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白日焰火》:弱女子的人性漩涡

电影《白日焰火》:弱女子的人性漩涡

时间:2024-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日焰火》剧照所幸我们面对的不全是降智的电影,《白日焰火》显然是一部增智的电影。而吴志贞,本是受侮辱的弱女子最后成了凶犯,成了被丈夫牺牲自我的保护对象,陪着活死人的压抑与对正常生活的向往让她天人交战,与丈夫、两个追求她的男人,以及张自力的情感罗网,一个弱女子,她更是陷入了一个繁复情感的人性漩涡的终极拷问。正因为对人性的厚重思考和本真讲述才让《白日焰火》具有了艺术片的上佳品质。

《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等电影在市场上获得不俗票房,这一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忧心。而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高品质商业电影的缺席。其实从创作自由的角度说,那些电影虽不应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并不需要敌意的对待。这几年电影票房得以高速增长,市场得以迅速扩容,但观众的口味不会迅速改变,电影素质不可能高速提高。这些影片在市场广受欢迎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它们或者本来有不俗的受众基础,或者切中青年人的接受兴奋点,或者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对路的营销方案。正像有论者所说,商业电影本是一种“降智”的电影创作。面对商业市场,一定要把影片的叙事自动调整到观众能接受和喜欢的层面。

《白日焰火》剧照

所幸我们面对的不全是降智的电影,《白日焰火》显然是一部增智的电影。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电影节电影”:冷静克制舒缓的叙事进程,阴郁压抑的影调氛围,可供解读的多义空间,有些病态且饱满的人物塑造……这些特点与商业大片的明快节奏、奇观刺激的视听、愉悦观众的主旨等品质永远是水火不相容。这部影片一个周末便有4000余万的票房,可见观众是比较接受这部艺术气质颇浓的电影。金熊银熊的光环效应,中影的发行与江苏卫视的鼎力营销自不必说,但影片本身的可观赏性更是重要原因。

相对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剧作扎实、节奏控制适当的侦探嫌疑片。这部影片就好像冲关游戏一样,每一个时间段便有一个关口需要去突破,首先是需要确定死者是谁,虽然凶嫌使了障眼法,但有了短暂的放松,“找到了”死者家属。然后男主人公身份发生变化,凶嫌也无处可寻;找到凶嫌,归于平寂;新的线索出现,继续挖掘,终于找到真凶……

这是一部冷峻的侦探嫌疑片,但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内地侦探嫌疑片,因为侦探者的特殊身份赋予影片不一样的视角和节奏,从而也为影片赋予了黑色电影的一些特质。因为他虽是警察出身却不是警察,所以他可以作为独行侠行动,面对不确定的线索无法及时获得公安支持,以致案子无法迅速侦破,进而让故事延展。因为他不是警察,所以他可以有很多的“越轨”行为,可以自作主张,可以无纪律要求,可以和嫌犯互动情愫。而正是这些“越轨”的存在,这部影片才会存在原生态的粗粝质感,才能让许多细节形成了张力。除去了主人公的警察身份,这部影片才以近似香港侦探片的特色,以靠近叙事本身的自然法则而取得故事的圆融。如果他还是警察身份,那这部影片就是另一部《警察日记》了。

一个因多重打击失去警察身份却对案子格外用心的角色被廖凡处理得非常出色,从因夫妻离婚的萎顿到眼看战友牺牲的茫然失措,进而酗酒颓废换工作,然后陷入旧案及与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每个阶段都处理得准确生动。影片大篇幅都是围绕张自力来叙事,但影片之所以出色并不是因为这个角色,他更多的是承载了故事的推进,影片耐人寻味是因为塑造了一个陷入人性矛盾漩涡中的女性角色——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直到将近结尾,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柔弱的女子才是真凶,是此后两宗分尸案的直接诱因。影片对张自力的内心进行了人性的终极拷问,面对欲望、情感和法理的碰撞,该何去何从?而吴志贞,本是受侮辱的弱女子最后成了凶犯,成了被丈夫牺牲自我的保护对象,陪着活死人的压抑与对正常生活的向往让她天人交战,与丈夫、两个追求她的男人,以及张自力的情感罗网,一个弱女子,她更是陷入了一个繁复情感的人性漩涡的终极拷问。只是她的拷问被推到幕后,但明显这个人物的人性思考更为厚重。正因为对人性的厚重思考和本真讲述才让《白日焰火》具有了艺术片的上佳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