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的《无间道》被好莱坞买去时,谁也不曾料想,这么快就有中国电影人买了美国的剧本。据此剧本拍出的《三枪拍案惊奇》成为2009年票房进账最快的影片之一,成为年度指标性的中国电影之一。高票房,但影片本身却遭遇媒体、业界无情的批评,中国的大片再次受到舆论的挞伐,与《集结号》《建国大业》一样,重复着《英雄》《无极》的舆情遭遇。
当初《英雄》《无极》被指责是因为没有故事或讲不好故事,这是中国大片肇始之初存在缺陷;到了《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故事开始饱满,却又遭际新的骂名,“诲淫诲盗”“阴暗丑劣”极不正面,未能承载主流大片所应有的担当,依然不能得到全面的认可。在中国电影正式吹响市场化号角之前,很多电影人看不起“没文化”的好莱坞,不想十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大片却一直贫血,偶尔中兴,却未能持久和全面,好莱坞的看家本领依然没有全部学到家。
自《英雄》始,中国许多大片一经面世便面临着一边票房动辄过亿,一边却遭遇口碑极差的命运。这实际上是因为中国电影面处在多维评价标准共存的舆论环境中,一部进入市场的电影必然面临着普通观众、精英知识分子、片方(制片人、导演)和官方四维标准共存的评价体系,这四维标准各有尺度,但相互影响。要想在当年获得高票房和好口碑的话,这部影片必须在这四个评价体系中寻求最佳的契合点,达到四者极富默契的共谋。一部影片如果其本身的介素正好契合了四者评价体系重合的区间,那么票房和口碑会双双获胜,比如《集结号》虽然还有部分人不满意,但还是艰难地在四者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但不幸的是,这四者的口味很难一致,毕竟这四者的评价体系虽有重合,但区隔的面积更大。《三枪拍案惊奇》被恶评,正是因为影片处在这四者评价体系差别最大的区间,于是在普通观众和精英知识分子中获得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在电影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大片的逃避不了的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