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英文名:Midnight Cowboy
原著:詹姆斯·莱奥·赫利西
编剧:华道·索尔
导演:约翰·施莱辛格
主演:达斯丁·霍夫曼
乔恩·沃伊特
出品:美国联美电影公司、杰罗姆·海尔曼公司联合出品
荣誉:1970年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
内容简介
乔·巴克带着做牛郎挣钱的理想从德克萨斯州来到纽约,并为此置办了一套牛仔装以吸引贵妇们的注意。做了几次生意后,他不但没挣到钱,连身上的钱也很快用光了。在无家可归之际巴克结识了肮脏的瘸子拉奇奥·里索,里索之前以给巴克介绍客人为由向其索要20元钱,但他介绍给巴克的却是个变态的同性恋男人。巴克气冲冲地去找里索算账,希望拿回被骗的钱,但他发现里索的状况也是极其糟糕。里索出于同情,将巴克带回了家。两人相依为命,起初仍执迷于找客户当牛郎挣钱,正当他们挣到钱的时候里索病重,巴克为了带他回到梦想的佛罗里达州,为一个同性恋提供服务并从中敲诈了一笔钱,但在快到迈阿密的途中,里索永远地沉睡了下去,巴克也在这时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牛郎,也不适合在这都市中生活。
获奖原因分析
本片拍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新的思想、新的政策冲击着美国文化,人们也无法满足于古板老套的好莱坞电影题材。其次是20世纪60年代也是西方青年文化繁荣的时期,他们反抗本国主流的传统价值观,这表现在性自由思想的提倡和蔓延,对嬉皮士的痴迷。第三,在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迷之后,美国电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了电影产业格局调整的“合并运动”。不仅制片体制、管理模式、发行方式发生重要转变,新的主创群落的生成与艺术革新也在同时展开。处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些电影导演尝试一些过去导演可能忽略的敏感题材,用独特的视角推出一系列揭示美国社会弊病的影片。《午夜牛郎》无疑是与《毕业生》《邦妮与克罗德》《逍遥骑士》等齐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的新好莱坞电影的经典之作。
作为深受欧洲“新浪潮”影响的艺术电影运动,具有叛逆思维与先锋实验意识的新锐导演深入探索经典类型、影像风格、人物形象与意义等叙事表现的改塑可能,奠定了美国电影商业性路线之外的艺术空间。这其中《午夜牛郎》无疑提供了一种典范:曲折戏剧性的剧情结构、复杂精心的蒙太奇语言、绝望灰色中人性闪烁的主题意蕴,这些无疑成为《午夜牛郎》获奖的重要理由。《午夜牛郎》被认为是“都市流浪片”的开山之作,此后那种刻画卑微而落魄的小人物在都市中挣扎,徘徊在友谊和爱情中彼此取暖慰藉却无力自我救赎的电影一直闪耀着好莱坞商业电影之外的人性之光。
这部电影是对美国梦的强烈反讽与悲情哀悼。作为一个来自德克萨斯州边远小镇的牛仔,巴克对战后日渐繁荣奢华的都市幻影充满了乐观而朴实的神往。为此他穿上显眼而又土气的牛仔行头踏上了奔赴纽约的淘金之旅,妄图用他健壮性感的体魄和被大肆渲染的异域风情,征服纽约富婆的钱袋,成为一名神气十足的午夜牛郎。这个不无卑贱的职业在巴克心中宛如祥子买车一样神圣和必然,因此尽管昔日美好的恋情和曾经的家庭温情时时涌现脑海,长途车的司机如此冷漠而周遭的乘客如此麻木,巴克还是抱着友善而欢快的心境期待那个文明繁华、欲望纵横的都市,但是迎接他的是被畸形欲望和物质膨胀催生的病态的世界,从与里索相识开始,那个想象中的富足奢靡的纽约开始蜕变成肮脏混乱的贫民窟,年老扭曲的妓女、卑怯寂寞的同性恋学生、疯狂放荡的性爱派对,一群老无所依、病无所靠的底层美国人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偷窃欺骗、吹牛游荡,在寒冷而孤独的城市打发自己被家庭和社会消耗殆尽的尊严和情感。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凭借未曾泯灭的善良和仁慈在同类人中建构不忍舍弃与日渐亲密的相依为命。
有人说《午夜牛郎》是《断背山》的始祖,有着关于牛仔同性之爱的相通主题。也许,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巴克因为挂念里索的病情而无法与客人进行肉体交易,赚了钱回家,里索面对曾经那么期待的报酬一脸落寞和痛苦;巴克在大雪纷飞的午夜台阶上为里索整理头发,一种超乎同性友谊的暧昧情感震荡着观众的心灵,但是《午夜牛郎》绝没有《断背山》对同性之爱压抑与激情的伦理探求与文化批判,这里显现的是一种在相濡以沫、同命相怜的朴素情感中升华而出的超乎性别的爱。里索在去往佛罗里达的车上悄然逝去,这个卑微的生命因为有了旁边那个充满原野意味的牛仔而聊以慰藉。作为游荡在底层的边缘人物,他们的生存方式充满了色情与暴力的非道德色彩,但是这两个人身上却辉映着人性深处不能被金钱和欲望所摧毁的善良与信念。
里索的跛脚和咳病贯穿电影始终,肉体的残缺和温情的充盈映衬着这个冷酷而残破的世界,就像电视娱乐节目里面被无情捉弄装扮的宠物,生来就是被人嘲弄、戏耍与遗弃的。影片中出现的阿司匹林不仅仅是作为常见的药物,而是隐喻着底层民众自我救赎的路径与绝望,就像其中的一句台词:你买阿司匹林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升天了。最终巴克无奈悲凉地合上里索不甘而留恋的双眼时,评委和观众一起体察到在高歌猛进的美国梦极度膨胀的时代,有人郑重而充满深情地展现被主流历史抛出轨道的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值得致敬。
随着以制片业为核心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裂解,美国电影业开始整体转型和重塑。经典好莱坞时期具有强制性道德规范色彩的《海斯法典》被行业自愿实施的“电影分级制度”所取代。《午夜牛郎》由于片中涉及过多同性恋和性爱场面,因此成为美国第一部实行“X”级分级制片的影片。但是这里的性元素绝不是为了商业性的噱头和诱惑,而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真实的处境和命运,也是此时美国都市性解放思潮催生的文化多元动荡、伦理失控的社会写照。影片不仅在主题上大胆尖锐,影像处理上也充满了深受欧洲“新浪潮”电影影响的艺术趣味。大量的闪回和心理段落的交叉剪辑,现实境遇与意识流动的快速剪辑,使得电影在好莱坞旧式戏剧冲突结构中呈现出一种晦涩与阴暗的影像风格,比如巴克的心理段落多是描写恐惧与温情交织的过去时光,里索的内心则是迈阿密惬意海滩所象征的小人物梦想。一高一矮,一美一丑,一个是典型的西部牛仔,一个是纽约街头常见的混混,《午夜牛郎》以鲜明的形式构图传递出强烈的视觉美学诉求,以异写同,达斯丁·霍夫曼与乔恩·沃伊特的精彩演绎也使影片熠熠生辉,这部影片与《毕业生》《克莱默夫妇》等作品一起奠定了达斯丁·霍夫曼作为好莱坞杰出艺术家的辉煌基础。
《午夜牛郎》绝不仅仅满足于刻画两个小人物城市梦破灭的个人命运,而是把此时诸多历史事件融汇其中,越战、登月、世界杯,社会危机过后的萧条与复兴的张扬,不断呈现在镜头里。影片通过“影像中的影像”的叙事模式,以电视节目和电影放映等方式,铺陈出20世纪60年代宏大的历史图景,从而凸显出小人物与历史进程大事件之间微妙而疏离的互文关系。
(尹晓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