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剧本结构解析及结构分类

电影剧本结构解析及结构分类

时间:2024-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剧进展的三幕之间通常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剧情的起承转合则基本上是按照三幕式的构成来完成的。

第二节 结构剧本

一、结构的功能

李渔说:“至于结构二字……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4]也就是说,结构关系到导演叙述故事的谋篇布局。在剧本中,故事是由一系列的人物的行动组成的,人物行为和动作之间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所以,讲故事就必须讲究起承转合。只有把握好了故事的结构,讲述才会有章法,人物和动作之间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在戏剧中,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冲突不断上升,危机也不断地从酝酿到堆积,最后爆发而达到高潮。剧情的进展是一个不断地向最终目标行进的运动过程,也就会形成特有而富有意味的戏剧性结构。

有了好的结构,导演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戏剧运动的目标,即靠什么元素把事件的体系组织起来?是什么东西使之成为完整统一的体系?目标影响着运动,而运动的相互关联正是形成结构的依据,所以,当故事在一系列矛盾中建立或发展时,正是其中的“运动”始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通常一个故事的生成源于一系列小的危机:开始可能对主角有利,发展中又变得对主角的对手有利,而主角的情况不断地恶化;当一系列小的危机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出现了戏剧高潮,直至最后主人公的麻烦得到解决。通常,戏剧情节的进展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三幕式结构:

第一幕:出现危机→转折点→

第二幕:再次出现危机→遭受挫折→

第三幕:严重危机→高潮→结局

这种经典的“三幕式”结构,是许多单本剧都采用的一种传统的结构方式。戏剧进展的三幕之间通常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剧情的起承转合则基本上是按照三幕式的构成来完成的。在戏剧结构中,高潮是一部戏的核心动作,它决定着所有事件的价值和意义,假如戏剧高潮缺乏强度和逻辑性,那么故事的进展就一定是软弱和混乱的。因此,没有目的的动作,往往缺乏推动冲突得到解决的力量。

编剧在选择或安排那些导向高潮的事件时,要设计好故事的逻辑关系,这也是结构的任务:假如我们把事件的起因叫做“先行动作”,那么先行动作的目的在于发掘原因,而这些原因总是和剧中人物的社会见解以及心理判断有关。

编剧在发掘原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不越出剧本结构的范围,因为人的生活并不只限于剧中所见到的事件本身,剧中人物都有过去的历史,编剧虽然不能在剧情中讲述每个人的历史,但是它必须提供剧情以外的那些观众看不到的因果联系。比如使其中的人物带有一些以往的生活痕迹,带有以往经历的印记。这可以让观众感到人物真实可信,使人物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更具有现实感。比如在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故事的开头是田岛耕作在风雨之夜突然来临,又突然离去,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之后才进入主要情节。

结构还规定故事的进展过程是一组循环活动:比如某人决定采取某一个行动,具体执行时出现了障碍,出现了紧张,然后有了一个意外的胜利,可是紧接着一个新的纠葛又出现了,它需要剧中人再一次以更大的决心来解决矛盾。每一次胜利都是一次意志行为的顶点,它使各个人和他们的环境间的平衡状态发生一次变化,这些变化需要达到新的平衡,并使新的纠葛必然地出现。如此形成剧情的三大段循环以构成全剧。

导演必须清楚,在这三个循环中,后者必然短于前者,紧张点应该越来越明显。在第三次循环里,几乎所有的事件都要紧密地集结在一起,进入到最后一次循环时,每个事件都是一个极好的危机点,它含有人物带有决定性作用的意志行为。在分场中,每一个循环又都是全剧的一个缩影,其中也应该具有小的起因、上升动作、冲突、发展和高潮。

导演在选定了动作的高潮之后,就要非常细致地进行准备和构成紧张,使最后的几场戏成为全局的主导,为此导演应该采用一些技巧来增强危机的效果:比如他不断地强调这个事件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用增加情绪压力的方法来使冲突加剧。好的结构十分讲究情绪的铺排,让人物的压力从戏剧冲突的内在必然性中产生和发展。比如话剧《鸣凤之死》中,当鸣凤知道自己要被送给冯老爷做妾时,希望能够从觉慧那儿获得帮助,以解除这次危机。她几次进门想要告诉觉慧,但是都被觉慧无意中阻止了,由于鸣凤的行动一再受阻,所以她始终没有能够求得觉慧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越来越紧迫,鸣凤越来越紧张,直到最后不得不投湖自尽。“鸣凤投湖”这个动作是随着事件的进展逐步形成的结果,所以最后高潮的来临就显得水到渠成。

导演可以用很多方法使观众的情绪产生压力,比如反复出现一种节奏的单字或行为:电影《秘密图纸》中侦察员发现特务结巴时老是说“火……火……”这一个单音节词的反复出现,使观众的情绪高度紧张。随着故事的进展,当那个说“火……火……”的特务出现的时候,观众立即注意到他。还有一些电视剧的片头选择一些具有悬念的画面反复出现,这就是通过对重要画面的重复表现,给观众制造情绪的冲击,调动起观众关注的兴趣。

另外,紧张的发展必须和紧张的高潮相呼应,使冲突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段落的进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同样也使每一次的循环都形成层层递进的布局,推动情节一步步走向高潮。

二、结构的分类

1.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方式,一般依据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其情节的发展大体经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作品符合戏剧创作的一般规律,以饱满的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取胜,给观众悬念横生、紧张窘迫的审美感受。戏剧结构要将互不相关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在设计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中,不免要采取巧合、偶然的艺术手段,以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有时会流露出人为的编织和加工的痕迹,观众如果深究起来,有时会感到其中的“不真实性”。

2.散文结构

散文结构是与戏剧结构相对应的一种结构方式,一般是采用空间变化作为依据,按照生活的原态过程来结构故事。这种结构不大重视情节的完整性,段落之间也常常省略因果关系的展示,没有明显的情节进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甚至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和完整的情节线。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和文学的意象性,较少雕琢的痕迹,接近生活的原有状态,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给观众以真实淡雅、清新抒情的美感。

3.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是依据剧中人物的心理流向作为叙述的结构依据。这种叙述往往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将人物的心灵历程展现出来,通过将人物的回忆、联想、梦境幻觉和现实组接,形成独特的结构形态。这种结构方式多用于推理片、悬疑片、散文片等样式。比如希区柯克的《蝴蝶梦》就是依据人物心理流向构成的作品。故事由女主人公的回忆开始,她从进入曼德里古堡起,就开始了一段充满悬疑的生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成为情节推进的依据。故事片《城南旧事》也具有心理结构的特点。女作家林海音离开家乡多年以后回忆起她少年时代在北京城南的生活情景,片中的三条情节线都是由“英子”的回忆引出,所有的场景都是“英子”眼中的现实,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

心理结构是一种主观的叙事结构,它可以打破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将不同的时空按照人物的主观意识进行组接,形成多时空多层次展现事件的特点。这种结构方式既可以表现现实时空中人物的正常思维活动,也可以表现非现实的人物意识活动,将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深刻细腻地揭示出来。这种结构新颖别致,具有深沉、细腻、含蓄和诗性的美感,但其情节的跳跃性和非连贯的特点,容易使观众的观赏受到干扰,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结构的形态

1.封闭结构

封闭结构一般指有头有尾的讲述方式,而且是一种强调滴水不漏甚至繁文缛节的讲述风格。这种结构的作品往往将故事的因果关系解释得十分清晰,段落完整。其长处是线索清晰、情节性强、引人入胜;其短处则是束缚观众的思维,迫使观众沿着封闭的情节线进行观赏,审美过程始终被局限在导演提供的故事本身,不容易让观众进行更为广义的思考。

2.开放结构

开放结构是与封闭结构相对应的一种叙述方式。从纵向说,这种结构总是截取生活长河中的一段,既无头又无尾。它往往还提供具有多元可能的故事结尾,把故事的结论留给观众去猜想和补充;从横向说,这种结构的每一个情节点都是片段和不连贯的,各个片段之间可能只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没有严密的因果关系,而这种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由观众用自己的联想来建立的。比如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就是这种结构,影片中三个段落独立成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观众的观察和思考来建立。在开放式的结构中,观众的思维触角可以任意伸展,作者可以把更大的思考空间留给观众来补充,从而扩大了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这种结构留给观众思考的成分较重,增加了观赏的负担,因而对影片的娱乐性有所削弱。

3.单线结构

单线结构主要是指在影视剧的情节发展中,只有一条占主导地位的情节线,这并不是说作品中只有一条行动线,而是指它的主线非常明确,其主导地位十分鲜明,其他行动线都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结构方式在单本剧中居多。这种单线结构的主线鲜明突出,其他情节线又紧紧地依附于主线,形成了脉络清晰、矛盾集中、情节连贯、悬念紧迫的特点,易于被观众接受。电影《简·爱》基本上是属于这种单线结构,其贯穿情节是简·爱一生为获得在精神上平等的爱情而奋斗的经历。主要人物和情节线贯穿全剧,所有的矛盾纠葛都围绕着简·爱的奋斗经历而展开,故事的结构严整,事件环环相扣,矛盾层层推进,直至最后形成高潮。

4.平行结构

在剧情中有两条鲜明的情节线,或一正一反,或一主一辅,平行推进,互相呼应,彼此衬托,交错发展,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平行结构。电视连续剧《长征》,就是两条鲜明的情节线构成全剧:一条讲述的是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怎样带领红军队伍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从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的泥潭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胜利道路的过程;另一条是再现了蒋介石如何调动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从围剿江西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继而在长征途中围追堵截,企图消灭红军最终却导致失败的经历。两条情节线平行发展,交错推进,泾渭分明,彼此衬托,史诗般地展现了1931年到1935年间中国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历史。平行结构为再现宏阔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形式,它具有一种全景式的观照视野,给人以更宏观真实的艺术感受。

5.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影视剧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不是以一两条情节线展现故事,而是将多条情节线交错编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的辐射形态,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情节复杂、寓意深刻的社会生活百态图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日趋复杂多样,采用网状结构形式讲述故事,便于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社会生活面貌,也便于表现多组人物之间复杂交错的人际关系,展示错综复杂的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宏阔的人生情态和生活场景。

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奖的美国电影《撞车》就采用了网状叙事结构来展开故事,这部电影将几个看上去并无关联的故事,通过人物的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辐射多个层面的社会生活网。随着故事的发展,其中互不相关的几组人物不期而遇并发生了冲突,他们的命运相互碰撞,矛盾纠葛在一起,不断地形成波澜和高潮,十分引人入胜。《撞车》的编导保罗·哈吉斯通过网状结构把一个看似凌乱的故事,进行了丝丝入扣的巧妙串联,从而多侧面地表现出美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种族矛盾和人际关系,特别是影片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爱情、亲情、友情、憎恨、理解、宽容等丰富情感的表现,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尤其深刻和真实,使剧中的人物都显得血肉丰满、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近几年,网状结构的叙事在电视连续剧中也被较多地采用。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就是采用的网状结构方式,该剧通过对三个不同经历的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讲述了当代社会白领女性自尊自强的奋斗经历和错综复杂的情感生活,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她们对理想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表现了她们所经历的情感困惑和生活挫折,也揭示出当代知识女性的自我奋斗、自强和自立意识的觉醒。在网状结构中,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

网状结构并不是多条情节线并行发展,不同的导演可以有不同的讲述方式。比如有的导演是在总结构的框架之下,由一条主线支配着其他若干情节线来构成全篇。比如电视剧《海之门》中,把海门市工委主任毛虾太叔公配合几任市委书记与以于周为代表的党内极左路线斗争作为全剧的主线,由这条主线下面引出老八姑和毛蚶、于一江、时一江、夏一江和双姐双妹,以及反面人物叶阿谁之间的多重情节线,共同构成海门市在改革开放20年间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

也有的导演采取分段讲述的网状结构方式,采取逐一拎出若干个情节线索的办法讲述故事。就是先将每一个线索的主要事件轮廓建立起来,使观众形成对这些事件的关注,然后再将多个情节线交互推进,使每条线索之间逐渐形成逻辑联系,直至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

网状结构的出现也顺应了当代观众对影视剧创作的审美要求,他们希望看到丰富多样的人物和场景,观赏更有寓意的情节和矛盾冲突,更希望看到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联系,从中获得一定的借鉴和启迪。因此,网状结构越来越多地被导演们采用,成为现代影视剧广泛运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影片的结构决定着故事的叙述方式。同样的故事采取不同的叙述会给人不同的印象,采用倒述、顺述、插述等不同的结构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叙述效果。顺叙的结构,使故事接近生活的真实;倒叙或者插述的结构方式,都可以打乱故事发展的时空顺序,增加叙述的主观色彩。倒叙和插叙也可以由不同的主线贯穿,比如可以按某个人物的回忆作为主线进行倒叙,也可以根据人物的情绪来展开插叙。总之,剧本结构可以多样,叙述方式也可以不同,但是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论用什么方式叙述,一定要让观众看明白,这才是合适的剧本结构。

导演对剧本结构的要求很难用一些简单的原则来限定,因为结构对于影视剧而言既是形式的范畴,又是内容的部分。在艺术创作中,内容和形式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有时候内容本身就决定了叙述的结构,比如侦破片一般都是先发生案情,才开始围绕破案展开调查和侦破,而侦破又是根据案情的线索不断变化来推进剧情发展的。因此,这类片子的结构大多是顺叙式,比如《秘密图纸》、《羊城暗哨》等反特故事片。也有的作品采用倒叙的结构,先展示发生的事情,引起一个个悬念,再由侦探经过推理破解案情,如《福尔摩斯探案集》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于导演来说,不同的故事可以有相同的结构,相同的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结构决定着叙述的角度,也影响着叙事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