语言存在交流障碍,但已被创作者想象的语言翻译工具予以解决(《赤道》《杀破狼2》)。
亚洲各国存在文化的差异性、审美的对立性,甚至历史观的强烈冲突性。运作亚洲大片必须对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如《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波折)。在摄制亚洲大片的时候,应寻求普适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价值表达,应该立足“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的立场运作影片。文化间性是指文化在深入比较(比较文化)、跨越(跨文化)与沟通,甚至冲突之后的整合(文化间转向),文化间性“关注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融会和贯通,进而形成相互的深入的文化理解,最终要达成全球性的‘文化整合’”[26]。电影作为“铁盒子的大使”,能够在亚洲文化的相融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中国向来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传统,在从国产大片到亚洲大片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吸纳各种样态和体量等级的制作,这种吸纳应该不止停留在票房容量的层面,更应该在内容与文化的层面。
中韩合拍片《赏金猎人》虽不知将来的成片如何,但就制作概念而言便属于典型的亚洲大片。该片是一部动作喜剧大片,由香港天马电影、上海欣亿传媒以及韩国星屋娱乐公司(StarhausEntertainment)联手联合投资公司(UnioninvestmentPartners)共同注资2亿人民币,黄百鸣任总制片人,申太罗导演(韩国),中韩双方编剧,中韩主演李敏镐、钟汉良、吴千语,故事涉及韩国、中国内地/香港、泰国等亚洲各地,有好莱坞特效团队加盟。[27]今后,在吸纳多国资本与先进电影技术的此类影片必将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