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表演的方法

电影表演的方法

时间:2024-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演员的形体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对生活中各种人物行为的再现能力,这一点与舞蹈演员和戏曲演员的形体表现有所区别。在影视演员的形体课中,还有一些舞蹈、武术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也是为了帮助演员具备一些基本的形体表现力,使演员的动作姿

第三节 电影表演的方法

一、语言的表现力

1.声音的质感

每一个演员都有各自独特的声音素质和讲话方式,这是他们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当演员用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容时,它可以借助富有形象性、音乐性和个性化的语言来调动观众的想象,活跃观众的思维,激发观众的审美,进而使语言的表达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是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表现力是演员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的结果。演员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一方面要向生活学习,从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另一方面要刻苦锤炼语言技巧,使音色音质、气息控制和吐字方法都能够运用自如,使声音成为自己塑造角色的有效工具。许多优秀的演员,都具有非凡的语言表现力,他们可以根据角色的年龄、职业、性格和戏剧冲突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使之富有特殊的感染力。

影视演员应该尽可能地学好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字字珠玑,不管是大声喊叫还是低声细语,声音都要有穿透力,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台词。但是应该注意千万不能把声音训练成标准的播音腔,像播音员似的采用标准的语调和节奏说话,对塑造人物是没有帮助的。播音员是用一种不带感情因素的中性化的语调讲话,这是新闻播音表现其客观性的特有的语言风格,但是生活中没有人用这种“播音腔”讲话,所以戏剧表演中应该避免用“播音腔”来塑造人物。

演员首先应该找到人物的语言特性,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声音的特质和个性,演员的台词则应该采用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不管它是尖细的、温婉的、高亢的还是低沉的,都要注入特定的人物情感,成为角色身体的一部分。在影视作品中,那种富有特色的声音和讲话方式,有助于观众对角色的识别。比如在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李扬给唐老鸭的配音就给观众很深的印象,久而久之这种声音就成为唐老鸭的语言符号。在电影《追捕》中,杜丘、横路进二和探长三个人的声音也区别很大,观众一听就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人物。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们不仅能够用语言表现角色的个性,还能够表现出演员自身的个性。比如话剧《蔡文姬》中,朱琳扮演的蔡文姬仅仅听她的台词就能够令人感受到角色的诗人气质;老艺术家于是之在话剧《茶馆》中的台词,表现出人物在不同时代的性情变化,堪称语言艺术的精品。

2.台词的情绪

演员还必须学会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感情的细微变化,有时候演员要用轻声细语来表达温和、耐心的情绪,有时候又需要用高亢的声音来表达激越和奔放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员具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力。

观众怎样来识别演员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呢?在大部分场景中,情感是重要的表现内容,但是情又是潜在的,是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因而导演必须通过演员表演中的对白、表情、行为及演员的身体语言来将情感外化。我们应该了解,在表演中对白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同样的对白,由于情感基调不同,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说明语言背后的情感更为重要。

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一声叹息》中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宋晓英夫妇闹离婚分居以后,一天,宋晓英(徐帆饰)在新房子里刷墙,制片人(傅彪饰)前去劝说宋晓英答应离婚,表面上是为宋晓英着想,其实是在帮着作家(张国立饰)说话,两人的谈话都显得词不达意,大家表面上说的是一番话,而心里却想的是另一个意思。

后来宋晓英负伤住进医院,李小丹(刘蓓饰演的第三者)执意要去看望,制片人无论怎样阻拦,她都不听,逼得制片人对她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知羞耻”。这句话终于把李小丹骂走了。第二天制片人到医院看到作家,作家焦急地用询问的眼神示意制片人:“她(指李小丹)怎么样?”可是当着宋晓英的面,制片人不好回答,于是两人一边若无其事地寒暄,一边却紧张地交换着眼神。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人物之间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台词背后的眼神交流所包含的意思,人物之间真正的对话是在无言之中被含蓄地表达出来。

在声音造型中,呼吸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拍摄中,控制呼吸的表演随处可见。比如表演角色临死之前的讲话,声音的控制一定是和呼吸的控制融在一起;再如,拍摄一个追悼会场面时,假如人们正在沉痛哀悼死者,而那个装扮死者的演员还在棺材里呼吸,就会显得滑稽可笑。

在需要一气呵成的大段台词的拍摄中,导演应该要求演员事先把台词背好,以免在拍摄时被打断,因为打断的台词在镜头上很容易看出剪接的裂痕,这个裂痕就是呼吸造成的,呼吸造成的裂痕最容易破坏气氛的真实感。

3.潜台词

剧中人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语言和行动两种方式来表达内心欲求,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对手的意识和情感的语言活动叫做“语言行动”。语言行动受到意识的支配,它是用行动着的动词来表达的,比如谴责、安慰、讽刺、赞扬、揭露、掩饰、探寻、回避……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需要弄清楚台词的真实含义,也就是弄清楚“潜台词”,才能弄清人物话语的真实含义。比如当一个人说:“你真漂亮!”其潜台词可以是“我喜欢你”,也可以是“臭美”;其行动是“讨好”或者“耍笑”,其目的是“让她高兴”,也可以是“让她生气”。同样的语言,处理的声调、快慢、虚实、轻重、语势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语言行动和节奏的指向往往是多义的,它是塑造人物个性的非常传神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得表演显得更加含蓄而富有意味,使情节更加曲折耐看,可以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二、形体的表现力

形体表现力是指影视演员运用形体(手势、步履、身体姿态等)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演员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要用形体来展示人物个性。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如果对于深刻的内心体验不能做到准确的外在表现,要塑造好人物是不可能的。人物的外在表现就是形体动作的表现能力。在专业院校里培养演员都要开设形体课,目的就是提高演员的形体素质和表现能力。

影视演员的形体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对生活中各种人物行为的再现能力,这一点与舞蹈演员和戏曲演员的形体表现有所区别。影视演员为了能够真实自然地表现生活中人物的动作,要掌握很多技能,比如游泳、骑马、驾驶、格斗等。在影视演员的形体课中,还有一些舞蹈、武术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也是为了帮助演员具备一些基本的形体表现力,使演员的动作姿态更加协调自如。

影视剧创作的题材十分丰富,各类作品都会涉及形体表现,特别是在武打片、警匪片、体育片中,常常要求演员具备特殊的形体素质,使他们所表现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例如在电视剧《女子特警队》中,有很多专业演员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形体素质,他们表演的特警队员开车、格斗等特殊形体动作都看不出扮演的痕迹。大家熟悉的电影演员成龙李连杰章子怡、杨紫琼等正是因为具备舞蹈、武打等特殊的形体素质,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影星。

1.具体行为

具体行为是人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口头上说他很爱一个人,观众可能对这句话的真实性会产生怀疑,假如这个人是用具体行为来表达他的感情,比如他对一个女人表现出思念,在她生病的时候表现出心痛,在她困难的时候总是去帮助她,等等,观众就会相信这个人是在爱着这个女人。这说明人物的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韩剧《冬季恋歌》中,姜俊尚深爱着同班女生郑惟珍,但是很少用语言来表达感情,只是每当郑惟珍遇到困难的时候,姜俊尚就会出现在她的身边。观众也就能够感受到姜俊尚对郑惟珍的爱慕之情。在很多情况下,剧中人物的行为比语言更能传达出真实的情感。

有时候不仅台词不能代表人物的真实情感,甚至行为也不能代表人物的真实情感。比如,有些胆小的人常常表现得趾高气扬;相爱的人却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疏远的样子;相互仇恨的人却彼此笑脸相向……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人物的行为仍然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如有的人听到批评可以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他的下意识行为,可以让人们发现他内心的不安:他的手可能在颤抖,他的脸可能涨得发红,他的眼睛可能会躲闪着那些注视的目光……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行为胜于语言。所以导演表现人物,要尽可能地找到一些具体的或者下意识的人物行为来揭示其内心活动。相比之下,第一,行为比语言更加视觉化,更具有直观性;第二,行为给予观众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因此更能够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第三,行为比语言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便于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在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秀禾(周迅饰)从来不说自己爱六弟(黄磊饰),但是当她和六弟在一起时,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了内心的欣喜,这就暴露出她内心的真实情感。观众可以从她的具体行动上,相信她对六弟的爱,所以当她和六弟发展到后来偷情以至于怀孕,观众就能够理解她,这就是角色行为的感染力。

2.习惯动作

通过某些习惯动作也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比如在前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克里姆宁宫卫队长说话时习惯用一把小木梳梳头,这就是利用习惯动作来表现人物,使他更具有个性。有些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也会养成特定的动作习惯。比如抽烟、织毛衣、磨指甲、长时间地洗手,等等,编导可以利用这些特定的习惯动作来表现人物的职业和性格,使人物的表现更为丰富和鲜明。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俭持家的女人总是一边织着毛活,一边和人聊天;能干的主妇往往干活节奏很快,见到哪儿不干净会不由自主地去收拾。比如在电影《一声叹息》中,女主人公宋晓英突然到香山宾馆去探望丈夫,她一到房间里就开始收拾整理,动作十分麻利。这是符合人物性格的一种设计。在人物的习惯动作中,有一些关键性的物件(即道具),也会对表现人物起到传神的作用,一些环境道具也可以帮助演员塑造人物。比如有人随身带着梳子、香水等化妆用品,这表明他是注重修饰的;有的人走到橱窗前会不由自主地照照镜子,这表明他是爱美和悠闲的;再如有的人喜欢扬着头走路,这表明他的自信;还有人习惯用眼角斜视对手,这表明他是傲慢的。总之,通过特定的习惯动作来表现人物,可以使我们更加感性和更富有个性地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习惯动作的改变来表现。比如电视剧《橘子红了》中,老爷对秀禾的怜爱之情就是通过对其一系列习惯行为的改变来表现的,比如一贯只会吩咐别人做事的老爷,在秀禾过生日的那天,要亲自去为秀禾上菜,因此夫人立即注意到了老爷的反常表现,导演也正是通过表现老爷的变化,来表明老爷对秀禾的爱怜和歉意。在很多影视剧中,导演用琴弦的绷断象征知音的丧失,这也是借助特定的道具和动作来传达一种非语言能够表达的含义。

有一些表现人物的模式化动作,比如一个强者和一个弱者对垒的时候,强者常常会表现出进攻的姿态,而弱者则会表现出退缩的姿势。再如,一个一惯胆小的人,突然之间表现出一种理直气壮的强硬态度,这意味着这个人物要反抗了,这时情节可能会发生某种逆转。还有当人物在逃避厄运的时候,常常做出躲藏的姿态,比如在电影《乌鸦与麻雀》中,妓女晓芸总是一种害怕见人、躲躲闪闪的样子;再比如,当一个人在遭到毒打时,常常会用手护住头,这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丈夫要躲避妻子的唠叨时,可能会拿报纸遮住脸,如此等等;这些模式化的行为动作,对于表现人物的特定状态也是有帮助的。

3.情感的外化

当角色完成某个特定动作的同时,他还传递出了另外一个信息:这个动作表明角色此时的内心活动。导演要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那些能让观众一看就理解的象征物,比如一幅与角色的经历相关的老照片,一片主人公珍藏的枫叶,一个别致的手镯,等等。通过这些物件,人们可以看到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能洞察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

美国电影《金色池塘》的开头,诺曼回到离开多年的家乡,他在夫人收拾房间的时候,站在一旁久久地凝视墙壁上的奖状和照片,通过诺曼的这个凝视,导演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了那面墙壁,那里展现了诺曼辉煌的过去,诺曼的凝视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他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那是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伤感。导演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设计,来抓住观众的情感,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联想角色的内心感受。导演只是为调动观众提供了一些激发他们联想的符号——那些富于象征意味的物件和照片、地点、人物……这些符号就是导演给予观众去理解人物情感的线索和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