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视听盛宴,成人童话
背景资料
英文名:My Fair Lady
原著:萧伯纳
编剧:艾伦·杰伊·勒纳
导演:乔治·库克
主演:奥黛丽·赫本 雷克斯·哈里森
出品: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荣誉:1965年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音响和最佳改编音乐共8项大奖。
本片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或《卖花姑娘》Pygmalion)改编而来的一部歌舞片。本片获13项提名奖,最终荣获8项大奖。令人遗憾的是片中饰演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连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都没有捞到,据说原因之一是片中女主角伊莱莎的歌唱部分全是由玛尼·尼克松配唱。
内容简介
一天,卖花姑娘伊莱莎在雨中奔跑,撞上了一个名叫弗雷迪的年轻绅士,企图让其母赔偿损失。在遭到拒绝后,她成功地从一位绅士那儿得到了3便士。然而,有人提醒她一定要拿束花给那位绅士,因为柱子后面有个便衣警察记下了她所说的每一句话。伊莱莎惊恐至极,便大声反复声明自己是个好女孩。她的叫嚷使那位绅士和便衣警察的真实身份显露了出来:前者是皮克林上校,后者是语言学教授希金斯,二人都因共同的兴趣正要去拜访对方。于是,教授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识别才能后又长篇大论发了一通关于标准英语的感慨,并宣称他可以在6个月内把满口土语的伊莱莎变成一个女王。
希金斯说的话让伊莱莎觉得自己想做店里卖花姑娘的愿望有了指望,于是第二天便找到教授家里,提出付每小时1先令的学费学习上流社会的语言。希金斯很恼火,但是皮克林的打赌激发了他的斗志。于是,他把伊莱莎留在家里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语音训练。
赛马场上伊莱莎的初次亮相吸引了弗雷迪,并使他对她一见倾心,丝毫也认不出她就是曾经在雨中撞到他的那个肮脏的卖花姑娘。6个月后在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上,伊莱莎艳压群芳、光彩照人。她高贵的举止和非凡的气质为她赢得了女王的青睐和与王储翩翩起舞的机会;同时让希金斯的第一个弟子,一个懂32国语言的专家,得出了她是一位不折不扣、有着贵族血统的匈牙利公主的结论。
成功后的伊莱莎并未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她在一次生气后离开了希金斯的家,打算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然而,物是人非,没有人敢与之相认,迫不得已的她只得回到教授家里。
获奖原因分析
1965年第37届奥斯卡奖最佳提名影片有:《窈窕淑女》《欢乐满人间》《雄霸天下》《奇爱博士》和《希腊左巴》。最终,《窈窕淑女》夺取了这项奖项。有观点认为此片在表现手法上比《欢乐满人间》要保守得多,在艺术的深刻性和创新方面不及另外三部参与角逐的影片。然而,此片既然能将8项奥斯卡奖纳入囊中,可见一定有它的独特魅力之处。
首先,将语言文字游戏融于歌舞之中是本片的一大特色。片中三分之二的故事发展都是围绕希金斯教授如何把街头卖花姑娘伊莱莎改造成一个能讲一口标准英语的上流社会的淑女。按照希金斯教授的观点,标准的英语应该是莎士比亚的语言、弥尔顿的语言、《圣经》的语言。而伊莱莎的一口土话是对英语这门高贵语言的侮辱,这样的人应该被吊死。于是,出于拯救这门高贵的语言,加之成功可能带来的美誉,希金斯教授在与军官朋友皮克林的打赌下,开始了对伊莱莎的语音训练。于是观众获得了一个享受一顿听觉大餐的机会,并从中欣赏到了英语的韵律美。
为了让伊莱莎能准确无误地发出“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西班牙的雨主要下在平原上),希金斯教授让她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平常做祷告的时间练上50遍。伊莱莎成功做到了,改变了原来的发音“The rine in spine sties minely in the pline”。在这一句中,通过朗读“rain”“Spain”“mainly”“plain”等词(押韵的是/ein/),我们可以部分体会到英语优美的韵律。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很多别具一格的歌曲,如伊莱莎的《称心如意》(Wouldn’t It Be Lovely)、《我要跳个通宵》(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展示给我》(Show Me);其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I’m An Ordinary Man)、《把我按时送到教堂》(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希金斯教授的说唱《为什么不是标准的英语》(Why Can’t The English)、《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脸庞》(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这些优美歌曲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都能让观众体会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其次,华丽场景、华美服饰也是本片不容忽视的看点。本片耗资高达1 700万,这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人物的服饰新颖华丽、古典夸张;布景富丽堂皇;画面色彩瑰丽;场景气势宏大。这在赫本于赛马场和大使晚宴上的两次亮相中可见一斑。真是让观众饱足了眼福,如临不同场面的时装表演。这两段大场面歌舞,在出色的美术和服装设计烘托下,让人感到美轮美奂,而赫本慑人的美丽和高贵气质也让人一览无余,使人不禁又忆起了11年前《罗马假日》中美丽高贵的安娜公主和《龙凤配》中亭亭玉立的萨布丽娜小姐。赫本在《龙凤配》中,穿的是巴黎著名时装设计师纪梵希设计的一字领袍裙。那是一件袒露胸肩的白色长袍,其造型简练、明快,疏密相间的大花图案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应当出现的部位。优雅美丽的长袍仿如神话世界里的东西,使赫本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成千上万的女性群起效仿,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赫本热”。本片中伊莱莎在大使晚宴上的着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本片是对古代神话在思想内容上的彻底颠覆。本片是根据萧伯纳一战前创作的一个名为《皮格马利翁》的五幕剧改编而成。剧名取自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之名——皮格马利翁。在罗马诗人奥维德笔下,皮格马利翁成了一位雕刻家。由于对当时妇女的美德甚为失望,他决定独身一辈子。为寄托感情,他用象牙雕刻出了一座美妙绝伦的女神像,可没想到自己竟然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去向爱神维纳斯祈求,希望雕像能够复活。爱神维纳斯觉得雕像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就答应了皮格马利翁的祈求,赋予了雕像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地与自己亲手雕琢出的心仪女神结为夫妻。
本片虽然套用了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可是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却是对古代神话的彻底颠覆。希金斯教授把伊莱莎从一个市井卖花姑娘包装成一个女王般的淑女,并最终无意识地爱上她的过程,与皮格马利翁把粗糙的象牙雕刻成一位美妙绝伦的女神,并爱上女神的过程如出一辙。可是,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却相去甚远,主要集中体现在女性的地位上。神话中,象牙雕塑女神在皮格马利翁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使他放弃了独其一生的想法,女神在其心中成了一位集美貌、智慧和美德于一身的女性的化身。而影片中的伊莱莎在希金斯教授心中的地位远不及女神在皮格马利翁心目中的地位。自始至终伊莱莎对于教授来说都只是伦敦穷人区街头的一个卖花女,无论她外貌有多大改变,语言有多大进步。因此,我们看到的结局也只是伊莱莎回到了教授的家中,教授的话还是那句“我的拖鞋在哪儿?”这暗示了在两人的关系中,伊莱莎还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还可能会像仆人那样被教授吆来喝去,神话里的美满结局对她来说只能是一个成人童话。
(段绍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