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拍片的兄弟情的体现

合拍片的兄弟情的体现

时间:2024-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前的港片相比,此时影片中的价值观已经变化颇大,甚至已经对兄弟情义产生怀疑,比如《投名状》中三兄弟之间的纠葛。以上这些影片,港产片张扬的兄弟情义已然变成了负面的表现对象。影片中的兄弟情并没有成为影片表现的主题,极致的救火环境才是主角,然后再用火灾造成最后兄弟的和解。在这些影片的叙事中,兄弟情义只能成为叙事的微小的副动力。

异姓兄弟结义的现实题材在香港电影人北上后有了改变。异姓结义的片子多了起来,但细看会发现,这与当年的港产片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北上后的兄弟情义很多时候已成了一个负面表现载体,正面的兄弟情义已经不是影片的主要表现对象,兄弟情义已经完全让位于影片的情节叙事本身,这种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让角色更复杂、更丰满,让叙事载体更加精彩,让情节能够曲折翻转。

与此前的港片相比,此时影片中的价值观已经变化颇大,甚至已经对兄弟情义产生怀疑,比如《投名状》中三兄弟之间的纠葛。虽然三兄弟义结金兰,结下生死投名状,可因为剪不断的过往,因为一个女人,以及各自诉求的不一致,最后竟然要诛杀兄弟。虽然此片改编于此前的《刺马》,但已经不再是因为红颜祸水而产生对兄弟情义流失的叹息,变成了男人本身的野心膨胀。再比如《天堂口》,几个兄弟到大上海谋生活,但最后大刚居然把自己的弟弟小虎给杀了。这种兄弟相杀的片子虽然在以往的港片中有,但连亲兄弟都杀还是比较少见的。而到了《新少林寺》,小弟居然也要诛杀大哥。以上这些影片,港产片张扬的兄弟情义已然变成了负面的表现对象。在以往的港产片中,兄弟情义虽然也有兄弟相杀的负面桥段,但最后都是兄弟情义的正面情怀让负面叙事得到翻正,兄弟情义的浩然正气让观众在枪林弹雨中得到情感的宣泄,而港人北上后的这几部影片,负面情绪一直压抑到影片结束。

至于现代题材的影片,有些兄弟情义已经让位于庸俗的成功学了,比如说《中国合伙人》,三个人虽然是从校园出来的同窗友好,同是从筚路蓝缕中走出的创业中坚,但最后影片的叙事支点在于他们的飞黄腾达,在于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曾经备受委屈的实验室墙上。而创业的艰难和趣事早已超越了兄弟之间的情义成为影片的叙事重点。

《逃出生天》也是讲述兄弟关系的影片,其兄弟纠葛和价值观冲突跟《英雄本色》有点类似,也是兄弟之间因为哥哥的过失导致父亲的离世,还导致兄弟的贫穷没落。影片中的兄弟情并没有成为影片表现的主题,极致的救火环境才是主角,然后再用火灾造成最后兄弟的和解。况且这些兄弟情表现的大多都是正面人物,不像之前的港产片中人物很多都是处于灰色地带。在《窃听风云》中,古天乐和吴彦祖无意中知道股票信息之后,因为各种困境,最后走到了一条凶险的道上,这部影片算是表现正面人物的兄弟情了,但在表现这些兄弟情时,都给这些人物设置了一些非常的前提,都有些无法抗拒的困境和诱惑。尤其是《逆战》,周杰伦也是在为兄弟违背警察的职业伦理。开始他是要抓兄弟的,但最后他义无反顾地违背上司的命令。在这里影片张扬了一种侠肝义胆的兄弟之情,但主创者为他设置了一个先天性的条件,那就是他自己时日不多了,以致最后甚至向上司开枪。

《扫毒》也表现了兄弟情义,但缺乏一个扎实的逻辑去支撑它,更何况其中兄弟背叛成了重要的叙事支点。古天乐首先把信息给暴露了,导致三兄弟处在必死一个的绝望困境,从此兄弟反目成仇。这三兄弟的矛盾困境正常来讲是没法破解的,但影片设置张家辉在楼顶对两人一阵怒斥和倾诉之后就发生了彻底转变。其实从逻辑来看,这个转变非常生硬,但为了内地大市场,主创就让张家辉在天台上听了两个兄弟的肺腑之言后,就接受了,敌意就转变了。古天乐的出卖被淡而化之了,为了活命跟人妖一起生活的憋屈都过眼云烟了。于是兄弟几人虽然最后同赴死,但带着逻辑的缺陷,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毒战》因为要进入内地,古天乐根本就不能讲江湖道义了,兄弟情义只能在关键时刻点缀一下,只能用来反衬警察的英勇与智慧。在这些影片中,兄弟情义很多情况已经变成兄弟纠葛。在这些影片的叙事中,兄弟情义只能成为叙事的微小的副动力。

在大量香港电影人北上创作的时候,还有部分电影人坚守本土的创作,还有一些影片继续在表现兄弟情恨与纠葛,比如像《暗花》《黑社会》,但这里面的兄弟完全只有尔虞我诈的争斗,难言兄弟情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