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时下摄制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寻找”主题的确立

在时下摄制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寻找”主题的确立

时间:2024-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的无能和卑琐,使他们需要另外一种引导,于是“寻找”成了贯穿影片的主题。在影片最后,周青终于找到了“朱赫来”。此时的他已不是周青儿时心目中的“父亲”。因而周青一直在“寻找”,他寻找的本是一个完整意义的“父亲”。

在时下摄制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多是对一种个人或某类群体生存状态的一般观照,如《红西服》关注的是下岗职工面对改革浪潮的抉择和家庭情感的波澜,《浪漫街头》关注的是发子个人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情感体验,《有话好好说》关注的是赵小帅他们浮躁的都市心态,《下辈子还做母子》和《背起爸爸上学》是致力于面对灾难来临时亲情的渲染。这些影片追求的多是写实的真切和情感的细腻,所传达的多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少有那种价值理性的终极思考。

《长大成人》显然不只停留在一种状态的描述,而是沿着时代脉络来探究周青这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影片中的地震无疑喻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变幻作用于他们便是一次精神地震,广播中说四个人被抓了,而在此之前领袖毛主席也病逝了。中国这个特殊的年代极易使他们的价值判断产生紊乱,他们急需一种精神的引领。

作为父辈本可以给年幼的他树立精神的航标,可在影片里,父亲只是个暴跳如雷、虐待孩子、给家庭带来不和的庸俗之徒。小莫的父亲留给他们的也只是动听的谎言。父亲的权威被他们轻易消解,周青毅然带着阴阳头撇下父亲,让他在胡同里叫喊,并且敢于拿起枪对准鹦鹉威胁他。父亲的无能和卑琐,使他们需要另外一种引导,于是“寻找”成了贯穿影片的主题。《长大成人》思考的是这一代人的价值取向与追寻过程。

周青和小莫在荒郊野外的跋涉便是寻找的开始。透过弥漫的烟雾,周青看见了远处巍然的长城,那份雄伟使他的心灵强烈震撼。在窑洞里的周青和小莫望着那份雄伟都有点发呆了。然而那份雄伟却因为莫名的烟雾而若隐若现,加上那低沉的音乐,更显得有点神秘。这预示着那份雄伟可望不可即,周青的寻找和成长必定艰难。半本小人书为周青树立了一位钢铁般意志的英雄,“朱赫来”成了他的精神参照,成为引领他的“代父”形象。生活中的朱赫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出现,可很快便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朱赫来”的设置在影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他作为周青的精神参照,一直是他寻找的目标。在影片最后,周青终于找到了“朱赫来”。本可以说,他完成了一次“寻父”的过程,可“朱赫来”却被流氓戳瞎了眼睛。此时的他已不是周青儿时心目中的“父亲”。“朱赫来”戳瞎的眼睛和他后面的永不出现,说明他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父亲”,而是一个“父亲的残缺在场”。因而周青一直在“寻找”,他寻找的本是一个完整意义的“父亲”。周青这一代一直继续着“寻父”的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