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夜晚》:种族问题的另类包装
背景资料
英文名: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原著:约翰·波尔
改编:斯特林·西利芬特
导演:诺曼·杰威森
主演:西德尼·波蒂埃
罗德·斯泰格尔
出品:美国联美电影公司
荣誉: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共5项大奖。
1963年春天,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领导人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群众示威,借以抗议美国的种族政策,呼吁给予黑人平等的权利。马丁·路德·金于当年的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歧视黑人”问题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最热门的议论话题。由白人主导的好莱坞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也开始将焦点转移到探讨黑白种族问题。《炎热的夜晚》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黑白种族问题片,并且在影片中所采用的黑白搭档人物关系,也为后来同类型影片所借鉴。1967年,由西德尼·波蒂埃主演的讲述黑白种族问题的影片《炎热的夜晚》和《猜猜谁来赴晚宴》双双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最终由前者捧回小金人。
内容简介
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名叫斯帕特的小镇。在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夜,巡警伍德在巡逻时遇上一宗离奇的凶杀案:从芝加哥前来、为了帮助小镇摆脱贫困而意欲投资招工建厂的白人老板科尔伯特被害,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飞。这宗案件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重视。警官吉利斯贝随即安排人手展开缉凶行动。伍德来到火车站,看见一个正在等车的黑人觉得不顺眼,又发现他随身携带了大量现金,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逮捕。经查证,这位黑人是来自费城的刑事侦查专家蒂贝斯。由于案情复杂,吉利斯贝只好请蒂贝斯帮忙。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哈维的青年涉嫌凶杀案被抓,急于破案的吉利斯贝武断地认定哈维就是凶手。蒂贝斯根据调查分析帮助哈维洗清了嫌疑,惹得吉利斯贝大为光火。
为了调查案情,蒂贝斯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探访了当地最有势力的白人大亨,从中取得了重要证据,但是也给自己惹了麻烦,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袭击,幸而吉利斯贝及时赶到,蒂贝斯才免遭暗害。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巡警伍德也牵扯到了其中并被吉利斯贝作为重要嫌疑人关押起来。就在此时,一个名叫珀迪的青年来到警局控告伍德强奸了他的妹妹黛萝丝并使她怀孕。蒂贝斯觉得此事蹊跷,决定从中下手。蒂贝斯在哈维的帮助下找到了镇上从事非法堕胎的黑人妇女,并且从她口中得知黛萝丝晚上要来打胎,那位使她怀孕的男人也会陪她一起来。
就在这时黛萝丝闯了进来,陪在她身边的是小饭店老板拉尔夫。在一阵混战中,拉尔夫开枪打死了珀迪,自己也落入法网,案件真相大白。吉利斯贝对蒂贝斯敬佩不已,亲自把他送上了远去的列车,并祝他旅途一路顺风。
获奖原因分析
《炎热的夜晚》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作者为约翰·波尔。斯特林·西利芬特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作为好莱坞最为著名的编剧之一,斯特林依据自己对于小说精髓的理解以及对美国现实社会中黑白种族问题的深入见解,再加上多年从事电影剧本的编写、改编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保留了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及叙事线索,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了或增添或删减的改编工作。
首先,为了使得本片中的“黑白矛盾”更为突出,斯特林将原小说中的受害人由意大利音乐指挥家恩瑞科·曼托里变为了白人大老板科尔伯特。在小说中,意大利指挥家及其女儿是被白人作为有色人种来看待的。虽然他们不同于完全的黑人,但是在身份地位上也还是和白人有着明显的差距。电影为了集中表现黑白种族问题,将有色人种这一问题略去,转而将矛盾集中到以小镇白种警官和居民为代表的白方,与以蒂贝斯及小镇黑人为代表的黑方这两方之间。同时,删去了小说中巡警伍德与曼托里女儿的感情戏份以及他和黛萝丝之间的纠葛,使得黑白冲突在有限的电影时间内得以完全展开,矛盾集中爆发。小说中,黛萝丝所有荒唐的行径都是为了得到伍德的注意,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和伍德结为伴侣。而曼托里的女儿在和伍德的接触中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正直温柔又善良的巡警。在电影中,斯特林将伍德变为一个不得志、急于立功而又无任何作为的小警察,甚至连小小的饭店老板拉尔夫都能够欺负他,不对他出售他最爱的蛋糕。斯特林将伍德的形象作出这么大的改编,也是为了凸显出白人警官的无能,进一步衬托出了蒂贝斯这个黑人侦探优于白人警官的卓越断案能力。
其次,斯特林改编技巧的高超之处还在于蒂贝斯这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设置上。在小说中,蒂贝斯一开始认定的最大的嫌疑犯是年轻的指挥家考夫曼,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推断:“考夫曼先生有立即而强烈的动机——曼托里大师的骤逝使他得以成为接掌音乐节的第一顺位候补人,名与利的回馈也将接踵而至。[1]”而在电影中为了与此部分删减内容相联系,蒂贝斯最先认定的嫌疑犯变成了小镇最有势力的白人大亨艾汀科特。艾汀科特的棉花公司至今还用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来采摘棉花,而白人老板科尔伯特来小镇招工办厂必将影响黑人劳动力的数量。艾汀科特对黑人怀恨在心,因此在蒂贝斯拜访期间,与其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这也使得蒂贝斯对其更加怀疑并扬言一定会将其绳之以法,这种报复心理也导致蒂贝斯的侦查一度走进僵局。这一点也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黑白种族问题:即使有部分黑人比白人更加优秀,有着更高的学识与修养,但是在仇恨面前也会导致其一败涂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剧作家的观点:无论哪一方,在看待黑白种族问题时都要保持一颗客观冷静的头脑。以上这些改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片作为侦探片的惊险性与刺激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本片从头到尾都充盈着浓郁的黑白种族问题氛围。斯特林将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社会引起激烈讨论冲突的黑白种族问题用侦探片的形式加以包装,在蒂贝斯破案的过程中将问题展现开来。
影片的一开始蒂贝斯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自己黑人的身份,一方面遭到小镇上仇视黑人的白人恶势力的围追;另一方面,虽然自己有着丰富的判案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是没有得到小镇当地警员的尊重。但是随着案件逐渐真相大白,蒂贝斯压倒了原本占据优势的小镇警官吉利斯贝,似乎在向白人世界宣告黑人比白人更加优秀。但是在本片中,为了更加切合当时黑白种族问题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电影创作人员并没有将电影的主旨简单化,这就反映在编剧着重强调了小说中没有的一场戏。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吉利斯贝对待蒂贝斯的态度也慢慢有所缓和至以朋友的身份看待蒂贝斯,并将蒂贝斯请到自己家里。一天夜里吉利斯贝在饮酒后对蒂贝斯袒露心声:“你知道很多东西,对于失眠你知道多少?我没有妻子,没有儿女,有的是一个不喜欢我的小镇,一个需要自己上油的空调和一张破旧的书桌。这样的生活只可用酒来麻醉。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从来没有人来过我的家,从没有。”当蒂贝斯在感情问题上同情他时,他又不甘心自己被一个黑人看不起,因此怒火冲天向蒂贝斯吼道:“小黑仔,不要装聪明!我不需要你提醒!谢谢啦,我不需要你的同情!谢谢你!”白人天生的高贵感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他们的种族尊严及自尊不允许自己被黑人同情。在这场戏中,剧作家对黑白种族问题的细微观察可见一斑。对于黑白种族问题的敏锐观察,使得本片不同于大多数的黑白种族问题片,在主题的挖掘上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涵义,这也使得本片在当年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
(谢珊珊)
【注释】
[1]约翰·波尔.炎热的夜晚[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1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