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戴茜小姐开车》:寓人性的温馨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背景资料
英文名:Driving Miss Daisy
编剧:阿尔弗雷德·尤里
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特
主演:摩根·弗里曼
杰西卡·坦迪
丹·艾克罗伊德
出品:美国扎纳克影片公司
荣誉: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演员、最佳化妆共4项大奖。
影片是阿尔弗雷德·尤里根据自己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来的,原剧仅以戴茜家为背景,只有戴茜、霍克和布利三个角色,改编时拓宽了背景,增加了人物,使之扬电影之所长而又不失原剧精神。尤里是德国犹太移民的后裔,童年生活在美国南方,后从事戏剧教学,《为戴茜小姐开车》一剧是他52岁时的处女作。[1]这出简简单单的戏剧当年上演后曾在全美引起巨大轰动,对此尤里本人也百思不得其解。1989年12月,尤里在罗德岛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对一群如痴如醉的观众说:“我早就知道我是在涉及一个自己真正感觉到的真理——如果你能有所理解,它就在台上闪烁。”
内容简介
戴茜·沃桑已经72岁了,独自住在美国乔治亚州一栋舒适的小楼里。她的上辈是德国犹太移民,她从小在贫困的环境中奋斗长大,年轻的时候曾当过小学教员。而今虽然年事已高,但健康状况一直很好,做事果断。然而岁月不饶人,一日清晨,戴茜准备开车外出,慌乱中却将汽车滑入了沟中。汽车报废了,所幸人无大碍。儿子布利决定为她雇一名司机,让她以后不要自己开车。虽然固执的戴茜对此坚决反对,但最终布利还是雇了黑人霍克为其开车。布利一开始就和霍克讲明,他是受雇于自己,母亲无权解雇他。
布利将霍克带到母亲的居所,但戴茜对霍克的到来却不理不睬。布利按照自己与霍克的约定让霍克留了下来。戴茜虽不认可,但也没有办法,只是经常无端斥责霍克,对此霍克都一一忍受。几天之后,戴茜准备出门购物,霍克要开车送她,她却坚持要坐公共汽车。无奈之下,霍克便开车紧随其后。最终为躲避邻居们的目光,戴茜勉强上车。自此之后,戴茜默认霍克是她的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霍克逐渐了解了戴茜的喜好,戴茜对他的态度也慢慢有所改变,两人的关系逐日改善。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人从最初的冤家变为了朋友。
因为年龄原因,戴茜的大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儿子布利只得把她送进了疗养院。两年后,布利卖掉了戴茜的住宅,而霍克也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再开车了。1973年的感恩节,霍克和布利一起去疗养院探望戴茜。已经97岁的戴茜第一次在霍克面前坦称霍克是她一生最好的朋友。
获奖原因分析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委们毫不吝惜地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演员、最佳化妆4项大奖颁给了《为戴茜小姐开车》这部情节简单至极的影片,这一结果在当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在大家看来可谓实至名归。其原因一方面是本片改编成电影前在观众中已有良好的口碑,同名戏剧曾在全美巡回演出达60周之久,并为编剧阿尔弗雷德·尤里赢得了普利策奖;另一方面本片在先于奥斯卡金像奖的金球奖评选中已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3项大奖,而金球奖的评选结果通常被认为是奥斯卡金像奖的风向标。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得主,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虽然没有曲折情节,但却有着洗尽铅华般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以犹太遗孀戴茜和黑人司机霍克之间主仆关系的变化发展为主线,以细腻的手法将人性的温馨寓于丰富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塑造了两位优雅的老者形象。影片取材于尤里童年时期在美国南方的生活记忆。尤里是德国犹太移民的后裔,童年生活在美国南方。影片主人公戴茜的原型是尤里的祖母和几位姑婆,霍克的原型则是跟随尤里祖母多年的司机威尔·科尔曼。编剧童年亲见亲闻亲历的生活体验以及舞台上的成功经验赋予了影片角色鲜活的生活质感。影片中的霍克是一个几近完美的角色,他天性宽厚,通情达理,乐观幽默,但又不卑躬屈膝,融多重美德于一身。按其性格特点,霍克属于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类型人物,性格相对单一、固定,缺少变化。但其性格指向非常明确,因而很容易受到观众认同和喜爱。与霍克相比,影片中的戴茜则是一个多面的性格人物。她固执蛮横,多疑古怪,但从情节中观众又不难猜度到她肯定曾经是一位严格的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好妻子。影片以戴茜的只言片语和生活细节暗示性地向观众交代出她作为犹太移民的成长经历与她性格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她的年龄,这些都成为观众认同其性格的基础。影片的戏剧冲突主要围绕着两人的性格冲突展开,编导有意地将霍克和戴茜两人的性格进行着某种对比。从最初的冤家到最终的挚友,在将两人的情感从一个状态升华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影片以平淡的生活细节耐人寻味地表现出霍克如何以他可贵的为人逐步改变了戴茜的观念,同时在两人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中,戴茜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抽丝剥茧般被一点点揭示出来。关于角色个性的塑造,值得一提的还有霍克和戴茜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和杰西卡·坦迪两位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从演多年但却大器晚成的摩根·弗里曼在银幕上塑造过诸多的成功的老者形象,如《不可饶恕》中的老牛仔、《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犯人、《七宗罪》中的老警察等,然而在诸多老者形象中,老霍克这一形象是最贴近他内心、最能阐释出他本性的角色,因而与其他老者形象相比更胜一筹。而早于影片的戏剧中的老霍克也同样是由摩根·弗里曼扮演的。杰西卡·坦迪是素有“美国影坛第一夫人”之称的著名影剧演员,虽然之前在银幕上只扮演过配角,但数十年的舞台功底和多部影片的拍摄经验使她以80岁的高龄把戴茜从72岁到97岁的人物性格、心理乃至生理变化演绎得细致入微、层次分明。
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的成功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之外,还有在种族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进步立场。在对戴茜和霍克的主仆关系的表述中,影片含而不露地揭示出存在于美国社会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种族歧视问题,并以主仆关系的改善表达出创作者的愿望,同时也预示出消除种族歧视的可能性。影片直接表现种族歧视问题的情节不多,且主要集中在主仆关系得以缓和的后半部分,诸如犹太教堂被炸,戴茜的儿子布利为前途拒绝参加马丁·路德·金的晚餐盛会,亚拉巴马之行路遇白人警察的检查并遭到恶语,以及加油站厕所不允许黑人使用等事件,都在提示观众种族歧视问题的普遍性及严重性。编导巧妙地将这些事件化入主仆关系的变化情节中,含蓄而耐人寻味,其中的亚拉巴马之行设计得虽然有些刻意但寓意深刻。对黑人持有偏见的犹太后裔戴茜在美国南方实际上和黑人一样也是不受欢迎的人,连同犹太教堂被炸的事件一起来看便不难发现,身处优越环境中的戴茜作为种族偏见的持有者同时也是种族偏见的受害者,而那些固执地坚持种族偏见的美国民众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影片将黑人霍克作为主人公并赋予霍克多重的优秀品质,立场坚定地体现出创作者在种族问题上的态度。虽然在现实中真正消除种族歧视还任重道远,但影片用霍克二十多年生活的变化让观众欣喜地看到了黑人地位的改善和提高。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显然更愿意看到消除了种族歧视、人际间充满友情的关系。而影片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其在种族问题上所负载的观念契合了美国民众的愿望。
从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潮流来看,《为戴茜小姐开车》的出现极其成功其实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在美国影坛以反映社会矛盾和普通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题材影片极受追捧,代表作如《克莱默夫妇》《普通人》《金色池塘》《母女情深》《雨人》等。这些影片摒弃了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外部戏剧性冲突的做法,转而将戏剧性冲突蕴含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的展示中,从而追求一种更加真实自然的表现方式,也使影片表现的内容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显然都与这些影片颇为神似,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统”。
(任庭义)
【注释】
[1]郑雪来.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续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744-7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